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傑作 —— 北京故宮6(1 / 3)

古代建築傑作 —— 北京故宮6

隆裕太後命人修繕禦花園

1908年11月14日和15日,清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光緒帝和清朝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後相繼死去。按照慈禧生前的安排,光緒的五弟載灃3歲的兒子溥儀繼承了皇位,光緒的皇後靜芬做了皇太後,即隆裕太後。

隆裕太後坐上太後的寶座以後,她為紫禁城的修建做了一件大事,這便是對紫禁城禦花園的修建。

禦花園位於紫禁城中軸線上,坤寧宮後方,明代稱為“宮後苑”,清代稱禦花園。始建於1420年。以後曾有修繕,現仍保留初建時的基本格局。

全園南北縱80米,東西寬140米,占地麵積12000平方米。園內主體建築欽安殿為重簷盝頂式,坐落於紫禁城的南北中軸線上,以其為中心,向前方及兩側鋪展亭台樓閣。

禦花園主體建築欽安殿左右有4座亭子:北邊的浮碧亭和澄瑞亭,都是一式方亭,跨於水池之上,隻在朝南的一麵伸出抱廈;南邊的萬春亭和千秋亭,為四出抱廈組成十字折角平麵的多角亭,屋頂是天圓地方的重簷攥尖,造型纖巧,十分精美。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禦花園增色不少。

倚北宮牆用太湖石疊築的石山“堆秀”,山勢險峻,磴道陡峭,疊石手法甚為新穎。山上的禦景亭是帝、後重陽節登高的去處。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

禦花園甬道原先的製作工藝十分講究。先用篩淨的黃土墊底,再用細瓦條砌出圖案輪廓,然後用桐油調製石灰等材料作為填充劑,鑲入五彩卵石,用木磚拍平,晾幹定型。

彩石路麵,古樸別致。以不同顏色的卵石精心鋪砌而成,組成900餘幅不同的圖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戲劇、典故等,沿路觀賞,妙趣無窮。

禦花園是一處以精巧建築和緊湊布局取勝的宮廷園林。禦花園的麵積並不大,但古柏老槐與奇花異草,以及星羅棋布的亭台殿閣和縱橫交錯的花石子路,使得整個花園既古雅幽靜,又不失宮廷大氣。這裏是帝後茶餘飯後休息遊樂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賞月活動也在這裏進行。

禦花園建築布局對稱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無論是依牆而建還是亭台獨立,均玲瓏別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萬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

兩對亭子東西對稱排列,浮碧和澄瑞為橫跨於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側伸出抱廈;萬春亭和千秋亭為上圓下方、四麵出抱廈、組成十字形平麵的多角亭,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觀念。兩座對亭造型纖巧秀麗,為禦花園增色不少。

園中奇石羅布,佳木蔥蘢,其古柏藤蘿,皆數百年物,將花園點綴得情趣盎然。園內現存古樹160餘棵,散布園內各處。那些參天古樹孤獨而蒼涼的矗立著,任時間的利刃在身上刻下深深的印記。千回百轉的時光交錯中,留下的是那曾經的滄桑。

園中放置的各色山石盆景,千奇百怪。如絳雪軒前擺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乍看似一段久經曝曬的朽木,敲之卻鏗然有聲,確為石質,尤顯珍貴。

禦花園原為帝王後妃休息、遊賞而建,但也有祭祀、頤養、藏書、讀書等用途。

[旁注]

重簷盝頂式 盝頂的特點是頂部是平的,有4條正脊圍成平頂,下接廡殿頂。用於殿閣的頂部就是封頂的,但用於倉庫的、井亭的就不用封頂,而是露天的。盝頂在金、元時期比較常用,元大都的建築中很多房屋都是盝頂,明、清兩代也有很多盝頂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