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黃龍 6.(1 / 1)

四川黃龍 6.

具重要保護價值的自然遺產

黃龍自然保護區規模大、類型多、造型奇、景觀美、生態完整,具有科學和美學等重要保護價值。黃龍自然保護區自然遺產價值主要表現在巨型地表鈣華景觀、過渡型的地理結構、最東冰川遺存、高山峽穀江源地貌、生物物種資源

寶庫、優質的礦泉和浴泉等。

黃龍的巨型地表鈣華景觀成為我國自然遺產一絕。黃龍自然保護區的主要景觀是地表鈣華群,它們規模宏大、類型繁多、結構奇巧、色彩豐豔。

黃龍自然保護區內高山摩天,峽穀縱橫,莽林蒼蒼,碧水蕩蕩,其間鑲嵌著精巧的池、湖、灘、瀑、泉、洞等各類鈣華景觀,點綴著神秘的寨、寺、耕、牧、歌、舞等各民族鄉土風情。

這些奇特的自然景觀,景類齊全,景色特異,在高原特有的藍天白雲、豔陽驟雨和晨昏時光的烘染下,呈現出神奇無窮的天然畫境。

保護區內的鈣華景觀分布集中。例如,在全區廣闊的碳酸鹽地層上,鈣華奇觀僅集中分布在黃龍溝、紮尕溝、二道海等4條溝穀中,海拔3千米至3.6千米高程段。

保護區內黃龍溝、二道海、紮尕溝分別處於鈣華的現代形成期、衰退期和蛻化後期,給鈣華演替過程的研究提供了完整現場。

過渡型的地理結構為探索自然奧秘提供了依據。黃龍自然保護區在地理空間位置上處於單元間的交接部位。在構造上,保護區處在揚子準台地、鬆潘、甘孜褶皺係,與秦嶺地槽褶皺係3個大地構造單元的結合部。

在地貌上,它屬我國第二地貌階梯坎前位,青藏高原東部邊緣與四川盆地西部山區交接帶。在水文上,它是涪江、岷江、嘉陵江三江源頭分水嶺。

在氣候上,它處於北亞熱帶濕潤區與青藏高原和川西濕潤區界邊緣。在植被上,它處於我國東部濕潤森林區向青藏高寒、高原亞高山針葉林草甸草原灌叢區過渡帶。動物群落也處於南北區係混雜區。

保護區被東西向雪山斷裂、虎牙斷裂和南北向岷山斷裂,紮尕山斷裂、交叉切錯。而且黃龍本部與牟尼溝在岩性、層序、沉積等古地理條件和地層構造、構造形跡上均有較大差異。

這種空間位置的過渡狀態,造成自然環境的複雜性,為各學科提供了探索自然奧秘的廣闊天地。

黃龍自然保護區是我國最東部的冰川遺存地。海拔3千米以上的黃龍自然保護區留有清晰的第四紀冰川遺跡,其中以岷山主峰雪寶鼎地區最為典型。它的特點是類型全麵,分布密集,最靠東部。

這一地區山高地廣,峰叢林立,僅海拔5千米以上高峰就達7座,其中分布著雪寶鼎、雪欄山和門洞峰3條現代冰川,這一區域成為我國最東部的現代冰川保存區。這一地區主要冰蝕遺跡有角峰、刃脊、冰蝕堰塞湖等。

主要冰磧地貌有終磧、中磧、側磧、底磧等,分布在各冰川穀中,其中終磧主要分布高程約為3千米至3.1千米、3.6千米至3.7千米、

3.8千米至3.9千米。總之,這裏的現代冰川和古冰川遺跡與鈣華之間的

關係,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價值。高山峽穀形成獨特的江源地貌。黃龍自然保護區地貌總體特征是山雄峽峻,角峰如林,刃脊縱橫;峽穀深切,崖壁陡峭;枝狀江源,南直北曲。這裏高程範圍大多數是冰蝕地貌,氣勢磅礴,雄偉壯觀。

保護區的喀斯特峽穀也比較多見,這些喀斯特峽穀空間多變,崖峰峻峭,水景豐富,植被繁茂。依穀底形態分,有丹雲喀斯特溪峽、紮尕鈣華森林峽和二道海鈣華疊湖峽等數種。

黃龍自然保護區境內涪江江源為一個主幹東西樹枝狀水係,上遊河床寬平,下遊峽穀深曲,南側支流平直排列,北側支流陡曲排列,形成上寬下深、南直北曲的獨特江源風貌。

黃龍自然保護區具有優質的礦泉和浴溫。礦泉水主要出自於牟尼溝。經國家有關部門鑒定,這裏的水質富含鍶、二氧化碳,是優質天然飲用礦泉水。

此外,在牟尼溝的二道海溝,還有一處溫泉群,水溫在22度左右,噴出的水柱近半米高,每升含硫0.16毫升,更是優質的藥用浴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