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後喜愛翡翠為當時的滿漢官員所知曉,於是紛紛進貢獻寶來博取她的賞識。太後對翡翠的偏愛超過對高品質的鑽石的喜愛,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第一件事,慈禧太後是個地道的翡翠迷,曾有個外國使者向她獻上一枚大鑽石。她慢條斯理地瞟了一眼,揮揮手道:“邊兒去。”
她不稀罕噴著火彩的鑽石,反而看上另一個人向她進獻的小件翡翠,“好東西,大大有賞!” 給了他價值不菲的賞賜。
第二件事,恭親王奕砢退出軍機之前,叔嫂因國事而爭論產生不快。恭王新得一枚祖母綠色翡翠扳指,整天戴在手上,摩挲把玩。
沒幾天,慈禧召見恭王,看見他手上戴著一汪水般的翡翠扳指,便讓摘下來瞧瞧。誰知慈禧拿過來一麵摩挲一麵誇好,頗似愛不釋手的樣子,一邊問話,順手就擱在龍書案上了。
恭王一看扳指既然歸還無望,隻好故作大方,貢奉給她了。
慈禧太後的頭飾,全由翡翠及珍珠鑲嵌而成,製作精巧,每一枚翡翠或珍珠都能單獨活動;手腕上戴翡翠鐲;手指上戴 10厘米長的翡翠扳指,尤其她還有一枚戒指,是琢玉高手依照翠料的色彩形態,雕琢成精致逼真的黃瓜形戒飾。
甚至,慈禧的膳具是玉碗、玉筷、玉勺、玉盤。慈禧太後擁有13套金鍾、13套玉鍾,作為皇宮樂隊的主要樂器。玉鍾懸掛於2.67米高,1米寬的雕刻精巧的鍾架上。
1873年,慈禧太後開始給自己選“萬年吉地”,興建陵墓。陵址選好後,她就將手腕上的翡翠手串兒,扔進地宮當“鎮陵之寶”。
慈禧太後在死後仍以翡翠珠寶為伴。在李蓮英的《愛月軒筆記》裏散亂地記述了慈禧入殮時的所見所聞:
“老佛爺”身穿金絲福字上衣,平金團壽緞褂,外罩串珠彩繡長袍;頭戴珍珠串成的鳳冠,上麵最大一枚如同雞卵,重約 4兩;胸前佩戴著兩掛朝珠和各種
各樣的飾品,用珍珠 800枚、寶石 35枚;腰間係串珠絲帶,共計 9條;手腕佩飾一副鑽石鑲嵌的手鐲,由一朵大菊花和 6朵小梅花連成,精致無比;腳蹬一雙金絲彩繡串珠荷花履……口中還含著一枚罕見的大夜明珠。慈禧屍體入棺前,先在棺底鋪了3層繡花褥子和一層珍珠,厚約 33厘米。
第一層是金絲串珠錦褥,麵上鑲著大珍珠12604枚、紅藍寶石85枚、祖母綠兩枚、碧璽和白玉203枚;第二層是繡滿荷花的絲褥,上麵鋪撒著珍珠2400枚;第三層是繡佛串珠薄褥,用了珍珠1320枚;頭上安放一片碧綠欲滴的翡翠荷葉,重22兩。腳下放著一朵粉紅色瑪瑙大蓮花,重36兩。
屍體入棺後,其頭枕黃綾芙蓉枕,身蓋各色珍珠堆繡的大朵牡丹花衾被;身旁擺放著金、玉、寶石、翡翠雕琢的佛爺各 27尊;腿左右兩側各有翡翠西瓜一隻、甜瓜兩對、翡翠白菜兩棵,寶石製成的桃、杏、李、棗200多枚。白菜上麵伏著一隻翠綠色的蟈蟈,葉旁落著兩隻黃蜂。
屍體左側放一枝翡翠蓮藕,3節白藕上雕著天然的灰色泥土,節處有葉片生出新綠,一朵蓮花開放正濃。屍體右側,豎放一棵玉雕紅珊瑚樹,上麵纏繞青根、綠葉、紅果的盤桃一隻,樹梢落一隻翠色小鳥。
另外,棺中還有玉石駿馬、十八羅漢等700餘件。棺內的空隙,填充了4升珍珠和 2200枚紅寶石、藍寶石。入殮後,屍體再覆蓋一床織綴著820枚珍珠的撚金陀羅尼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