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7.(1 / 2)

清代時期 7.

如乾隆銅胎掐絲琺琅花蝶紋天球瓶,通體的淺藍釉為地,飾彩釉折枝花卉,多姿多彩的蝴蝶,在花叢中飛舞。其間粉紅色的運用十分突出,乾隆時代的風格非常明顯。

然而,瓶體底部卻鐫刻陽文楷書“景泰年製”款。這種仿製全無明代琺琅之特點,隻是款識相似罷了。另外一種仿製“景泰禦前琺琅”的作品,則完全按照明代琺琅器的造型、圖案和釉料特點精心仿造,基本特征同明代琺琅無大差異。但這類仿製品的掐絲粗細均勻,規整細膩,填釉飽滿,光潔明

亮,較少砂眼,鍍金閃亮輝煌。這些細部的工藝特點,很明顯有別於明代的琺琅作品。如乾隆銅胎掐絲琺琅雲龍紋鼎式爐,即按照庫存舊器式樣製造

的,器型、圖案及釉色均極相似,可以達到亂真的程度。所以曾被誤認為“景泰琺琅”而珍藏。顯然,這類仿製品水平很高,作品很逼

真,但如仔細觀察,亦可看出其中的差異。

乾隆後期,造辦處的琺琅作由於沒有什麼燒造活計,其官員和匠役等被合並於別處當差。這無疑限製了琺琅工藝的發展。

乾隆時期,仿古造型和仿生器物等,式樣都頗為新穎。乾隆皇帝嗜古,除上麵所述金銀銅胎外,也常常要求把古代青銅器等的造型運用到瓷胎琺琅製品中,仿古尊、彝、鼎、自、觚、簋等古代禮儀器的造型和圖案,多有所本。但這些仿古器瓷物均展現出琺琅工藝的本色,使琺琅工藝的表現範圍更

加豐富。

如乾隆掐絲琺琅摩羯紋立耳三足爐,通高20.5厘米,口徑18.3厘米,底徑17.7厘米。爐為圓形,鼓腹,雙立耳,三獸蹄形足,紫檀木蓋,蓋鈕缺失。

通體在天藍色地上掐絲填琺琅為紋,口沿下環飾幾何形紋,口沿與雙耳內側分別陰刻細密的卷草紋和對峙的夔龍紋。

腹部飾3條首尾相隨蜿蜒曲折的摩羯,口銜盛開的折枝花,各色雲朵分布其間。腹下部飾一周翻滾的海水,外底飾對稱的四朵纏枝蓮花,中心圓形開光,內藍地,嵌銅鍍金“乾隆年製”雙豎行楷書款。

同時,乾隆時期用各種動物形象作器型的製品也顯著增多,除明代傳統式樣的甪端、獅子、仙鶴等形象之外,還出現了犀、象、羊、兔、天雞等造型,頗有新意。

如乾隆掐絲琺琅牧人騎羊筆架,高15厘米,長16厘米,寬7.8厘米,羊身以白色釉為地,用銅絲雙掐成卷毛,頭部和脊背處施淺駝色釉。

羊作是昂首跪臥狀,一個似蒙古漢子的放牧人頭戴著赭色尖頂圓帽。上身穿藍色夾領短衫,下著赭色長裙,側坐於羊背之上,雙手輕撫羊背,昂首仰視,悠閑自娛。

筆架下承托銅鍍金長方形座,底部中心雙方框內陰刻楷書“乾隆年製”4字款。釉色沉穩,掐絲勻細工致,金光燦爛,誇張的造型構思,和諧的色彩,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為乾隆時期掐絲琺琅製品的上乘之作。

再如乾隆琺琅彩人物故事紋鹿頭尊,鹿頭尊因形似鹿頭所得名。器形碩大、端莊,直口,短頸,溜肩,圓腹,圈足。整器通體施以琺琅彩並以淺浮雕方法刻繪。肩部飾以對稱的雙鹿頭,鹿頭以金彩蓋住,金光燦爛。腹部淺刻十二生肖描金圖案寓意美好。底部刻有“大清乾隆年製”6

字篆書款。

“鹿”與“祿”諧音,寓意吉祥,創燒於康熙朝,是清代皇室的大型陳設器,多見青花器和粉彩器。其造型一般為收口,雙耳為鹿首,腹部上斂下垂,倒置器身,若鹿頭或牛頭,據稱是模仿青銅器中尊的造型而來的。

乾隆時的鹿頭尊器一般身繪纏枝蓮紋飾,肩頭飾蟠螭雙耳。鹿頭尊更多為粉彩裝飾,器身畫麵大多繪山水鹿苑,常稱百鹿尊,以乾隆時期最為著名。

山巒起伏,樹林茂密,溪流回環,花草爭豔,大小鹿群出沒其間,或奔、或跳、或行、或躺,吃草、飲水、鳴叫、嬉戲,百鹿百態。景致豐富,層次清晰,疏密有致。

百鹿尊深得乾隆皇帝寶愛。原因顯而易見,其主題紋飾具有吉祥含義。“百鹿”與“百祿”同音,這種瓷尊可看作是宮廷特殊等級和身份的象征。器身圖案也深得乾隆皇帝喜愛。百鹿尊一般都描繪了一幅理想化的帝王狩獵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