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1(2 / 2)

這種選址,在金陵有曆史先例可遵循的,六朝宮城便是選擇在雞籠山和覆舟山下的一片高河漫灘上,東瀕青溪,西達五台,雞籠山和覆舟山就像天然屏風一樣擋在宮城之後。

明朝南京宮城則以富貴山作為依托,並巧用原來的東渠作為皇城西城隍,將午門以北的內五龍橋、承天門以南的外五龍橋和宮城城濠與南京城水係相互連通,取得人工和自然相互輝映的效果。

不過這種選址是違背我國民間風水學中“擇中立宮”的基本準則的。另外,在南京城東麵建立皇宮,最大的問題是這裏有一片湖水,如果填湖建宮,那更是費時費力。

另外,即使湖水被填平,也會導致地基不穩,甚至下陷。這樣,皇宮就會前高後低,這在風水學上是大忌。這也就預示著朱元璋的後世子孫不會有人再能超過他了。

不過這些問題,朱元璋當時都沒考慮到。等他醒過神來的時候,皇宮已經修建好了。朱元璋心裏很難受,總想遷都,可是一直沒能完成。

以至於到了朱元璋65歲時他突然說:

朕經營天下數十年,事事按古有緒。唯宮城前昂後窪,形勢不稱。本欲遷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

又天下新定,不欲勞民。且廢興有數,隻得聽天。唯願鑒朕此心,福其子孫。

當時的朱元璋已經意識到,王朝的興衰成敗自有天命,他隻求老天能念他的一片赤誠之心,造福他的子孫後代。

[旁注]

鳳陽鼓樓 位於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府城鎮花鋪廊街鼓樓廣場,是中都城重要附屬建築,鼓樓由台基和樓宇兩部分組成。是我國最大的鼓樓台基。基上樓宇初建之時,鼓樓一直以其高大雄偉為國內之最。台基正中間開3個門洞,中門略大,中上有朱元璋親書的“萬世根本”4個楷書大字。

天人合一 在我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天人合一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天人合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政治哲學思想。

左祖右社 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拜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古代以左為上,所以左在前,右在後。

玄學 是一種與科學相對的理論,源於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道德經》一書。它回答的問題是人類已知的西方科學無法回答的問題。這類學問的指導思想,是一種東方哲學的思維方法。

南唐 是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曆時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後主李煜3位帝王。南唐一朝,最盛時幅員35州,人口約500萬。南唐為我國南方的經濟開發作出了重大貢獻。南唐也因此成為我國曆史上重要的政權之一。

皇城 通常指東方國家都城建築中,位於都城與皇帝、皇族所居的宮城之間的區域,由城牆圍繞,具有獨立的城門。皇城內通常布置宗廟、官衙、內廷服務機構、倉庫和防衛等建築,以及園林等。

朱元璋 (1328年~ 1398年),我國明代大明太祖高皇帝,為大明朝的開國皇帝。是繼漢高祖劉邦以來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在位時期:1368年至1398年。史稱明太祖,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1398年,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葬於明孝陵。

劉伯溫 (1311年~1375年),原名劉基字伯溫,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他是元末明初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及文學家,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他以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為諸葛武侯。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

[閱讀鏈接]

傳說當年朱元璋修建南京皇宮的時候,是填埋南京中山門外北側的燕雀湖,並以此為地基的。朱元璋為了占據“龍頭”並沾上龍氣,於是下令調集幾十萬民工,開始填湖建宮。可是當時的燕雀湖和後來的玄武湖差不多大,而且地勢低窪,填湖填了好久都未能填滿,那怎麼辦呢?

當時傳言江寧有個老漢叫田德滿。朱元璋聽說有人叫“填得滿”,就派人去找這個人。老漢被找來以後,開始被當做神一樣,還煞有介事地舉行了一些祭祀儀式。朱元璋將田德滿封為“湖神”,一切妥當之後,才把他綁了起來,扔到湖裏去了。

據說不久燕雀湖還真的被填滿了。所以,老南京有一種說法叫做“湖神田德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