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宮殿——南京故宮3
曆史變遷明故宮不複存在
南京皇宮由於是在明朝修建起來的,所以人們又習慣稱它為明故宮,這座宮殿經曆了600多年的曆史演變,到現在為止,宮殿已經蕩然無存,隻剩下一些令人無限感傷的斷壁殘垣。
那麼,如此富麗堂皇的皇宮建築,又是怎樣走向衰敗、破落以至毀滅的呢?此事還要從明朝的第三任皇帝說起。
1402年,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朱棣當上了皇帝,由於他在當上皇帝之前,一直住在北京,為此,在他當上皇帝的10多年後,他便遷都到北京,此後,南京故宮便不再使用,隻是作為留都宮殿,委派皇族和內臣管理。
事實上,在朱棣當上皇帝前,南京故宮就曾發生了一次兵變,由於戰火,此時的南京故宮已經有了一些損壞。
另一方麵,由於朱棣要遷都北京,所以他又派人在北京修建了一座宮殿。他修宮殿就修宮殿吧,可是,為了使北京的宮殿看上去比南京宮殿更加壯觀,這位皇帝又派人在南京故宮內拆卸下許多巨型的石材,勞師動眾地運往北京。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南京故宮當然就顯得淩亂不堪了。雖然在以後的明朝,南京還是陪都,但今非昔比了,皇家不在這裏,皇宮當然也就無人精心看管。
1449年農曆六月,天降雷雨,南京故宮內的謹身殿、華蓋殿等宮殿因被雷電擊中起火,火災導致兩殿損毀嚴重。
1485年,南京城罕見大風拔起太廟樹,摧大祀殿及皇城各門獸吻”。
1522年的初秋,一場暴風雨來臨,洪水暴漲起來,南京故宮的一些寢殿和城牆難以幸免,都紛紛坍塌。
1644年,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一度建立南明政權。此時的明故宮內大多殿宇已經坍毀無存,南京太廟也早已被焚毀,朱由嵩進行了一些修複工作,興建了奉天門,慈禧殿等建築。
清滅南明後,改南京為江寧,將明皇城改為八旗駐防城,設置將軍衙門和都統衙門於明故宮中。
1684年,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達江寧,見到殘破不堪的南京故宮大為感慨,作《過金陵論》一文寫道:
道出故宮,荊榛滿目,昔者鳳闕之巍峨,今則頹垣殘壁矣!頃過其城市,閭閻巷陌未改舊觀,而宮闕無一存者,睹此興懷,能不有吳宮花草、晉代衣冠之歎耶!
由此可見,此時的明故宮已經是“宮闕無一存者”,變得相當荒涼了。
清朝末年,太平天國之戰,使明故宮又經受了一次較大的破壞,除了地下埋藏的石構件基礎外,隻剩下一片殘垣碎瓦、蛇鼠出沒的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