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3.(2 / 2)

而康熙禦製銅胎琺琅花卉圖鼻煙壺應是康熙時較早的作品,為內府所製,數量極少,傳世隻有13件,此壺是當中唯一帶有原裝琺琅蓋的一件,非常珍罕。其圖飾自然淡雅,一麵繪玫瑰牡丹搖曳生姿,色澤絕美;另一麵繪天竹,以及寓意吉祥的萬壽和蟠桃紋飾。此壺為當時法國畫師所繪。

釉色增多,顏色純正鮮豔,圖案清晰,顯示出燒造畫琺琅的技術已達到較高水平。作品多以黃釉作地,黃釉呈明黃的色調,釉色光澤亮麗潔淨的程度,可居三朝之冠,亦有少量白釉或淡藍釉為地者,上壓紅、粉紅、綠、草綠、寶藍、淺藍、赭和紫等彩釉;黑色開始啟用,但色澀而無光澤。

裝飾紋樣以寫生花卉及圖案式花卉如纏枝花卉、折枝花等為主,也有極少許傳統山水風景。花卉主題為玉蘭、牡丹、茶花、桃花、荷花、梅花與菊等。花間有的還綴以蝴蝶、蜜蜂、錦雞、鳥等,增添了畫麵的活力。

畫琺琅開光鳥獸菱花形手爐和畫琺琅開光鳥獸橢圓手爐,出自清朝宮廷造辦處,是難得的景泰藍製品。菱花形手爐高17厘米,腹寬14.9厘米,腹長17.1厘米,銅胎鍍金。通體四瓣菱花形,提梁彎折成菱花形

線條,爐內置一銅炭盆。

蓋頂平,鏤空成連續“卐”紋圖案,蓋側飾折枝花卉紋。肩部飾花葉邊飾,腹部設四個菱花形開光,內飾三羊開泰及花鳥圖案,開光圖案兩兩相對。開光外淺綠釉地,間飾折枝花卉紋、蝠紋和桃紋,寓福壽之意。

康熙晚期的繪畫技法,圖案式的花卉是以淺色凸顯花瓣的輪廓,至花心漸深,並以深色的線條細致地繪飾花葉的脈絡;相反的也有以深色細線精確地勾勒出花瓣和葉片形狀,再以

暈染的方式表現出整體的形狀與顏色。寫生花卉部分也采用惲壽平、蔣廷錫的沒骨花卉繪畫技法,至於傳統山水則具王石穀、王原祁的繪畫風格。畫風極細膩,色彩諧調。

新興的畫琺琅色彩鮮豔明快,豪華富麗,深得康熙皇帝的賞識,凡精美之作,在器物上署“康熙禦製”款。從文獻記載中可知康熙對畫琺琅器的濃厚興趣,他不僅命西方傳教士畫家和宮廷內畫家為琺琅處畫琺琅器,還從法國招來燒畫琺琅的匠人為其服務。

但所有繪畫都必須符合皇帝的旨意,皇帝不喜歡西洋油畫的風格,所以,康熙時的畫琺琅都保持著我國傳統繪畫的特點。

如康熙景德鎮窯畫琺琅桃蝠紋小瓶,高13.5厘米,口徑4.1厘米,足徑4.1厘米。此瓶為銅胎。敞口,束頸,鼓腹,圈足,口邊、足邊均銅鍍金一周。小瓶通體白色琺琅地上畫通景福壽圖。

頸部飾乳白色的流雲,有兩隻紅色蝙蝠在繚繞的白雲中盤旋,腹部渦旋的流水旁有低矮的石頭,石旁生長著繁茂的綠色竹葉,石縫中長有一株古老的樹幹,老樹的枝頭又分成兩杈,每個枝幹上結出豐碩的桃實兩顆,桃樹葉似在微風中飄動,有4隻紅色蝙蝠在樹間飛舞嬉戲,蝙蝠、壽桃組成寓意“富壽”的吉祥圖案。

瓶的圈足內白地,中心寶藍色雙方框內有“康熙禦製”的楷書款。此瓶所繪圖案舒朗清逸,曲勁有力的樹幹,樹杈以黑色釉皴染而成,具有真實、自然的立體效果。天上的流雲與地上的小河互相呼應,飛動的蝙蝠與熟透的鮮桃動靜結合,組成了一幅具有祝福意義的吉祥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