明代時期 2.(2 / 2)

這件琺琅床上配有同樣琺琅材質和圖案的茶幾,這套琺琅羅漢床的總重量達一噸多。床腳和茶幾柱上均有“大明景泰年禦製”落款。

還有一件掐絲琺琅龍紋床,是明朝景泰年間禦製掐絲琺琅龍紋床,是全銅製龍圖案床,長2.6米,寬1.17米、高2.24米,重逾2噸。前沿居中為一條形似盤踞的紅龍,左右各有兩條黃、綠色龍相擁。床身有8個豎形柱,柱上為盤繞而上的紅色龍,通身彩雲繚繞,龍頭依柱向前方瞭望。床腳為獸腳形狀,其上鑄有獸頭。

表現佛教內容的有明銅胎琺琅上師造像,高30.5厘米,器身有許多小眼。此上師像麵相方正,大耳垂肩,軀體高挺,著僧袍,雙手結說法印坐於一台上。

整尊造像除露膚處鎏金,其他部位均以琺琅花卉進行裝飾。底部露銅胎,刻以金剛杵暗花款,銅胎薄,掐絲細,填金具有早期風格,花紋圖案繁複多樣,鍍金部分的金水較薄,金色美觀漂亮。

同時,明中期花鳥蟲草圖案更加生動多姿,龍鳳圖案越顯剛柔相濟,大明蓮的紋樣也日趨豐滿,演變成精美細秀的鉤子蓮,枝蔓形狀活潑有層次,釉色也出現了葡萄紫、翠藍和紫紅新色,並出現了利用曆代文人名畫掐製的作品。

這個時期的釉色具有內涵的亮度和純度,放射出寶石的光芒。在以後任何時期也沒有達到這種水平。在裝飾手法上,非常重視金工的處理。器物的頂、蓋、耳、足邊線等部位,多有鏨活裝飾。

如景泰年間的掐絲琺琅八獅紋三環尊,為後改之器,拚接處焊接痕跡明顯,上為原器,腹接一碗,加足扣合而成。上下釉色差別明顯,底鐫景泰款。

此八獅紋尊通體為淺藍色琺琅地,通體高28.7厘米,上口徑有21.4厘米,足距是15.6厘米。

頸部和腹部共飾掐絲八獅戲球紋及雜寶紋,尊圓形,撇口,長頸,豐肩,肩部飾3隻銅鍍金獸首銜環耳,底置3個銅鍍金辟邪形足,底中心鐫陽文楷書“景泰年製”4字款。

這件景泰藍八獅紋尊掐絲線條纖細婉轉,但略顯淩亂。此尊的頸和腹原為兩個掐絲琺琅碗,後人將二者拚接成一器,並加配耳、足等,其款識也為拚器時鐫刻。

琺琅器在景泰年間興盛這種現象的確很奇特,因為景泰皇帝朱祁鈺,是在英宗正統皇帝被也先入侵掠走之後登上皇帝寶座的,在位不足7年。

這期間內憂外患連年不斷,國力處於極度衰敗之中,工藝美術的發展遭受嚴重破壞,眾多美術門類均已陷入困境,毫無成就。

在這種境況下,造價成本高、工藝難度大的金屬胎掐絲琺琅工藝,何以能在短暫的6年多的時光裏得到巨大發展呢?

原來,“景泰年製”款的琺琅製品中,許多都是依賴早期遺存的舊器,重新加工改作而成的。也有部分“景泰年製”款的琺琅作品,是後世慕名仿製和改款的。

朱祁鈺登上皇位之後,為了滿足內廷的需求,把先朝遺存的大量金屬胎琺琅器進行改製,然後鐫刻“景泰年製”款。

從而,“景泰禦前的琺琅”便以嶄新的麵貌出現在宮廷之中,並傳諸後世。

這種改作的方式可分為兩種類型:

一是利用各種不同樣式的舊器物,截取不同部位,經過拚裝焊接重新組裝成器,鐫刻年款後,再行鍍金。這類通體各個部位都用舊器拚裝組合的製品,整體釉色一致,設計亦十分巧妙,看不出明顯的拚接痕跡。但器身上的圖案花紋缺乏完整性,造型比例亦不甚規範,輔助裝飾常有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