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藝術傑作——沈陽故宮2(2 / 3)

因此,沈陽雖然地處平原,但仍用人工堆砌高台,在高台上建寢宮。

另外,清入關前,後金政權一直處於烽火硝煙的戰亂年代,滿族作為一個弱小的民族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時時受到威脅,使他們不論在心理上或現實中都必須時刻保持高度的警惕,而後宮建在高處,隨時可以登高遠眺,起到防禦作用。

沈陽故宮台上五宮建築指的是位於中路中軸線上崇政殿和鳳凰樓之後的寢宮部分,包括正房清寧宮和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以及次西宮永福宮,五宮共同圍合成合院式的院落布局。

此外,清寧宮東西牆外靠北側還有兩座小配宮,為沒有名號的侍妾和宮女居住的宮殿。

四座配宮分別位於清寧宮前東、西兩側,是崇德元年皇太極改元稱帝後晉封的4位皇妃的寢宮。東宮關雎宮住宸妃,西宮麟趾宮住貴妃,淑妃居住在東次宮衍慶宮,莊妃居住在西次宮永福宮。四配宮均為5間前後廊硬山式建築,黃琉璃綠剪邊屋頂。

不同於清寧宮結構的是,這些後宮建築明間開門,室內為外3間裏兩間的格局,即正門內明間搭設鍋灶,和南側兩間相連,設有連通兩間的萬字炕。北側兩間內設有暖閣用於居住,外間則是接待客人和用餐等日常活動之處。

清朝初年,後宮的建製並沒有後來規定的那樣完善,皇帝的主要妃子也就隻有四五個,所以,後宮的建築規模並不是特別壯觀,不過盡管如此,東北風情濃厚的口袋房和拐子炕,確實是其他皇宮中少有的特色。

[旁注]

司禮官 是皇宮內掌管禮儀等相關事項的官員。有的時候,司禮官為宮內的太監擔任。司禮官負責的事項很多。小到宮內不同等級的妃嬪之間的見麵行禮,大到祭祀祖先的大禮都是由他們負責。司禮官根據的職位高低的不同分別掌管不同的禮儀事項。

支摘窗 也稱和合窗,即上部可以支起,下部可以摘下之窗。其內亦有一層,上下均固定,但上部可依天氣變化用紗、用紙糊飾,下部安裝玻璃,以利室內采光。外層窗心多用燈籠錦、步步錦格心。故宮內支摘窗多用於內廷居住建築及配房、值房等。

隔扇門 是裝於建築的金柱或簷柱間帶格心的門,也稱格扇門。我國古代建築最常用的門扇形式,唐代這種門已經出現,宋代以後大量采用,一般用於民間的裝修。整排使用,通常為4扇、6扇和8扇。隔扇主要由隔心,絛環板,裙板三部分組成。

侍妾 是相比“妾”,有時意思相同,但更多情況下是更加低等的一種身份,“妾”本身還有一個名分,但“侍妾”,就是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身份比起“妾”,更加低賤。有時的陪嫁丫鬟就是被稱為“侍妾”。

萬字炕 或稱“轉圈炕”、“拐子炕”、“蔓枝炕”等。滿族的火炕有自己的特點。環室為炕。臥室內南北對起通炕,西邊砌一窄炕,也有的西炕與南、北炕同寬的,與南、北炕相連,構成了“兀”型。煙囪通過牆壁通到外麵。炕既是起居的地方,又是坐臥的地方。

嘉慶帝皇後 (1776年~1850年),鈕祜祿氏,禮部尚書恭阿拉女。嘉慶帝第二位皇後。事仁宗潛邸,為側福晉。嘉慶帝即位,封貴妃。孝淑睿皇後逝世後,繼位中宮。先封皇貴妃。嘉慶六年,再冊為皇後。道光帝登基後,被尊為皇太後,居壽康宮。

[閱讀鏈接]

介祉宮位於位於崇政殿之東,也就是沈陽故宮的東所內第三個進院,是乾隆年間所建供東巡期間皇太後鈕鈷祿氏使用的行宮,皇太後每天都會在這裏接受乾隆率妃嬪到此請安。

鈕鈷祿氏是雍正的妾室,雍王登基為雍正帝,先封鈕祜祿氏為熹妃,進而晉為熹貴妃。但她生了個好兒子——乾隆皇帝。雍正對乾隆從小就寵愛有加,弘曆25歲即帝位,根據雍正帝遺命,母以子為貴,封熹貴妃為皇太後。鈕鈷祿氏因兒得福。

但民間也有野史說,乾隆並不是皇太後的親生兒子,是皇太後身邊的婢女為解王妃憂慮,設計將乾隆皇帝“調了包”。但這種說法無論是從史書記載來看,還是當時皇族生子的嚴格規矩來看,都是無稽之談。

乾隆帝興建禦用藏書閣

作為皇帝,必須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隻有自身的各方麵知識充裕,才能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處理國內紛繁的政務。文溯閣就是在這個需求之下建立的皇帝禦用的圖書館。

文溯閣建於1781年至1783年,為西路建築中的主體建築,是仿照明代浙江寧波大藏書家範欽的“天一閣”修建的,專門收藏乾隆時期編撰的大型圖書《四庫全書》,也是全國存放《四庫全書》的著名七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