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1.(2 / 2)

細絲粗釉是以單線勾勒圖案輪廓的掐絲方法和以纏枝蓮紋為主題,大花大葉,花朵碩大的圖案裝飾特點,均追仿明代早期的風格。

紋樣線條纖細流暢,掐絲剛勁有力。器物的地色多為不透明的淺藍色,質地幹澀,灰暗無光,反映出琺琅質量尚待提高。

這一類型的掐絲琺琅器,多是康熙年間內廷琺琅作建立之初,以遺存於宮內,明禦用監製造的掐絲琺琅器為基本原型和樣板燒製的。

如清掐絲琺琅纏枝蓮紋球形香熏,即是仿明朝早期的琺琅作品製造,又稱“懸心爐”,製作時間為清朝康熙年間的早期。

此爐琺琅釉色淡雅,掐絲纖細,紋飾流暢,顯然有別於明代琺琅風格,為清宮造辦處琺琅作製品,是康熙前期掐絲琺琅器代表作品。

康熙時的勻絲濃釉,是按習慣以藍色琺琅為地,用紅、黃、綠、白、藍、紫、赭等顏色的琺琅作裝飾,質地細膩,色彩純正,表麵打磨平整光滑。

紋樣線條均勻規整,主要以雙線勾勒技法來完成,技法嫻熟,修正了明代晚期掐絲潦草不均勻的缺點,但早期那種蒼勁的風格逐漸消失。此後清代掐絲琺琅器基本上是沿著這一風格和路子發展的。

如康熙景泰藍鎮宅方鼎,高42.8厘米,長42.3厘米,寬24.5厘米。此景泰藍鼎花紋為仿明代龍鳳連理圖,其主色為地綠色。鼎體四麵有用翡翠精雕而成的四方神嵌在中央。鼎肩有16粒翡翠和紅瑪瑙精製圓點嵌製而成。予人總體感觀體現了景泰藍古雅華貴與金碧輝煌。

因為此景泰藍鎮宅方鼎的主要原料都是名貴材料,精雕四神活靈活現,玲瓏剔透珠光寶氣。寓意象保平安、螭虎助力、四神在此力保萬年。是一件空前難得的鎮店、鎮宅之寶。

粗絲淡琺琅和勻絲濃琺琅器,均以淺藍琺琅為地,色調偏冷,器形有盒、碟、爐、香薰尊以及桌、椅、屏等家具陳設,配色絢麗如錦,形成了清代掐絲琺琅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

至康熙後期,掐絲琺琅作品胎壁較早期變得輕薄,但器型規整,種類有了一定的增加,出現了一些如花籃、鼻煙壺、暖硯盒等新的品種,但仍以小件器物為主。

如銅胎掐絲琺琅鼻煙壺,壺身扁平,垂腹,通體施黑色琺琅彩,中有掐絲回紋。頸部一周裝飾花瓣紋。主體兩麵開光處,繪相同的夏日小景:一隻鳴蟬爬上柳枝,柳枝隨風輕擺,頗有趣味。煙壺色彩沉

穩,掐絲工藝精良,釉色純正,色彩變化多樣,甚是美觀。

康熙時期的琺琅器中鑄胎的器物分量很重,龍的樣子接近萬曆風格,正麵龍,麵目蒼老。釉色有的顏色較成熟,但有的藍色發灰,不夠鮮豔,重要的是,其中的紫色、綠色已經非常明顯的不透明了,而且也不漂亮。

康熙時較大一些的掐絲琺琅器,代表物為開光花卉雙獸耳壺,也是清代宮廷景泰藍中的典型作品,整個器形也較古樸,類似於一個小壇子,雙耳有龍頭吐水而做成的兩耳,一下就顯出了整個景泰藍作品的雅致,開光處是幾朵各種形態的菊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開得非常鮮豔,給整個圖片添加了一絲靈動。該耳壺做工精致,而且造型獨特,畫麵生動形象,顏色搭配非常的雅致,絕對是景泰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