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戧金彩漆,先以填漆做成錦紋地,再戧金花紋,做法費工費時,但卻使器物有錦上添花之妙。還有一種特殊的戧金彩漆作品,其花紋之外既不是一色漆地,也不是錦紋地,而是密密麻麻的小圓圈紋,這種小圈紋被稱為“攢犀”。
嘉靖時期器物的造型有所突破,出現了許多新的器形。盤類器物除了圓盤居多,亦有仿明早期的葵瓣盤、明中期的委角方盤,同時出現了六瓣盤、梅花式盤、銀錠式盤、茨茹式盤、荷葉式盤、菊瓣式盤以及由大小3個盤依次套疊的套盤。
這時,除了明早期的“蔗段式”和明中期的“捧盒”外,新出現了缽式盒、壽字盒、銀錠式盒、方勝式盒、梅花式盒等。此外,還出現了瓜棱壺、櫃、筆筒、小桌、八方鬥、春字盒、把鏡等新的造型。
明代漆器中刻有年款的以永樂、宣德、嘉靖、萬曆最多,也有少
量的隆慶、崇禎款識。明嘉靖漆器的款識為刀刻填金楷書款,款識的位置均在器物底部正中。“大明嘉靖年製”6字款有3種形式,即底部正中豎刻款、從右至左橫刻款、豎兩行刻款。
由於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所以明嘉靖時期漆器的裝飾題材大都以長生不老、升仙、萬壽為主題,如五老祝壽圖、群仙祝壽圖以及表現仙山樓閣的題材等。
尤其是出現了以文字組成的圖案。例如,以鬆、竹、梅纏繞組成“福、祿、壽”3字;以“福”字為漆盤的裝飾;雕3個壽桃,每桃上雕一字,組成“福、祿、壽”;以開光的形式,在器物上組成文字“皇圖億載,聖壽萬年”和“乾坤清泰,萬壽齊天”以及“萬年長生”、“萬年如意”、“萬壽永年”等。
壽春圖是這個時期典型的裝飾題材,春字盒有剔紅、剔彩兩種,在蓋麵開光內雕聚寶盆,盆內裝有盤腸、珊瑚枝、銀錠、古錢、犀角、火珠等,盆中升起霞光萬道,似熊熊火焰,火焰之上壓一個“春”字,春字中圓形開光內雕老壽星。
如嘉靖剔紅五老祝壽圖圓盒,高12厘米,口徑24.4厘米。盒圓形,平蓋麵。通體綠漆刻雲紋錦地,朱漆雕花紋圖案。
蓋麵飾鬆雲山石,五仙人分持桃實、花杖、葫蘆、卷軸、靈芝,從靈芝中升起一縷輕煙,向上蟠繞成草書“壽”字,為群仙祝壽之意。蓋、器外壁分別雕雲龍紋和海水雲紋。足內正中刀刻填金楷書“大明嘉靖年製”豎行6字款。
此盒雕刻精細,刀法快利,鋒棱顯露,人物表情生動,衣紋飄動流暢,藝術風格纖巧細膩,為明嘉靖朝雕漆的代表作品。
此外,寓意長壽的鬆樹、仙鶴、靈芝、壽桃等也常常作為裝飾題材,八卦圖、麒麟、獅子、海馬、大象、雜寶也是裝飾題材的一部分。
與上述升仙、長生題材截然不同,還有少數具有民間藝術風格的“龍舟競渡”、“貨郎圖”和“嬰戲圖”。龍紋仍然是這一時期漆器裝飾的主要題材。
明嘉靖時期漆器的錦紋表現形式也有較大變化,突破了明早期的3種錦紋形式,出現了“萬字錦”、“勾雲錦”等。有的雕刻出五六種錦紋,錦紋的比例較大,形成風格。
明萬曆時期漆器的生產製作較活躍,官辦漆器作坊仍占據主要地位,漆器品種日漸豐富。除了剔紅、剔彩、戧金彩漆仍繼續製作,還出現了剔黃、描金漆、填漆等新的漆器品種,使漆器裝飾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明萬曆雕漆有剔紅、剔彩、剔黃3個品種,在造型、圖案、款識等方麵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時期的風格與特點。在器物造型方麵,仍以盤、盒為主,兼有小櫃、爐、花觚、瓶、筆筒等,並出現了長方委角盒這一新的造型。
在裝飾圖案方麵,嘉靖時期追求升仙、長壽的題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雙龍、龍鳳、祥雲、海水江崖為主題的圖案,並出現了祈求吉祥、太平的吉祥圖案,也有少數表現人物、花鳥的題材,如剔彩《晏子使楚》漆盤、剔彩花鳥紋盒等。
對錦紋的處理也較為獨特,比例緊湊,細密整齊,明萬曆前後均無此特征。
在漆器品種方麵,以剔紅、剔彩最多,且出現了少量的剔黃作品。描金是漆器製作工藝中的一個品種。
描金彩漆是“描金”加上“描彩漆”的做法,使一器具備兩種漆工藝,畫麵絢麗多彩,富於裝飾趣味。明萬曆時期的描金彩漆作品有圓盒、長方形墨盒,均以紅漆為地描飾花紋。描金彩漆山水人物大圓盒是其代表作。
明晚期雕漆的製作以宮廷製作為主,兼有民間製品。明晚期雕漆以長方盒、高足碗、小碗居多。明晚期剔犀漆器有黑麵、朱麵兩種,器形有小圓盒、兩層盒、圓盤、花形盤、盞托、執壺等。
明代嵌螺鈿工藝仍繼續使用。明晚期出現了一位鑲嵌工藝名家江千裏,係明末揚州人,以製螺鈿漆器出名。當時曾有“家家杯盤江千裏”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