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玉”兩端飾有如意香草紋,蹭的“包袱巾”上刻著寶相花,裏麵還有暗喻升官發財的“鯉魚跳龍門”的深浮雕。
門樓的字牌兩側各有一幅人物山水畫,字牌上端莊有力地寫著“崇德思本”四個字。德乃世人安身立命之根本,也是宅第主人崇尚的為人之道。磚雕正脊還有一幅“望子成龍”圖,上麵人歡魚躍,使人浮想聯翩。
崇本堂的建築結構頗為科學,正廳與堂樓之間均有封火牆隔斷,門樓與過道兩側設有“蟹眼天井”。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個小小的天井,在建築上卻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它既可通風又可采光,既能泄水又能防火,其作用真是不小。
嘉蔭堂建於1922年,宅主叫柳炳南,與著名愛國詩人柳亞子先生同宗。柳亞子先生也曾在此地居住。
嘉蔭堂的正門采用石庫門式的牆門,其牆麵所用原料比較細膩又用經過水磨加工的細清水磚砌成,使牆麵更顯得整潔光亮。雖未登堂入室,卻給人一種神清氣爽的感覺。
穿過門廳抬起頭來,隻見“福、壽、祿”三星躍居正脊中心,頷首微笑,似乎正在歡迎來自遠方的朋友。
嘉蔭堂的主建築俗稱“紗帽廳”,是仿明代建築結構,整座大廳高大寬敞,莊重肅穆。
廳內到處刻著圖案,五架梁兩側刻有“八駿圖”,梁兩端刻有“風寒牡丹”,梁底則刻有“稱心如意”、“必定高中”等圖案,就連拳頭大小的一塊“峰頭’,也刻上了寓意“連生貴子”的蓮蓬,真是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更為罕見的是,紗帽翅上也刻上了《三國演義》中的“古城會”、“三英戰呂布”、“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等8幅形象逼真、呼之欲出的圖畫,讓人不由拍案叫奇。
出嘉蔭堂沿粉牆而下,就來到嘉蔭堂的後街,這裏街綠水曲,水隨路轉。街上行人悠閑,岸邊綠樹婆娑。遠處漁歌伴夕陽西沉,近處畫舫隨綠水樂去。
嘉蔭堂像從遠古歲月飄來的一首歌,一首寧靜恬淡的歌,久久地在遊人心中回蕩。
古鎮除了上述著名宅院景觀,還有耕樂堂、環翠山莊、三謝堂、侍禦第、臥雲庵、城隍廟、尚義堂等園林和古建築。
[旁注]
任蘭生 退思園的主人,1882年任代理按察使。他在任時興水利、浚河塘,並仿製江南水車教民水以灌溉,提倡捐募銀10萬餘兩賑濟10多萬河南流入安徽的災民,廣得讚譽,有口皆碑。任蘭生被革職後回到同裏,請畫家袁龍為之設計建造了退思園。就在他建好園子準備退而思過的時候,又被複職。
飛椽 翹飛椽,覆在翼角椽上,挑出端頭翹起的飛椽稱翹飛椽,口語稱翹飛。其緊臨角梁的一根為頭翹,翹起的高度量大,亦最長,依次向正身飛椽呈放射狀排列,並逐漸減小長度和翹起的高度;緊臨正身飛椽的一根為末翹,長度接近正身飛椽,隻略微翹起。
《三國演義》 全名《三國誌通俗演義》,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所著,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曆史演義的小說,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國之間的鬥爭。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彙融於字裏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惲南田 (1633年~1690年),名格,字惟大,後改字壽平,南田是他的號。明末清初著名的書畫家。開創了沒骨花卉畫的獨特畫風,是常州畫派的開山祖師。曾在靈隱寺為僧,返裏後賣畫為生,一直贍養父親。
呂布 (?~198年),字奉先,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先後成為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為袁術效力,曾被封為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
[閱讀鏈接]
退思園的主人任蘭生是光緒八年的代理按察使。他在任時提倡捐募銀賑濟災民,廣得讚譽。
然而這樣一位愛民如子的官吏,卻遭到彈劾免職。任蘭生被革職後回到同裏後,就請畫家袁龍為他設計建造了退思園。
這一年黃河決堤,任蘭生就被派往皖北抗洪救災,他經常騎著馬頂風冒雪,視察災情。1888年,皖北又突發大水,任蘭生在江岸飛馬巡視。馬因咆哮的洪水受驚後,把任蘭生掀落摔傷。豈料,他的傷口不幸染了毒瘡,病重而卒,年僅50歲。
在病榻上,他仍詢問水勢,用手畫圖,叮囑手下如何救災。卻沒和家人說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