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殿為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坐落在單層漢白玉石台基之上,連廊麵闊9間,進深5間,建築麵積1400平方米,自台麵至正脊高20餘米,簷角置脊獸9個,簷下上層單翹雙昂七踩鬥栱,下層單翹單昂五踩鬥栱,飾金龍和璽彩畫,三交六菱花隔扇門窗。
殿內明間、東西次間相通,明間前簷減去金柱,梁架結構為減柱造形式,以擴大室內空間。後簷兩金柱間設屏,屏前設寶座,東西兩梢間為暖閣,後簷設仙樓,兩盡間為穿堂,可通交泰殿、坤寧宮。
殿內鋪墁金磚。殿前寬敞的月台上,左右分別有銅龜、銅鶴、日晷、嘉量,前設鎏金香爐4座,正中出丹陛,接高台甬路與乾清門相連。
乾清宮建築規模為內廷之首,明朝的14個皇帝和清朝的順治、康熙兩個皇帝,都以乾清宮為寢宮,在這裏居住,也在平時處理日常政務。
清代康熙皇帝以前,這裏沿襲明製,清代順治、康熙年間,乾清宮與政務關係相當密切,皇帝在這裏讀書學習、批閱奏章、召見官員、接見外國使節以及舉行內廷典禮和家宴。
自雍正皇帝移住養心殿以後,這裏就作為皇帝召見廷臣、批閱奏章、處理日常政務、接見外藩屬國陪臣和歲時受賀、舉行宴筵的重要場所。一些日常辦事機構,包括皇子讀書的上書房,也都遷入乾清宮周圍的廡房,乾清宮的使用功能大大加強。
在現存的乾清宮正殿內,有一張皇帝的寶座。寶座上方懸著由清代順治皇帝禦筆親書的“正大光明”匾,這個匾的背後藏有密建皇儲的“建儲匣”。
在清朝,皇子之間奪取皇位的明爭暗鬥相當激烈。為了緩和這種矛盾,自雍正朝開始采取秘密建儲的辦法,即皇帝生前不公開立皇太子,而秘密寫出所選皇位繼承人的文書,一份放在皇帝身邊;一份封在“建儲匣”內,放到“正大光明”匾的背後。
皇帝死後,由顧命大臣共同取下“建儲匣”,和皇帝密藏在身邊的一份對照驗看,經核實後宣布皇位的繼承人。
據說,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四帝,都是按此製度登上寶座的。至清代後期,由於鹹豐皇帝隻有一個兒子,同治和光緒皇帝沒有兒子,這種秘密立儲的辦便失去其意義。
此外,在清代時,乾清宮還是皇帝死後停放靈柩的地方。也就是說,即使皇帝死在其他地方,也要先把他的靈樞運往乾清宮停放幾天,再轉至景山內的觀德殿,最後正式出殯。
順治皇帝死在養心殿,康熙皇帝死在暢春園,雍正皇帝死在圓明園,鹹豐皇帝死在避暑山莊,他們的靈樞都曾被運回乾清宮,停放在這裏並按照規定舉行祭奠儀式。
在乾清宮的東西兩側為昭仁和弘德兩座便殿,它們是圍繞乾清宮院落的廡房,在這裏設有管理禦膳、禦茶、禦藥、禦用衣冠、禦用文具等各類機構。在清代,康熙帝也曾將皇子的書房設在這裏。
在故宮的後三宮區域,除了乾清宮、交泰殿和坤寧宮這三座主要大殿院落,後三宮的兩翼還有養心殿、東六宮、西六宮、齋宮、毓慶宮,後有禦花園。這些建築是封建帝王與後妃居住、遊玩之所。
其中,東六宮區位於中軸線上後三宮區的東麵,包括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景陽宮、永和宮、延禧宮等六座宮殿院落。
東六宮的總體格局十分規整,每一宮殿都是兩進院落,前殿舉行儀禮,後殿用於起居。前後院落正殿的東西兩側各設配殿和耳房,後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這是六宮規整一致的布局。
東六宮在名稱和形製上,與西六宮保持對稱和呼應,例如景仁宮對應永壽宮,承乾宮對應翊坤宮等。在東六宮區中,隻有東北角的景陽宮形製是三開間的廡殿頂,與其他五座宮殿五開間的歇山頂不同,這與西六宮區西北角的鹹陽宮形成呼應。
另外,延禧宮院內殿宇後來在清道光年間經火災燒毀後一直未能複建,直至清末宣統年,光緒帝的皇後想要在其中修建一座西洋風格的水殿,後被迫停建,後來隻存留下鐵鑄構架與漢白玉石基。
西六宮區位處中軸線後三宮的西側,包括永壽宮、翊坤宮、儲秀宮、太極殿、長春宮、鹹福宮等幾座宮院,是明、清兩代後妃們的居所。
西六宮區原與東六宮格局相同,總體上6座院落的劃分十分規整。但至晚清時,紫禁城的主人們開始改造某些宮殿,主要是將長春宮與太極殿兩宮前後貫通,翊坤宮與儲秀宮兩宮貫通,形成了兩座四進大院落,這兩座宮院在清末都曾被慈禧太後使用過。
西六宮區隻有永壽宮與鹹福宮還保留著最初的格局,明清皇帝有時也使用這兩座宮殿。
因為清末慈禧太後的大規模改建和修繕,西六宮區是故宮中原狀保存較好的院落,再現了許多清末皇家陳列的情景。
[旁注]
諸侯 是我國古代朝廷政權所分封的各國國君的統稱。在其統轄區域內,世代掌握軍政大權,但按禮要服從帝王命令,定期要向帝王朝貢述職,並有出軍賦和服役的義務。漢代時諸侯國由皇帝派相或長吏治理,王、侯僅食賦稅。
七言律詩 是律詩的一種。律詩是我國近體詩的一種,因其格律嚴密,故名。起源於南北朝,成熟於唐初。八句,四韻或五韻。中間兩聯必須對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聲。分五言、七言兩體。七字的稱七言律詩,簡稱七律。
嬪妃 指我國古代帝王的妻妾。也指我國古代皇宮裏的女官。 嬪,原意為宮廷女官;多指指皇帝的妾,侍從。妃,原意為配偶,多指帝王的妻,位次於皇後;亦指太子、王、侯的妻。
九卿 各代“九卿”不一。西漢時九卿是列卿或眾卿之意。明、清遂改以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都禦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為九卿,以前的九卿之官或有保留,但已成虛銜或加官、贈官。
五踩鬥栱 鬥栱形式之一。裏外各出兩拽架的鬥栱,單翹單昂、重昂或重翹品字鬥栱皆為五踩鬥栱。鬥栱組合有頭翹一件,頭昂後帶翹頭一件,二昂後帶六分頭一件,螞蚱頭後帶菊花頭一件,撐頭大後帶麻葉頭一件,外拽用單材瓜栱、單材萬栱、廂栱各一件,正心瓜栱、正心萬栱各一件。
顧命大臣 是指代替皇帝掌管朝政的人,他可能是太後、皇後,也可能是攝政王、外戚權臣、輔政大臣,其權勢應在當朝皇帝之上,甚至可以決定皇帝的廢立。能被選中做“顧命大臣”的人,才能、品德一般都是文官中的翹楚,再加上沒有裙帶關係做後台,他們一般都比較小心謹慎,整體表現遠強於外戚。
乾隆帝 (1711年~1799年),原名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後第四位皇帝。年號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歲登基,在位60年,退位後當了3年太上皇,實際掌握最高權力長達63年4個月,是我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年壽最高的皇帝。
道光 (1782年~1850年),清宣宗皇帝,名愛新覺羅·綿寧後改為愛新覺羅·旻寧。嘉慶病死後繼位,是清入關後的第六個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以嫡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在位30年。病死,終年69歲,葬於今河北省易縣西部墓陵。
[閱讀鏈接]
據說,康熙帝在60歲生日時,第一舉行了“千叟宴”。當時,舉行宴會的地址在圓明園南的暢春園內,宴會共分3天舉行。
第一天,漢族大臣、官員及士庶年90歲以上者33人,80歲以上者538人,70歲以上者1823人,65歲以上者1846人。諸皇子、皇孫、宗室子孫年紀在10歲以上、20歲以下者均出來為老人們執爵敬酒、分發食品,扶80歲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麵前親視飲酒,以示恩寵,並賞給外省老人銀兩不等。
第二天,康熙在暢春園正門前,又重設酒筵招待八旗大臣、官兵及閑散人年90歲以上者7人,80歲以上192人,70歲以上1394人,65人以上1012人,其他禮遇如前。
第三天,康熙帝在暢春園皇太後宮門前,又宴請了70歲以上的八旗老婦,90歲以上者就席宮門內,80歲以上者就席丹墀下,其餘都在宮門外。
這次參加宴會的滿漢耆老多達6600餘人,加上人數不詳的八旗老婦,約為7000人,其盛況情景被傳為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