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6.(1 / 2)

清代時期 6.

鳧尊原來指的是一種青銅酒器,而且,器形很像鳧,因此而得名。《西清續鑒·紹興古器評》:“鳧之為物,出入於水而不溺。……飲酒者苟能以禮自防,豈有沉湎敗德之患乎?鳧尊之設,其意如此。”

乾隆景泰藍鳧尊由揚州製造,銅胎鍍金,鳧的站立形象是卷尾立式,鳧身以綠色琺琅釉為地,掐飾羽毛紋,銅鍍金雙爪,錘鏨卷尾,鳧背開一圓槽,裝連橢圓形尊。尊以淺藍色琺琅釉為地,飾勾蓮紋,兩側中部有太極圖。

清乾隆掐絲琺琅錦紋扁壺是清乾隆時期造辦處琺琅作所製的精美之器,此琺琅扁壺高12.4厘米,口徑3.8厘米,扁壺的造型也是仿戰國銅器,器形獨特,其釉色清純,錦紋工整,金碧交輝。

壺圓口,短頸,扁圓腹,長方形圈足,肩部飾銅鎏金雙獸耳。壺身用銅鎏金鏨花蔓草紋將腹部界成排列規律的長方格,格內以藍色琺琅釉為地,掐飾紅色菊花錦紋。足內鐫楷書“乾隆年製”4字款。

此琺琅扁壺的胎壁厚重,金工富麗,掐絲嚴謹工整。引人注目的是,金光燦爛的銅鎏金鏨花工藝與多彩的掐絲琺琅工藝錯落有致地排列組合,立意新穎。另外陳設品還有掛屏、插屏等。文房用品有筆筒、筆架、筆洗、墨床、硯盒、仿圈、鎮紙、水丞等。

清乾隆掐絲琺琅龍紋文具一組原屬宮廷禦用,此組文具由筆架、水丞、墨床、鎮紙4件組成,是皇帝書寫時用的文具。其銅胎規矩,釉色純正,鍍金輝煌,為清乾隆時期的琺琅器精品。

掐絲琺琅雲龍紋文具通高在4.7厘米至15.9厘米之間,4件文具均有長方框3行楷書款識,淺浮雕式雙蟠龍拱去地陽文“大清乾隆年製”。

其中暖硯為銅胎,長立方形匣,匣口卡一置硯的平台,放置兩方極薄的端硯,平台下方的空間可放熱水或炭火餘灰,可防在寒冷的冬天墨汁凝固,故稱暖硯。器內露胎,器表藍地,蓋及匣四麵均飾一正麵蟠龍和壽山福海祥雲等,匣座鐫卷枝蓮花。

這一組文房用具,以雙龍拱“卍”字彩墜和壽山福海為共同的裝飾主題;金工部分,則飾淺浮雕式轉枝番蓮紋。蓋及匣的四麵都裝飾龍紋,威武的飛龍騰雲駕霧於壽山福海之上,龍首朝人,五爪張揚,充分表現出龍的威猛氣勢。

筆山兩麵均飾雙龍拱卍字彩墜,龍為五爪,顯然是皇帝禦用之物。由六條鍍金龍蟠成雕塑式的鈕,搭配蓮瓣台座,台座底部以淺浮雕式雙龍捧住“大清乾隆年製”款,皇室的架勢十足。

筆架做成山峰的形狀,故有“筆山”之稱,毛筆擱置在兩峰之間,是古來文人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水丞與勺”提供研墨時所需的水。

紙鎮是寫字畫畫時用來鎮壓紙張,避免飄動,是文房用品之一;若其下方刻上印文,即成印璽。

用掐絲琺琅工藝仿製瓷器,也是乾隆時期一種新的表現形式。銅胎掐絲琺琅製品的造型和紋飾,借鑒其他工藝門類是比較普遍的,但仿造瓷器的效果還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