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藝術傑作——沈陽故宮3(2 / 3)

[閱讀鏈接]

清朝時期,宮廷之內的皇帝和妃嬪們喜好看戲,是因為當時的環境造成的。因為皇宮就那麼大的地方,後妃們每天的生活乏味至極。

很多人會因為心情鬱悶而患病。為了保證後宮的貴婦們有好心情伺候皇上,看戲這項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就非常熱門。皇宮之內,隔三差五就會請戲班子來宮內唱戲。

乾隆生辰的時候,徽班進京,經過一番改進京劇才由此誕生。可以說,清朝的統治者對於京劇這項國粹的發展和推動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與眾不同的八字布局

作為大清第一所皇家宮殿,沈陽故宮的修建在當時並沒有花費過多銀子。因為當時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尚不穩固,國庫資金也很有限,修建沈陽故宮時,他召集了很多能工巧匠,給他們一定數額的工錢修建的這所皇宮。

因為資金短缺,有傳言說當時努爾哈赤下令拆掉了一些原來在遼陽的宮殿的東西,把這些“二手貨”用在了沈陽故宮身上,並且與之完美結合,讓人絲毫都發覺不了。

盡管花費不多,沈陽故宮建築藝術成就也絕不是隨便糊弄上的。因為沈陽故宮的八字形布局標誌了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了300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布局不一樣,北京故宮采用的是對稱型的布局,而沈陽故宮采用的是八字空間的布局。這是古代少有的開放式的空間布局,對於閉關鎖國的清政府來說,這樣的開放式的宮殿和他們的封閉政策形成鮮明對比。

沈陽故宮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部分修建的,這三部分的特點鮮明,其平麵的布局方式 、建築的形製、裝修裝飾的特點等都充分顯示了濃鬱獨特的滿族早期的建築文化。

東路布局以沈陽故宮的軸線中心的大政殿為整個空間的中心,兩側十座王亭呈“八”字形對稱排列。 東西兩側的10座王亭以點的形式線形排列,在空間之中形成了兩條隱含著的線,進而劃分確定出一個明確的空間領域。

站在空間的起點處,你能夠感受到在中心的大政殿控製下的,與兩側十王亭拱抱形成的巨大的專屬空間。而整個空間又是敞開的、相互連通的。

在大政殿的近距離範圍內 ,空間中出現了更進一步的小尺度空間元素。在左翼王亭和右翼王亭之間,大政殿前出現了一個月台,月台的南側東西兩端各立有一個石獅。

從已形成的形式來看,在近距離的大政殿範圍之內,月台、石獅的設置,豐富了大政殿前空間的層次,讓大殿看起來風景擺設錯落有致,立體感、空間感十足。

沈陽故宮中路建築在整個的群體布局當中,是中間的核心部分,起到了聯係和組織東、西兩路的樞紐作用。同時,因其自身的統一性、完整性與地方性特點,也使得它成為沈陽故宮的代表建築群。

與東路大政殿建築群單一的朝政功能不同的是,中路建築群符合我國傳統宮殿建築群的前朝後寢的布局方式,通過一係列的牌坊、殿門、院落、大殿、樓閣等建築元素,有機地將兩大功能排列組合到一起 ,形成了一係列的空間組合模式。

中路建築群共由五層院落組成。第一層院落為今沈陽路南側的影壁與大清門之間的一組建築,還包括東西兩側的朝房,位於沈陽路上的文德和武功牌坊 。

作為整個中路建築群的起始點,第一層院落有效地把故宮的建築空間從城市中分離出來。從功能方麵講, 沈陽路上的文德和武功牌坊起到了地標性建築的作用。 同時,又由於牌坊的開放性,使沈陽路的空間增加了層次感。

在這裏可以把沈陽故宮的空間序列與北京故宮的空間序列加以比較。沈陽故宮的路由兩端開始至文德和武功牌坊一段的空間效果如同北京故宮中由大清門至天安門一段的禦階千步廊部分。

北京故宮的這個空間是一個引導性的空間,行走其間,視線所及隻有華表、外金水橋及其後的雄偉華麗的天安門,空間的性質是莊嚴肅穆的。

在沈陽故宮的這一段序列中,其整個的建築尺度、規模以及空間圍合的完整程度與北京故宮有較大的差別,所構成的宏大效果顯得較弱,但是在心理的暗示、空間氣氛的營造方麵仍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

北京故宮中禦階千步廊部分是與整個宮城的軸線相重疊,將軸線序列充分地延長;而在沈陽故宮中,首先要經過沈陽路東西方向的行走,直至大清門前後,才出現了90度的軸線的轉折,這一點是兩座故宮在這一空間序列部分最大的不同 。

在這裏,沈陽路上的兩個牌坊、大清門、沈陽路南側的影壁與其所形成的廣場共同作用,使得中心廣場得到擴大化的效果 ,在整個中路的空間序列當中 ,起到了轉折、緩衝的調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