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後花園——朱家角(3 / 3)

朱家角古鎮另一處著名景觀是城隍廟。城隍廟位於鎮中心的祥凝浜,坐東朝西,正門臨河。

整座廟宇飛簷翹角,門前是一麵照壁,兩邊有一對懷抱繡球石獅。進入大門,迎麵赫然而立的是一棵纏滿紅絲帶的樹,樹並不高,但蒼翠青鬱。

這棵樹名為廣玉蘭,是城隍廟的許願樹,紅絲帶為許願帶。傳說人們手裏拿著紅絲帶許願,並將絲帶係於樹上,願望就一定能實現。

繞過許願樹,穿過一座殿門,迎麵就是城隍廟正殿。正殿門楣上懸有巨大算盤形狀的匾,十分獨特,匾上書有“風調雨順”4個大字。

進入殿中,城隍老爺與夫人的塑像赫然而立,兩人皆慈眉善目,神態溫文祥和。大殿兩側有兩根立柱,書有“修德行善福在其中,怨天尤人愚何其極”的對聯。

穿過大殿,是一座稍小的觀音殿。紅漆灰瓦的觀音殿門前左右各有一對石獅,線條柔和,栩栩如生。殿內高懸黃幔,幔上書“佛光普照“4字,幔下就是站立的觀音像。觀音左為東嶽大帝,右為王靈宮。

殿左還掛著巨大的金錢一個,錢眼中掛著一個小鍾。傳說,人站在離金錢3米遠的地方用錢幣投打,如果能擊中小鍾,這一年就可以財運大發了。

出了觀音殿,穿過圓形拱門,就來到了廟內偏院。小院四麵都是二層轉角樓,屋簷伸出,構成一個天井。四麵回廊有甲子像,每個人根據生辰八字都可以在此找到自己的守護神。甲子像上首是關公、包拯像,麵目一紅一黑,與戲文中的人物形象完全一樣。

城隍廟是道教建築,始建於1796年,廟內有3件寶,戲台、大算盤和銀杏樹。

戲台最引人注目之在於台中八卦藻井頂部的160隻鬥拱,它的相互連接,全靠榫頭相互緊扣,采用的是“萬字榫”,不借助一隻釘子。這種榫接方法,隻有少數木匠中的高人,才會使用。

正門上的大算盤寓意很深刻,奉勸人在世上,不要老是斤斤計較,整天想著算計別人。主要是教育世人和後人要與人為善,和和美美。

雌雄同株的古銀杏樹,已有400多年的樹齡,長得魁梧蒼勁,每年秋天果實累累,象征著朱家角人長壽健康。

城隍廟是青浦城隍的行宮。原廟址在鎮南雪葭浜,於1763年遷現址。

當時有頭門、戲台、大殿,側麵兩廡,左邊有寅清堂、熙春台、玉照廊等,右邊有凝和書屋、荷淨山房、潭影閣和含清榭等。凝和書屋是當時裏中文人文會所在。這些亭台樓閣,假山水池,時人統稱“城隍廟十二勝景”。

城隍廟供奉的就是本廟的主神名為青浦城隍神。明代青浦置縣。後來崇禎帝下旨封已故的四川布政使沈恩為青浦縣城隍。朱家角城隍廟,就是青浦城隍廟的別廟,故又稱“青浦城隍行宮”。青浦城隍為縣城隍,故爵號為“顯靈伯”。

[旁注]

堍 是漢字裏的形聲字,土字旁指河岸。兔意為“外形像人拖拉重物之形的動物”、“雙腿力量強大的動物”,轉義為“雙腿發力”。“土”與“兔”聯合起來表示“在上橋時雙腿發力,拖拉物體過橋”。橋堍就是橋兩頭靠近平地的地方。

拱圈 簡稱主拱,也稱拱券,拱橋的主要承重構件,承受橋上傳來的全部荷載。並通過它把荷載傳遞給墩台和基礎。主要的截麵形式有箱形截麵和肋板形截麵及雙曲拱。

門楣 就是正門上方門框上部的橫梁,一般都是由粗重實木製成。古代按照建製,隻有朝廷官吏所居府邸才能在正門之上標示門楣,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不準有門楣的,哪怕是大戶人家,富甲一方,沒有官麵上的身份,也一樣不能在宅門上標示門楣。

榫頭 器物兩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榫頭也稱“筍頭”。木端的入孔處稱為榫舌。我國古代木藝大多采用榫接方式,其中著名的廊橋就不用一釘一鉚,全部采用榫接建成。

包拯 (999年~1062年),字希仁,北宋天聖年間進士。累遷監察禦史,入朝擔任三司戶部副使,曆任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1061年,任樞密副使。因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清正廉潔,其事跡家喻戶曉,曆久不衰。

城隍 又稱城隍爺。他是冥界的地方官。城隍產生於古代祭祀而經道教演繹的地方守護神。城隍本指護城河,祭祀城隍神的例規形成於南北朝時。唐宋時期對城隍神的信仰繁盛起來。

[閱讀鏈接]

許願樹是人們在枝葉繁茂的古樹之上掛上自己的願望,祈求願望能夠得以實現的樹。

宋代進士劉昌詩在《蘆蒲筆記》裏記載了一則故事。

傳說四川蜀道上有一棵古樹,行路人經常在樹下乘涼歇腳,換鞋的時候往往就把破鞋扔到樹上去。

一個書生路過這裏開玩笑,在樹上寫了“草鞋大王”4個字。當書生返程經過這裏時已經蓋了小廟。3年後換成了宏大的廟宇。這位書生進廟問神像:“你有什麼本領竟達到這個地步呢?”

晚上草鞋大王給書生托夢說:“我死後,玉皇大帝認為我忠厚,你寫了“草鞋大王”4個字,他就任命我做了草鞋大王。”

書生問他有什麼本領顯示靈驗呢?

他說:“我什麼本領也沒有,隻是把人們的要求轉達給玉皇大帝,再把大帝的意思轉達給禱告的人,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