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黃龍 5.(1 / 1)

四川黃龍 5.

在保護區灌叢主要有三類,即常綠闊葉灌叢、落葉闊葉灌叢、常綠針葉灌叢。

淡黃杜鵑和光亮杜鵑為共建樹種的常綠闊葉灌叢,分布在保護區內的海拔為4.3千米的山坡上。該群落在每年6月份開花,外貌呈灰黃藍色,叢冠整齊。

其草本層植物種類豐富,主要包括刺參、狼毒、圓穗蓼、珠芽蓼等和毛茛、禾草、委陵菜類植物。

常綠闊葉灌叢中的紫丁杜鵑灌叢,主要分布在海拔4.5千米至4.8千米的陰坡。紫丁杜鵑群落外貌呈灰綠色,灌叢低矮密集。

在保護區內,落葉闊葉灌叢中的窄葉鮮卑花灌叢主要分布海拔4.4千米至4.7千米的陰坡和寬穀地帶,生長地區土壤深厚、濕潤。群落外貌呈紅綠色,叢冠較整齊,叢內結構簡單密集。

窄葉鮮卑花為灌木層的建群種高0.7米至1.2米。一般其灌叢多夾雜一些繡線菊、忍冬、錦雞兒和多種柳類灌木。草本植物種類多,主要植物種類組成為羊茅、細柄茅、垂穗披堿草、草玉梅等。

落葉闊葉灌叢中的金露梅、高山繡線菊灌叢,主要見於保護區內海拔4千米至4.6千米的高山、高原地帶、多呈零星塊狀分布。群落外貌綠色或深綠色,矮小且呈團狀,叢高常在1米以下,高山繡線菊的枝條常高於灌叢。

灌木層中除了以金露梅、高山繡線菊藻叢為優勢種外,有時還夾雜一些細枝繡線菊、小葉杜鵑和多種錦雞兒、高山柳等。

草本層植物多屬耐旱植物,如紅景天,它與圓穗蓼一起構成該層的優勢樹種。香柏林下草本層種類豐富,主要包括矮生蒿草、多莖委陵菜、迭裂銀蓮花、披針葉黃華、菊草、報春、百合類等。

在保護區內分布在較高的山頂上,海拔4.5千米以上,土壤為草甸土,而且多礫石,表層草根緊密盤結,通氣與透水性差。群落特點表現為草群低矮,分層不明顯,以地麵芽密叢性的羊茅為優勢種草,其次為四川蒿草。

保護區內的草甸主要分布在海拔4.4千米至4.6千米的寬穀、階地、山坡上,麵積不大,並在下限與森林連接或呈犬牙交錯之態。

草層低矮密集,分層明顯,種類組成較為簡單,為35種,以高山蒿草為優勢種;其次是四川蒿草、矮生蒿草等。另外,常見的植物主要有苔草、毛茛、禾草、鳳毛菊、橐吾、香青類等植物及圓穗蓼、珠芽蓼、獨一味等。

在黃龍自然保護區的海拔4.5千米至4.7千米的山坡上,分布有淡黃香青和堅杆火絨草為優勢種的高山雜類草甸,麵積不大,其下緣主要是小葉類杜鵑灌叢。

組成該群落的植物種類較多,有五十多種,除優勢種淡黃杜鵑和堅杆火絨草,還有條葉銀蓮花、鵝絨委陵菜、羊茅、矮生蒿草、圓穗 蓼、珠芽蓼、東俄洛橐吾等以及馬先蒿、龍膽、報春、鳶尾類植物。草叢低矮,群落分層不明顯。

在黃龍自然保護區,海拔在4.7千米以上的部分高山頂上,常分布有局部的高山流石灘植被。組成該類型的植物以主根型為主,不少地下部分遠遠超過地上部分,甚至可達10倍左右。其次,叢生、墊狀、鱗莖等類型均有一定數量。

在流石灘內常見的植物有鼠麴鳳毛菊、長葉鳳毛菊、水母雪蓮花、紅景天、墊狀點地梅、線葉蓯菔、紅莖虎耳草、甘肅蚤綴等。

在流石灘下部邊緣還有高山草甸植被,如高山蒿草、羊茅、川滇橐吾、墊狀女婁菜,以及苔草屬、蔥屬等。在緩坡、窪地,雪茶、地衣等常形成小群聚。在海拔高處也可見黃地衣的分布。

黃龍自然保護區是天然動植物種資源的綠色寶庫。許多動植物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經濟價值。各種動植物與黃龍自然保護區的特殊岩溶地貌與珍稀動植物資源相互交織,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