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類是嬰戲人物紋飾,如一件嬰戲紋雙連瓶,瓶體為雙連式。此瓶腹部白地上繪兩組嬰戲紋:
一組為四嬰戲三羊圖,寓意“三羊開泰”。另一組為九子嬉戲圖,畫中兒童形態迥然不同,手持各種吉祥物,意寓“事事如意”、“福在眼前”等。此嬰戲圖底本出自供奉內廷的宮廷畫家金廷標,人物神態逼真、生動活潑,甚得人愛。此瓶在色地上彩繪花卉,明顯具有銅胎畫琺琅效果,所繪人物畫法寫實,線條流暢,設色精麗。
乾隆時期的琺琅彩嬰戲紋飾,常通過兒童活動,將吉祥之意寓意
其中。在另一件黃地
花卉開光嬰戲紋瓶上,通體以黃釉為地,以各種色料通體彩繪纏枝花卉,三麵開光內所繪嬰戲圖,分別寓意“竹報平安”、“吉慶有餘”、“官帶流長”。
寓意“三羊開泰”的代表作是乾隆畫琺琅三陽開泰紋手爐,是清宮禦用的琺琅器物,手爐為橢圓形菱花式,銅鍍金開合式提梁。高18厘米,爐身直徑16厘米至19厘米,底徑略小有13厘米至16厘米,琺琅器身四麵飾菱形開光,兩兩相對。
前、後兩麵開光內繪三陽開泰圖,畫麵上天空紅日高照,山巒起伏,湖水瀲灩,又有古鬆、蒲草,地麵上3隻山羊仰首向日,一派祥和溫馨的氣氛。兩側麵開光內繪月季綬帶圖。開光外飾寶藍地纏枝花卉紋。蓋麵滿布鏤空“卍”字錦紋。
這件畫琺琅手爐色彩豐富,圖畫的畫工也非常的精致,將吉祥寓意於琺琅畫的紋飾以及山水畫中,完美地體現出了宮廷藝術的精美特點,是廣琺琅器中具有代表性的經典作品。
乾隆時期在琺琅彩瓷上,還出現了一類臨摹西洋人物和景色的紋飾,其用筆光滑平柔,幾乎看不到筆觸,色彩絢麗豐富,並運用焦點透視方式,使畫麵上的人物及背景上的建築物,具有光線明暗的立體效果。這些都是製瓷匠師將西洋畫法摻入琺琅彩瓷繪技藝中的結果。這種裝飾方法常表現在粉盒、煙壺等之上。
如乾隆黃地琺琅彩開光西洋人物紋綬帶耳葫蘆瓶,高10厘米,口徑0.6厘米,足徑2.8×2.1厘米。瓶呈葫蘆形,小口,長方形足,瓶身兩側置二綬帶狀耳。
通體施黃釉,以琺琅彩滿繪勾蓮紋。瓶身兩側上下開光,上部橢圓形開光內以胭脂彩繪山水樓閣圖,下部海棠形開光內繪西洋母子圖。足內施白釉。外底署藍料彩楷書“乾隆年製”雙行4字款。
此瓶紋樣描繪細膩,尤其是開光內的西洋女子衣著華麗,因采用了西洋畫的明暗透視技法而具有立體效果。葫蘆形的瓶體和山水圖案則體現了我國傳統的文化意味。東西文化的交融在這件器物上達到了和諧的統一。
再如乾隆琺琅彩人物故事筆洗,是乾隆皇帝給民族英雄渥巴錫的賞賜品,繪有《紅樓夢》人物故事。高18.8厘米,琺琅彩陶瓷造型,此器刻畫精細,人物麵目、衣衫等皆有陰陽向背,正是此時期瓷畫中引入西洋技法的反映,底有藍料彩雙方框“乾隆年製”4字楷書款。
乾隆年間的琺琅釉顏色中經常出現一種粉色,這種粉色在瓷器裝飾上也很流行,尤其在為國外訂燒的瓷器上,經常
出現。器物上的金色可謂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