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製品 7.(1 / 2)

生活製品 7.

油漆技術與化學工藝

漆器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化學工藝和工藝美術方麵的重要發明。漆器堅牢耐用,外表光澤美觀,體質輕巧,不但廣泛用於日常生活之中,而且在工業的各部門均有用到。

在實踐中,我國古人運用化學手段,創造了髹漆彩繪、夾紵造像、“金銀平脫”、“剔紅”、“戧金”等油漆技術,享譽中外。

漆液是我國原產的漆科木本植物漆樹的一種生理分泌物,我國古代聰明的勞動人民把這種自然現象加以人工利用,從漆樹中有意識地引出更多的漆液,把它刷在用具上,就成為原始的漆器。

古代先民發現,從漆樹上取出的漆汁中含有一些水分,就在日光下邊攪邊曬脫水,製成深色黏稠狀的流體。這樣,生漆成為了熟漆;又加入紅色顏料,就成為原始的色漆。

此外,古代先民還認識到漆膜的性能和成膜的條件,發明了髹漆技術。比如春秋晚期精美的幾、案、俎、鼓瑟、戈柄、鎮墓獸等,都有實物出土。

考古工作者曾在江蘇吳江新石器時期晚期遺址中,出土有髹漆彩繪黑陶罐;安陽殷墟遺址中也出土紅色雕花木器印痕,是現存最古的漆器紋飾。

戰國漆器彩繪中包括紅、黃、藍、白、黑5種色和各種複色,所用顏料大概是朱砂、石黃、雄黃、雌黃、紅土、白土等礦物性顏料和藍靛等植物性染料。

我國古代製漆器的時候,常常要在漆裏摻入桐油等幹性植物油。在製造彩色漆器的時候,也用桐油和各種顏料或染料構成的抽彩加繪各種花紋圖案。因此形成我國具有獨特民族風格的漆器工藝。

桐油是我國特產的應用得比較廣的幹性植物油。它是從油桐樹種子中榨出來的,主要成分是桐油酸。我國古代很早就認識了桐油成膜的性能,並且把它和漆液合用,這在化學技術史上也是一個卓越的創舉。

為了防腐,後來有些木建築和金屬器物表麵也塗飾漆層,許多漆器上都繪有各種彩色花紋圖案。

從技術上來判斷,春秋戰國時期一些漆器顯然是用幹性油加各色顏料配成的油彩來繪飾各種纖細的花紋圖案的。雖然油彩亮度比漆大,但是抗老化性不及漆。漆產量比油小,成本比油高。

把幹性油作為稀釋劑填入漆中,既可改善性能,又可降低成本。把油和漆合用,正可取長補短,使物盡其用。就是近代也還是這樣。秦漢時期,油漆技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史記·滑稽列傳》中有關於“蔭室”的記載。蔭室是製漆時候的特殊專

用房間,因為漆酚在陰濕環境下容易聚合成膜,幹後又不容易裂紋,蔭室的設置正是為此提供條件。

漢代出土漆器有勺、盤、案、奩、盒、耳杯、枕、棺槨等,內胎多是木、麻兩種,麻胎的稱“夾紵”。漆器上還飾以金銀銅箍,叫作“扣器”,是一種奢侈品。一件紋飾漆杯等於10件銅杯,而金銀扣器自然要比這還貴重。

漢代在漆器主要產地四川的蜀郡和廣漢郡,富豪之家競相使用漆器。這類金銀扣器在出土器物中也有出現,漆器銘文中的“黃塗工”可能和造這類漆器的工種有關。

從出土的漢代紀年銘漆器上,可以考查出它的製作年代、地點和工匠名,還反映出漆工作坊裏的勞動分工相當繁細,這為了解當時油漆技術操作過程提供了寶貴資料。

漢代官營漆器作坊中,有做內胎的秦工、上工,即漆工,在銅製附飾品上鎏金的黃塗工,描繪油彩花紋的畫工,刻銘文的髹工,最後修整的清工,管全麵的工師的造工等工種。官中有護工卒史、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