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同學會 1、患得患失(2 / 2)

沒有人“亡羊補牢”,也沒有人為此事負責。反正天又塌不下來!

這雖然不是針對嚴明的,卻讓嚴明透過這件事開始思考:在麵臨個人升遷去留的關鍵時刻,有多少領導幹部會顧全大局,而不患得患失,為一己之私?

進了縣城後的嚴明經常在想,如果不是因為當了民辦教師,如果不是因為堅持不放棄,是不可能調進縣紀委機關工作的。能從小山村茶花箐走進古城,這一段距離很遠很遠,他一步一個腳印,艱難卻氣順,跋涉了十六年。他很知足了!

眼下,他心裏卻憋著一股揮之不去無法排解的窩囊氣......

四十餘歲的端平書記是一個厚道人,到古城快兩年了,紀委常委空缺兩人,屆中補選的事情一直被束之高閣。

嚴明想變一變,離開紀委,去做一做其它行政工作。他不認為自己就隻會調查處理人。

他將自己的想法向端平書記和盤托出。

嚴明堅持認為,在紀委就這樣幹下去已經沒有多少意思了,無論做任何事情是需要得到認可的。讓隻會說空話不做事情的人在埋頭做事的人麵前指手畫腳、說三道四,嚴明覺得屈辱。

端平書記理解並支持嚴明的想法,答應向縣委推薦,讓嚴明換一換崗位。

他期待著這一天早點到來......

這天,嚴明接到了丁偉的電話。

丁偉是嚴明的高中同學,現在經營著一家飯店,生意還不錯。

丁偉在電話裏說,高中畢業已經二十餘年了,想搞一次同學聚會。

嚴明上高中時年齡是班裏倒數第二小的,丁偉比嚴明長四五歲,個頭高,帥氣,很像年輕時的歌星費翔,是班裏許多女生的夢中情人。他的家在沒有公路的山區,是班上來自鄉村同學的老大哥。那時候,大家把從農村來的同學和城裏的同學,分別叫做“農村的”、“街村的”,雖然同在一個班讀書,但平時相互交往少,簡直是涇渭分明。因為隻有“農村的”要住學校十二人一大間的集體宿舍,要在學校食堂吃飯,挨冷受餓是家常便飯,畢業後除個別人中翹楚之外,基本上都要回鄉下繼續種地,跳出“農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街村的”同學不一樣,放學後就可以回到自己溫馨的家吃住,高中畢業後無論優劣,或是參軍或者被招工,將來都能分配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因為他們的付出並沒有農村同學多,而未來卻有天壤之別,同學之間在感情上自然存在一條明顯且不能輕易逾越的鴻溝。

但兒時的同學記憶卻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清晰,在未來的歲月裏轉變成一種渴望。渴望一起回憶過去,渴望知道如今的甲乙丙丁男男女女同學怎麼樣了,或許更渴望得到一個答案,知曉當年自己暗戀著的那個他(她),當時有沒有什麼感覺……

應該說,此時的同學聚會是比較單純的,沒有多少功利色彩。平時丁偉和嚴明的了解是,當年的同學今天彼此仍然差不多,並沒有特別突出的。

嚴明也有和同學聚一聚的願望。往常丁偉就和他談論過,接到電話,嚴明表示支持,於是初步商定了聚會的時間、地點,活動內容,聯絡召集人等等。

聚會如期在丁偉的飯店裏進行。

遺憾的是由於分別得太久,能聯係上的僅僅二十多人,能來的都來了。

老班長湯年華、副班長仁禮、學習委員雪瓊、勞動委員大順、文藝委員婷婷,還有明華、鄭芬、曉瓊、胡豔、夏俊……

先到的同學毫無例外,呼叫著後來同學的姓名,然後都會微笑著或起著哄,等著後來的同學叫出自己的名字,並特別聲明叫不上別人姓名的,等會要罰酒一杯……

久違了,我的同學,我的弟兄,我的姐妹!沒有握手,也沒有擁抱,當年那個翩翩少年,還有那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又見麵了,卻感覺一個個已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