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時期 11.
清後期琺琅器不僅大型器物數量漸少,而且器物造型更加不拘一格,有的也與同時期的瓷器造型一致,如溫酒器、長方盒、圓形粉盒、筆洗、碗、盤等。
民間以蝙蝠為題材的吉祥圖案非常多,如以許多蝙蝠與桃或壽字組合的圖案即為“多福多壽”;以蝙蝠與古錢搭配的圖案即為“福在眼前”;麵盆等池內5隻蝙蝠即為“五福和合”等。這類吉祥圖案廣泛用於民間工藝的各個門類。
如清後期琺琅五福捧壽紋麵盆,五彩的蝙蝠映襯藍底,有一種華麗之美。盆壁飾有“壽”字。“蝠”與“福”同音,象征福壽連綿。
五福捧壽原為年畫常見題材,傳統吉祥圖案。《書·洪範》:
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
福是人們孜孜以求向往的人生目標。又以壽為重,故民間自古就有“五福壽為先”的說法。蝙蝠的“蝠”與“福”字同音,“五蝠”即代表“五福”。“五福”圍繞一個“壽”字,即為“五福捧壽”。
到了清末,琺琅器更加胎薄體輕,有的借助於機械成型的方法,器型規矩。由於金屬拉絲技術的運用,掐絲勻細,線條流暢。
如晚清琺琅彩鳳尾尊,該尊高24.5厘米,撇口,直徑11.1厘米,圈足直徑6.5厘米,二層台底足,其整體造型十分標準,尊體的弧線特別簡潔流暢,顯示出拉坯工匠極為精湛的手藝,其紋飾布局分為兩個部分,分別被上中下
三周邊飾所分隔,邊飾圈內的圖案由紅、黃兩色的六角形花紋和綠色的折枝紋組成,具有較明顯的晚清風格。
鳳尾尊上部的紋飾內容有山石、古藤樹、花草和錦雞,其中,山石左上方有一朵特大的鮮花是以金紅琺琅彩繪製,鮮豔而美麗。兩隻錦雞分別立在藤枝的上下相對而鳴,它們的羽毛和長尾被各種釉色渲染得淋漓盡致,令人賞心悅目。
下部的紋飾內容有湖石、古藤樹、花草和喜鵲。湖石的畫法頗為用心,能透過石洞看到後麵的花草,充分表達了湖石瘦、漏、透的審美要求。
古藤樹畫得粗壯而彎曲,樹皮上的褶子曆曆在目,顯得蒼勁而富有古韻。有兩隻喜鵲棲於枝頭,其中上麵的那隻弓著身、曲著頸,朝著下麵的那隻鳴叫,形態十分傳神。
在不遠處,又有兩隻喜鵲正在翩翩飛來,畫麵寓意“四喜臨門”,圖案的設計令人叫絕。湖石的上方刻出一花枝,枝頭上盛開著一束碩大的鮮花,以典型的天藍琺琅彩繪製,給人以高中典雅的感覺。藝術效果十分突出。
另外,草地上、枝頭上,又有數不盡的大小花朵競相綻放,被風吹落的花瓣和彩蝶並肩起舞,一幅春意正濃、萬物興盛的景象。
同時,晚清琺琅器的填料飽滿,釉麵光潔,砂眼少而細小。作品的釉色多變,有以赭紅、淡黃、蘋果綠、灰白和墨色釉作地者,前期那種以淺藍色釉為主色調的作品減少。
如清廣琺琅八寶紋麵盆,高14厘米,口徑47.5厘米,足徑34厘米。麵盆圓形,折邊,口沿鎏金,矮圈足。盆內外壁均以銀片貼飾花卉紋,通罩寶藍色透明琺琅釉,銀片花紋透過琺琅釉若隱若現,展現出朦朧之美。盆內壁釉上與折邊以金片分別貼飾八寶紋與暗八仙紋。
而此時琺琅器的圖案裝飾多以折枝花卉為主,亦常表現整株的花卉及花鳥蟲魚。花朵和花葉的翻卷轉折層次較多,注重色彩的暈色效果,有濃厚的韻味。
如琺琅彩人物故事螭龍雙耳瓶,撇口、長頸、螭龍雙耳、豐肩、圓腹、圈足。胎質細致,釉色白淨,形製秀美。口、肩、底部藍料繪製回紋、如意紋、變形蕉葉等十一道輔助紋飾,紅料飾透雕螭龍雙耳,紅、藍雙色相間,互為搶目爭妍。
雙耳瓶的腹部主題紋飾則以紅、藍、綠、黃、紫等琺琅彩繪以人物故事,正麵為寬大正廳間一鶴須童顏老翁詩興勃發坐於書案前,兩眉清目秀年輕女子一前一側婷婷傍立,老翁身後書櫃古書層層疊疊,櫃前大扇立地屏風一幅山水詩文圖,案側假山盆花,又側圓穹門外廊房深深庭院青翠,反麵繪博古景。
整器構圖完美,畫筆精致,色彩雍容華貴。琺琅彩多見小件製品,該瓶通高33.5厘米,且完美成對承傳,實屬不易。
晚清宮廷樣的畫琺琅器畫工精美細致,釉色溫潤細膩,多以明黃色作地,具有濃厚的皇家氣息,造型多以各式瓶為主,式樣多有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