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早記述雨花石
的石譜。
南宋末年,大收藏家周密也記載了他喜愛雨花石的經過,對於雨花石珍品水膽雨花空青石作了最早的描述:“經三寸許,撼之其中,有聲汩汩然,蓋中虛有在內故也。”由此可見,在南宋雨花石已經成為人們眼中的奇珍而被關注。
明太祖朱元璋60歲壽辰時,寵孫朱允炆在盤子中用雨花石拚成“萬壽無疆”4個大字,連同一個酷似壽桃的雨花石,作為祝壽之禮和盤托出,皇親國戚、文武百官無不稱奇,使龍顏大悅。
朱允炆稱帝後,對雨花石仍情有獨鍾,內宮案頭,時有雨花石供品。
明代書法家米萬鍾,字友石,又字仲詔,自號石隱庵居士。米萬鍾為宋代大書法家米芾後裔,一生好石,尤擅書畫,
晚明時與董其昌有“南董北
米”之稱。
米萬鍾於1595年考中進士,次年任六合知縣。米萬鍾對五彩繽紛的雨花石歎為奇觀,於是懸高價索取精妙。當地百姓投其所好爭相獻石,一時間多有奇石彙於米萬鍾之手。
米萬鍾所收藏的雨花石貯滿了大大小小各種容器。常於“衙齋孤賞,自品題,終日不倦。”其中絕佳寶石有“廬山瀑布”、“藻荇縱橫”、“萬斛珠璣”、“三山半落青天外”、“門對寒流雪滿山”等美名。並請吳文仲畫作《靈岩石圖》,胥子勉寫序成文《靈山石子圖說》。
米萬鍾對雨花石的鑒賞與宣傳,貢獻良多。米萬鍾愛石,有“石癡”之稱。他一生走過許多地方,向以收藏精致小巧奇石著稱。
其後,林有麟對雨花石的研究也很有成就,所著《素圓石譜》精選35枚悉心繪製成圖,一一題以佳名。林有麟在素園建有“玄池館”專供藏石,將江南三吳各種地貌的奇石都收集置於館中,時常賞玩。
朋友何士抑送給林有麟雨花石若幹枚,他將其置於“青蓮舫”中,反複賞玩,還逐一繪畫圖形、品銘題詠,附在《素園石譜》之末,以“青蓮綺石”命名之。
雨花石名真正脫穎而出在明末清初,徐榮以《雨花石》為題寫了一首七律詩;張岱在《雨花石銘》一文中稱:“大父收藏雨花石,自餘祖、餘叔及餘,積三代而得13枚……”
再後,薑二酉也是熱心收藏雨花石的大家。薑二酉本名薑紹書,明末清初藏書家、學者,字二酉,號晏如居士。
隨著中外交流日益頻繁,明代已經能夠經常見到西洋的人了,於是薑二酉所藏雨花石也有起名如“西方美人”,此石長1.5寸,寬0.8寸,色草黃橢圓形而扁。上有西洋美女首形,頭戴帽一頂,兩肩如削,下束修裙,細腰美頰,豐胸凹腹,體態輕盈,人形全為黑色。
再如雨花石精品“暗香疏影”,石為圓形,質地嫩黃,溫潤淡雅,上有綠色枝條斜生石麵,枝上粉紅花紋繞之,鮮潤豔麗,如同一樹梅花,頗具詩意。
還有神秘色彩的雨花“太極圖”,該石為球狀,黑白分明,界為曲形,成為一幅極規範的太極圖。
薑紹書之祖養訥公,是石雲孫之甥,曾與石雲到古舊物市場,見一圓石瑩潤精彩,搖一下聽聲好似空心,石雲以為是璞玉,買回後請
人剖開。一看裏麵是一天成太極圖,黑白分明,陰陽互位,邊緣還環繞著如霞般的紅線。而取名“雲翔白鶴”的雨花石,則石質淡灰如雲,雲端中躍然一隻白鶴,其翱翔神態栩栩如生。另外,極具生活情趣的“鬆鼠葡萄”,石做腰子形,色醬黃,中有黑色鬆鼠一隻,翹著尾巴,正在吃一串葡萄。“梅蘭竹菊”為4枚雨花石,梅石疏影橫斜;蘭石幽芳吐馥;竹石抱虛傳翠;菊石傲霜迎風。四石各具其妙。不可再得的“貓鳥雙棲”石,上部有二鳥棲於枝頭,下有雙貓相對而伏,神采奕奕。神奇孤品“老龜雛鵝”,此石黑質白章,一麵為伸頸老龜之大像,一麵是一隻天真的小鵝雛。
清代《西遊記》小說與京劇開始流傳,所以有的雨花石就命名為“悟空龐”,色如豇豆,上有一元寶形曲線且凸出石表,在曲線正中偏上處恰又生出兩個平列的小白圈,圈內仍是豇豆紅色,極似京劇舞台上的孫悟空臉譜。
清乾隆帝在位61年,曾6次南巡,南京乃必到之地。以雨花台為題
的詩便有5首,如《雨花台口號》、《戲題雨花台》等;在莫愁湖畔的景觀石上刻有他“頑石莫嗤形貌醜,媧皇曾用補天功”的詩句。
乾隆皇帝十分珍
愛的有4枚雨花石。其中一枚龍首畢現,出神入化,令人稱奇,名為“真龍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