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傑作 —— 北京故宮3(2 / 3)

南三所的形製完全相同:南端有琉璃門一座,前殿麵闊三間,中殿、後殿皆麵闊5間,綠琉璃瓦硬山頂。殿前都有東西配殿各3間,中殿前有井亭一座。

此外,還有耳房、順山房、值房、膳房、淨房等殿宇。整個南三所共有房200餘間。後來,三所又各添蓋後罩房一座,黑琉璃瓦頂。

南三所位在紫禁城東部,按陰陽五行之說,東方屬木,青色,主生長,故屋頂多覆綠琉璃瓦,並安排皇子在此居住。

同時,依封建禮製,南三所建築的屋頂皆為單簷硬山頂或歇山頂,形製較皇帝所用的殿宇等級稍遜。

南三所建成後,嘉慶皇帝顒琰曾於乾隆四十年至六十年在中所居住,乾隆六十年受封太子後移居毓慶宮。嘉慶年間,皇子幼年時先住在毓慶宮,成婚後移居南三所。

此後,道光皇帝、鹹豐皇帝都曾在此居住。宣統年間,這裏曾作為攝政王載灃的起居所。

南三所不是某一建築的名稱,而是清宮皇子固定住所的俗稱,還包括乾東五所、乾西五所幾處。一般來說,皇子成婚封爵之後就要開府,遷出阿哥所,但也有成婚封爵之後仍留在“阿哥所”居住的。

乾東五所在乾清宮之東、千嬰門之北。實際上是5座南向的院落,自西向東分別稱東頭所東二所、東三所、東四所、東五所。此區域在明代時就成為皇子的居住之處。乾、嘉、道三朝的多數皇子都居於此。

乾西五所位於乾清宮之西、百子門之北。與乾東五所一樣也稱“頭所”、“二所”等。雍正以前的皇子多居於此。乾隆即位後,這裏因是“潛龍邸”,乾西五所升格為重華宮、建福宮、敬勝齋等,不再居住皇子。

總的說來,外朝三大殿的東翼建築南三所實質上就是鍛煉皇子盡早自立的地方,具有育人功能。

故宮外朝三大殿的西翼武英殿是外朝中的一個偏殿,位於外朝午門以西,與文華殿相對稱,體製相同。不同之處是內金水河從武英殿門前東流,文華殿則從殿後文淵閣前東流。兩殿額名似是文華談文、武英論武,而實際並不如此。

明代初年皇帝曾以武英殿作為齋戒之所,皇後也曾在此接受命婦的朝賀。但更多的時間是在這裏從事文化活動。如皇帝經常召集內閣中書銜的官員中能寫善畫者在這裏編書繪畫。

現存的武英殿建築群落成於明永樂年間,占地約12000萬平方米,主要建築60餘間,6500多平方米。建築群為前後兩重,由武英門、武英殿、敬思殿、凝道殿、煥章殿、恒壽齋、浴德堂諸殿堂以及左右廊房63楹組成。

正殿武英殿南向,麵闊5間,進深3間,黃琉璃瓦歇山頂。須彌座圍以漢白玉石欄,前出月台,有甬路直通武英門。

後殿敬思殿與武英殿形製略似,前後殿間以穿廊相連。東西配殿分別是凝道殿、煥章殿,左右共有廊房63間。院落東北有恒壽齋,西北為浴德堂。

同時,武英殿在清代時,還是宮廷的修書之所,是皇室文化事業的核心。在這裏修書、編書、校書最多時有上千人。

現存的武英殿正殿書畫館中,既有晉唐宋元的稀世孤本,也有明清各個畫派名家的代表作品,可以清晰、係統地反映我國古代書法與繪畫藝術發展的脈絡。為了感受經典,分享我國書畫藝術的美輪美奐,展示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武英殿東西配房的典籍館,用大量古籍善本、相關器物、書畫等,多角度展現了清宮廷藏書、讀書、編書、書籍裝潢方麵令人歎為觀止的成就。

在武英殿展出的書畫作品有《洛神賦圖》、《平複帖》、《遊春圖》、《步輦圖》、《韓熙載夜宴圖》、《韓熙載夜宴圖》、《清明上河圖》、《新歲展慶貼》、《詩送四十九侄帖》等。

外朝三大殿的西翼內務府是清朝管理宮廷事務的機構,為清代時特有,始設於順治初年。故宮內現存的內務府建築群已不複存在。

[旁注]

三交六椀 是清代宮殿建築門窗槅心花紋裝飾之一。由3根欞子交叉相接,相交點以竹或木釘固定裝飾成花心。正交法各夾角均為60度,斜交法中線偏30度相交,可以組成圓形、菱形、三角形等多種圖案,形式非常豐富,是我國古建築外簷裝修中的高等級形式。

穿廊 指將兩座建築物從中間聯係起來的廊房。它是廳堂和居室房間的補充,起著內外空間過渡的作用。我國古代北京官府中四合字的通廊常給人以“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受,就是因為運用了穿廊的格局。

倒掛楣子 是用於有廊建築外側或遊廊柱間上部的一種裝修,主要起裝飾作用。均透空,使建築立麵層次更為豐富。有倒掛楣和坐凳楣子。倒掛楣子安裝於簷枋下,楣子下麵兩端須加透雕的花牙子。坐凳楣子安裝於靠近地麵部位,楣子上加坐凳板,供人小坐休憩。

耳房 指正房或廂房兩側連著的小房間,這兩個小房間不論是進深或是高度都偏小,如同掛在正房兩側的兩隻耳朵,故稱耳房。如果每側一間耳房,兩側共兩間即稱三正兩耳。如果每側兩間,兩側共四間耳房則稱三正四耳。小型四合院多為三正兩耳,中型四合院為三正四耳。

朱厚照 (1491年~1521年),明朝第十位皇帝,在位16年。他一生貪杯、好色、尚兵、無賴,所行之事多荒謬不經,為世人所非議。有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也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是極具個性色彩的皇帝。總之,武宗富有戲劇性的一生是難以用隻言片語概括的。

胤礽 (1674年~1725年),清聖祖玄燁第七子,母為仁孝皇後赫舍裏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很小便夭折,所以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他是清代曆史上唯一一位、也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位明立皇太子。曆經兩立兩廢,最終以幽死禁宮收場,被追封為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