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3.(1 / 2)

清代時期 3.

金屬胎琺琅器是一種集金屬製作與琺琅釉料加工處理為一體的複合性工藝製品。它既具備金屬貴重、堅固的特點,又具備琺琅釉料晶瑩、光滑及適用於裝飾的特點。

如康熙畫琺琅十六瓣花

式鳳紋盤即為銅胎,盤口折成平台式,白地繪藍色卷草紋,矮立的盤壁,內繪各色草葉紋,外飾各色螭紋,盤心中央渲染紅色圖案花,8隻祥鳳滿布黃地的盤麵;盤背白地,中央書褐色“康熙禦製”雙圓框雙行楷書款,周圍放射出8片卷葉紋,用褐色勾葉形及葉脈,以黃、藍色釉渲染。

器形美觀,釉料色階變化多而光潔,畫麵層次分明猶如琺琅彩瓷,應為康熙晚期畫琺琅技藝發展成熟階段的作品。

該盤器形美觀,釉料色階變化豐富,畫麵層次分明與琺琅彩瓷相同。鳳紋盤的中央渲染一朵圖案花,8隻祥鳳展翅向外盤旋;盤背也自中心向外放射出8片卷葉紋,立壁的內、外也分別滿飾各色草葉及螭紋。線條流暢,使祥鳳充滿動感。

鳳紋盤既是非常精美的陳設器,自然也兼具實用的功能。康熙琺琅彩瓷和銅胎琺琅器一樣多作色地裝飾,少見白地畫琺琅者。常見色地有紅、黃、藍、紫、綠、胭脂等色。紋飾以纏枝牡丹、菊花、虞美人、折枝大朵花卉及團花中心加壽和開光花卉等為主,畫工嚴謹細膩,具有圖案化的效果。

如康熙黃地琺琅彩牡丹紋碗,高7.2厘米,口徑15.2厘米,足徑5.7厘米。碗敞口,口沿下輪廓線緩收,腹部微豐,圈足。

碗內光素無紋飾。碗外以黃彩為地,其上以粉、藍、綠、紫、藕荷等色彩繪8朵盛開的牡丹花。碗底藍料彩方框內楷書“康熙禦製” 雙行4字印章款。

藍地者如康熙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碗,高5.2厘米,口徑11厘米,足徑4.4厘米。碗敞口,深弧壁,圈足。內施白釉,外壁藍地琺琅彩纏枝牡丹紋裝飾。足內施白釉,有胭脂彩雙方欄“康熙禦製”圖章式款。此碗在寶石藍地色的襯托下,以紫紅、金黃、草綠色繪就的纏枝牡丹顯得格外嬌美,具有康熙朝琺琅彩瓷器的典型特征。

其他地色器物也很豐富,如康熙紫紅地琺琅彩纏枝蓮紋瓶,高13.2

厘米,口徑4.4厘米,足徑

5.4厘米。瓶撇口,細長頸,扁圓腹,平底無釉,裏施白釉。通體飾琺琅彩,紫紅地,藍、白、黃彩料繪畫紋飾,頸部飾變形蟬紋,中間連以變形小蟬,腹部飾折枝蓮紋。底部方欄內刻楷書“康熙禦製”4字款。此器是琺琅彩瓷器初創時期的一

件佳作,其效果頗似銅胎畫琺琅,風格樸實凝重。

康熙後期的畫琺琅,充分顯示出畫琺琅器薄、平、光、豔、雅的特性,胎骨由試製階段的厚重逐漸趨於輕薄,釉質溫潤細膩。器型種類增多,除碗、盤外,常見唾盂、香盒、花瓶、鼻煙壺、手爐等生活用品,同時,還用畫琺琅技法仿造宣德爐。

唾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痰盂,清康熙畫琺琅瓜瓣花卉唾盂,是清代畫琺琅中的典型作品,花紋細膩,胎體厚重。銅胎,侈口、削肩,垂腹大圈足瓶。器內施淺藍釉,外表黃地,頸繪圖案花葉,瓶腹繪牡丹花葉三朵。底白地書藍色“康熙禦製”雙方框雙行楷書款,唾盂瓶腹繪飾牡丹花葉以淺色凸顯花卉輪廓,至花心顏色漸深,花葉脈絡則以深色線條描繪,細致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