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築傑作 —— 北京故宮6(2 / 3)

天圓地方 是我國古代科學對宇宙的認識。這是陰陽學說的一種體現。我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陰陽學說乃其核心和精髓。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我國先哲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幾千年的社會實踐證明了它的正確性,“天圓地方”是這種學說的一種具體體現。

隆裕太後 (1868年~1913年),姓葉赫那拉氏,諱靜芬,為光緒帝的表姐和皇後,慈禧太後之弟都統桂祥的女兒。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第二年立為皇後。死後與光緒帝合葬崇陵。

[閱讀鏈接]

在禦花園內,有一棵被封為“遮陰侯”的古柏,它在園中名氣最大。此樹高7.8米,樹圍0.9米。它雖貌不出眾,所在的位置也不顯赫,但怎麼會得此殊榮呢?

相傳有一年,乾隆下江南,天氣很熱,隨從人等個個汗流浹背,唯有乾隆爽身愜意。回朝後,乾隆皇帝在園中遊玩來到此樹前,一太監奉承道:皇上去江南時此樹枯萎。皇上一回來此樹又茂盛起來了,看來是此樹隨皇上一同去了江南。

乾隆一想,去江南的路上別人大汗淋淋,而自己卻很涼爽,再聽太監這麼一說,想必此樹暗中為我遮陰,不禁心中大喜,便賜封此古柏為“遮陰侯”。後來還為它題寫了《柏樹行》刻在碑上,碑就在樹旁的搞藻堂西牆上。

渾然天成的故宮印象

北京故宮建成後,經曆了明、清兩個王朝,至1911年清帝退位的約500年間,曆經了明、清兩個朝代24位皇帝。

新中國成立後,北京故宮迎來了新生。故宮成為我國明清兩代僅存下來的皇家宮殿。1961年,國務院宣布故宮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存的故宮建築在布局上的主要特點可以概括為:前朝後寢,三朝五門,左祖右神,中軸對稱,前宮後苑。

整個故宮長960米,寬760米,占地72萬平方米,周邊環繞城牆和護城河,四周4門為午門,神武門,東華門,西華門。

故宮的宮城中軸線上有5個主要的門,依次為天安門、端門、午門、乾清門、神武門,其左右為東華門和西華門。整個宮殿以乾清門為界,南半部為前朝,北半部為內廷。

故宮的外朝部分,組成為太和門庭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文華殿以及武英殿。

故宮的內廷部分,分三路。中路包括由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組成的後三宮,嬪妃住所的東西六宮,皇帝的住所養心殿。西路包括慈寧宮,慈寧花園,壽安宮,壽康宮。

東路包括皇極殿,寧壽宮,養性殿,樂壽堂,乾隆花園。此外還有齋宮、東五所、西五所、南五所等。

故宮占據了整個北京最重要的黃金地段,從總體的布局上體現了擇中立宮的思想。

故宮在利用建築群烘托皇帝的崇高與神聖方麵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主要是在1600米的軸線上,用連續、對稱的封閉空間,逐步展開的建築序列來襯托出三大殿的莊嚴崇高與宏偉。

在建築的整體中突出了重點,即太和殿。故宮的建築群由南向北延伸,隨著空間和形體的變化,在太和殿形成高潮。從總的布局看,深、寬、高都集中在太和殿。

故宮建築在形體、空間、色彩等方麵采用了一係列的對比手法,造成了一種多樣的統一。

一是大與小的對比。在宏偉的天安門城樓下,巧妙地安置了兩間火柴盒子似的小屋,這小屋除了它特有用處外,在藝術上起到對天安門的烘雲托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