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寶石 12.(3 / 3)

整光潔,色澤瑩潤,獸鈕形象古樸,雄渾大氣,雕琢精致,形狀方正

規整,為青金石印章之佳品。

清青金石如意,長44厘米,寬2.7厘米,做工犀利,線條硬朗。

類似的還有清代青金石如意牌,圖案吉祥寓意多子多福如意長壽,高5.2厘米,長4厘米,厚0.6厘米。色彩純正穩重,麵有灑金,為上品青金石。雕刻雙石榴、雙靈芝、一朵花,寓意子孫繁盛,靈芝如意,確為青金石雕刻中的精品。

在古代,青金石除用作帝王的印章、如意之外,同時也是一種貴重的顏料。如敦煌莫高窟、敦煌西千佛洞自北朝至清代的壁畫和彩塑上都使用了青金石作為藍色顏料。

至清代,皇室延續了使用青金石祭天的傳統。據《清會典圖考》記載:“皇帝朝珠雜飾,唯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琥珀,日壇用珊瑚,月壇用綠鬆石;皇帝朝帶,其飾天壇用青金石,地壇用黃玉,日

壇用珊瑚,月壇用白玉。”

皆借玉色來象征天、地、日、月,其中以天為上。由於青金石玉石“色相如天”,故不論朝珠或朝帶,尤受重用。

明清代以來,由於青金石“色相如天”,天為上,因此明清帝王重青金石。在2萬餘件清宮藏玉中,青金石雕刻品不及百件。

如清青金石鑲百寶人物故事山子,長14厘米,此山子采用深淺浮雕、鏤雕等技法施藝,畫麵描繪的是五學士聚在一起品評詩文的情景。所描繪人物各具情態,傳神生動。山子上人物采以圓雕技法用孔雀石、白玉、綠鬆石、壽山石等雕琢而成,再配以原木底座,座上有“乾隆年製”款。

整件山子,布局合理,刀鋒銳利,層次繁密,場景布局合理,展現了一派世外桃源之景,充分體現了工匠的高超技法。

青金石不僅以其鮮豔的青色贏得各國人民的喜愛,而且也是藏傳佛教中藥師佛的身色,所以清代也將其用於佛教體裁的器物中。

如乾隆足金嵌寶四麵佛長壽罐,此件為密宗修長壽之法時用的法器。工藝精細,通體足金嵌各色寶石,切割工整細密,底部雕仰覆蓮瓣。

藏傳佛教常以綠鬆石、青金石、硨磲、紅珊瑚、黃金等礦物代表五佛白、綠、青、紅、黃的五方五色。紅珊瑚長壽佛,綠鬆石綠度母,青金石文殊,硨磲四臂觀音,無一不精,是乾隆年間禦賜之物。

清代禦製銅鎏金嵌寶石文殊菩薩寶盒,高10.5厘米,寬 14.3厘米,寶盒為祭祀用的法器。盒內盛米,每當活佛主持重要法事時,便從此盒中將米撒向眾生。寓意賜福眾生。能得到這樣的米,是一個人畢生的歡欣。

本寶盒上蓋鑲有降魔杵,下蓋以鬆石、紅珊瑚、孔雀石、青金石、珍珠和金銀線累金鑲嵌文殊菩薩造像,本尊飾以純金嵌寶石。人物栩栩如生,神態莊嚴安詳。

寶盒外部以青金石、紅珊瑚和鬆石堆砌而成雙龍趕珠紋。做工精美細膩用料考究。是十分罕見的宮廷藝術珍品。

清代禦製金包右旋法螺5件,高12.5厘米,大小相同,無翅金包右旋白法螺,工藝精湛,紋飾精美、通體鑲有紅綠寶石。螺體嵌刻五方佛,代表五智,廣受尊崇。

清代禦製銅鎏金水晶頂嵌寶石舍利塔,高23.5厘米,寬 16.2厘米。

清代禦製鏤金嵌寶石蓮花生大士金螺,高36.5厘米,寬 25厘米,此法螺是白螺為胎,通體包金嵌刻紋飾,間飾紅綠寶石,邊鑲金翅,其上嵌刻有蓮花生大師咒。

蓮花生大師是印度高僧,藏傳佛教的創始人。吐蕃王赤鬆德讚創建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遭到了極大的阻力,於是便派遣使者從尼泊爾迎請蓮花生大師前來扶正壓邪,降妖除怪,創建佛寺,弘揚佛教。當人們吹響法螺,就喻意念動蓮花生大師咒,便可得其護佑。

至於清代帝後們使用的各色首飾和儀禮用品,青金石的使用也很普遍,如清宮遺存中價值最高和最珍貴的文物乾隆生母金發塔,其塔座和龕邊就鑲嵌了很多青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