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詠類活動的組織 2.(1 / 2)

歌詠類活動的組織 2.

歌詠比賽的排練

歌詠比賽的排練

組織好歌詠比賽的排練,是提高歌詠比賽水平和競爭能力的關鍵。歌詠比賽的隊形排列,應根據參加人數的多少和狀況來確定,以40~60人的比賽隊為例,一般可排列成3~4排。從前至後,每排增加一人。整個隊形略成弧形,後排與前排插空站立。高個站在每排的中間,矮個站在兩邊。如果人數更多,則可加大隊形的縱深。如果有男聲和女聲,通常女聲站在前麵,男聲站在後麵。

如果分有聲部,一般是高聲部站在指揮的左邊,低聲部站在指揮的右邊。每個聲部的人數應構成高4、女低3、男高3、男低4的比例關係。

歌詠比賽的隊形也可打破常規,根據歌曲的意境,將比賽隊形擺成一個具有一定寓意的造型。

歌詠比賽的教唱

在參加大合唱比賽的準備工作中,歌曲的教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定要唱得準。所以要找專業人員來教歌。

教歌之前,首先要求每個人都要把歌譜及歌詞抄下來。其次是介紹一下歌曲的年代、出處及時代背景,主要是培養大家的感情,使大家一唱歌就想到當時的情景,帶著感情去唱歌,這樣才能感動觀眾。最後要交代一下歌曲的整個程序,讓大家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教歌時要注意一些事項。教歌要製訂計劃,每次學歌按計劃教唱,不要急於求成,時間不要超過兩個小時。學歌中要保證人員全部到位,學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如果每次都有不到位的,那麼影響到下一次的教唱效果。整個學歌時間在20天至1個月為宜,時間長了,大家會感到疲勞,沒有了新鮮感,時間短,歌唱的有些細節不易掌握。

如果歌曲分聲部,各聲部要分開學,在基本掌握本聲部的唱法後,再聽其他聲部的唱法,掌握聲部與聲部的銜接。爾後再統一學,重點的地方或難學的地方要反複學。教歌員不要急躁,要耐心地教唱,尤其是剛開始學時,往往是第一天學的第二天就忘了,這就要重新學,所以教歌員一定要耐心。

學歌會占用業餘休息時間,難免有些人會發牢騷,所以思想工作一定要跟上,調動大家的積極性。例如搞個小動員: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二十一隊不就是想跟咱爭第一嗎?大家賣點力氣,看一看到底誰是霸主。再如今天是星期天,休息時間,但咱們的歌還得學,如果大家兩遍就能學會,那麼兩遍後就自由活動,就是要提高效率,大家說好不好?這樣一鼓勁或者一調動,大家學歌的積極性也就上來了,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教歌員要注意,教歌過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使學歌不枯燥乏味。比如,可以把學歌人員分成幾個組,學一段時間後,展開一下評比競賽,看哪一組學得快,唱得準。也可以仔細聽一聽,哪些人唱得不對,要及時糾正。但要提請注意的就是:有些人唱不準,單個唱時,不要挖苦取笑他,應該單獨多教幾遍。還有,有歌曲錄音帶的,可以適當穿插聽一聽錄音帶,有歌曲錄像帶的可以看一看錄像,便於大家找到歌曲合唱的感覺,盡快學會唱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