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網民沉迷網絡的原因

首先,每個人都有著天然的、自發的積極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傾向。麵對新事物趨之若鶩。而上網聊天、交友、網戀則是他們獲得理解的一種途徑。加上一些青年的心理不成熟,對一些不健康的網站和遊戲常常抱著好奇心看看,結果一發而不可收,沉溺於其中。

其次,現在的網民工作壓力大,精神長期緊張。在人際交往中經常出現阻礙與困惑。這些都導致網民處於一種生理和心理的苦惱期,長期受壓抑需要一條途徑加以宣泄。而上網無疑是較為方便的途徑。

再次,我國目前性教育滯後,青年人生理上趨於成熟,性欲望與日俱增,但性心理卻極為不成熟,對性普遍存在神秘感。在這種心理驅使下,極易受不健康的網站和遊戲的誘惑而不能自拔。

網民沉溺於上網,尤其是黃色網站,危害極大。首先會使他們迷失於虛擬世界,自我封閉,與現實世界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麵對麵交往。

久而久之,會影響網民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還可能導致其人格的分裂,不利於網民健康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塑造。

迷戀網絡還可能使人產生精神上癮。一旦離開網絡,便會產生精神阻礙和異常等心理問題和疾病。表現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就是舉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亂語,性格愈加怪異。對此,要積極加以教育引導。

網癮對人的危害

一、網癮對生理的影響

一些人患上網癮後,開始隻是精神依賴,以後便發展為軀體依賴,長時間的沉迷於網絡可導致情緒低落、視力下降、肩背肌肉勞損、睡眠節奏紊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停止上網則出現失眠、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消化不良、惡心厭食、體重下降。

由於上網時間過長,大腦高度興奮,導致一係列複雜的生理變化,尤其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功能降低,由此誘發心血管疾病、焦慮症、抑鬱症等。

這些問題的出現會對網民的身體健康和成長產生極大的影響。

二、網癮對心理的影響

長時間上網會使人迷戀於虛擬世界,導致自我封閉,與現實產生隔閡,不願與人麵對麵交往,久而久之,必然會影響他們正常的認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可能導致人格異化,不利於健康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塑造。

患者一旦停止上網便會產生上網的強烈渴望,難以控製對上網的需要或衝動,這種衝動會使其工作、學習時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記憶力減退;由於長期入行視覺形象思維,會導致邏輯思維活動遲鈍,對日常工作、學習和生活興趣減少,與現實疏遠,為人意氣消沉,缺乏時間感。因不能麵對現實,會產生情緒低落、遇事悲觀、態度消極等現象,會導致精神障礙、心理異常等問題,在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常常表現得舉止失常、神情恍惚、胡言亂語、性格怪異。

三、網癮對道德的影響

網上的世界既是現實世界的延伸、又是現實世界扭曲的表現。現實中的事物,在網上容易被誇大,甚至會變為相反的東西,這就容易使網民產生角色混亂。

網絡是一個“身份喪失”的地方,在網上你不僅可以匿名,而且還可以隱藏性別、年齡、種族和社會地位,麵對這樣的一個虛擬世界,稍不留神就會迷失方向。網絡裏有關色情、暴力、賭博、迷信等不健康的東西,容易刺激網民的感觀,產生誘惑。一些涉世不深的人,本來就缺乏判斷力和識別力,加之缺乏道德自律,現實中的世界都容易使他們感到迷茫,更何況是沒有坐標的虛擬網絡世界,這無疑對他們健康的社會性發展是一個嚴峻的挑戰。

網絡遊戲大多以“攻擊、戰鬥、競爭”為主要成分,長期玩飆車、砍殺、爆破、槍戰等遊戲,火爆刺激的內容和場麵容易使遊戲者模糊道德認識,淡化虛擬遊戲與現實生活的差異,誤認為這種通過傷害他人而達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這種錯誤觀點,便會不擇手段地去欺詐、偷盜,甚至對他人施暴。

目前,因為玩電子遊戲而引發網民道德失範、行為越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例子很多。所以,網絡裏虛擬的東西和不健康的內容一旦讓人產生了依賴,沉溺於其中,必然會阻礙其建立正確的認知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四、網癮對行為的影響

網絡成癮的人最為直接的危害是影響了正常的工作,不能集中精力上班,業績下滑,甚至會發展到辭職。網絡中各種不健康的內容,也可造成網民自我過分放縱,使法律及道德觀念淡薄。

患有網癮的人,除了上網,什麼也不做,受到網絡上一些不良信息的影響後,甚至會發展到偷竊、搶劫,最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網絡成癮的本質特征

1耐受性增強,即上癮者要不斷增加上網的時間才能獲得和以往一樣的滿足;

2出現戒斷症狀,如果一段時間(從幾小時到幾天不等)不上網,就會變得焦躁不安,不可抑製地想上網,時刻擔心自己錯過什麼;

3上網頻率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高,上網時間總是比事先計劃的要長;

4企圖縮短上網時間的努力總是以失敗而告終;

5花費大量時間在與互聯網有關的活動上,比如安裝新軟件、整理和編輯下載大量的文件等;

6上網使其社交、學習、工作等社會功能受到嚴重影響;

7雖然能意識到上網帶來的嚴重問題,仍然繼續花大量時間上網。如果3項或3項以上符合上述特征,那就屬於網癮綜合症。

網絡成癮綜合症防治措施

網絡成癮綜合症診斷標準

1對網絡有一種心理的依賴感,不斷增加上網時間。

2從上網中獲得愉快和滿足,下網後則感到不安焦躁。

3以上網來逃避現實煩惱。

4否認過度上網有害。

5每周上網至少5天,每次至少4小時。一個人的上網行為,符合其中的任何三項,即可以判定為網絡成癮綜合症。

避免網絡成癮的措施

世界衛生組織對疾病進行過定義,定義疾病,必須注意到三個要素:疾病是病人所處的一種具有不利結果的、具有危險性增加的狀態。對疾病的治療就是阻止和緩解這種不利的結果。這一定義最關鍵的要素是“危險性”。根據這樣的定義,結合網絡成癮的特征和危害,我們稱其為“病”。矯正網絡成癮綜合症,就和治療其他的疾病一樣,關鍵是要消除它的危害。

對於網絡成癮的矯正,我們必須預設兩條原則:一切矯正活動,必須要有利於網民的成長;任何矯正措施,不能停留在禁止上網,而必須指導網民正確地使用網絡資源。這是兩個基本原則。

第一步,遠離網絡世界。網絡成癮的一個特征就是患者不能自主控製自己的上網行為,也就是說,自己能夠意識到網癮的危害,也希望減少上網時間,但是又無法控製自己的上網行為。為了幫助他們從網癮之中走出來,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遠離網絡世界,把他與網絡世界徹底隔離開來。強製隔離,可能不是最好的戒除方法,但是肯定是最有效的。

沒有網絡的時代,不存在網癮的問題;沒有網絡的地方,也不可能存在網絡成癮現象。當然,戒斷網癮與不能上網不是一回事。有人通過在SARS期間政府強製關閉網吧對不同成癮程度患者戒除網癮的效果研究,發現強製阻斷對於網癮患者矯正有一定效果。其中對於輕度網癮患者效果比較好,中度次之,重者效果相對有限。這至少表明,對於網絡成癮程度較輕的患者,完全可以采用強製隔離的方式戒除網癮。但這也同時告訴我們,不能完全依賴強製隔離來治療中度和重度網癮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