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名刹 —— 大相國寺3(3 / 3)

喇嘛:是藏語,意為“和尚”,但並非每個出家人都能稱喇嘛。出家的男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

開封八景 即“汴京八景”,是我國古都名勝的精華。清朝乾隆年間的《祥符縣誌》記載汴京八景為:“繁台春色,鐵塔行雲,金池夜雨,州橋明月,梁園雪霽,汴水秋聲,隋堤煙柳,相國霜鍾。”

清世祖 (1638年~1661年)即順治帝,本名愛新覺羅.福臨。他在親政後,整頓吏治,注重農業,提倡節約,減免苛稅,廣開言路,網羅人才,他為鞏固清王朝統治作出了貢獻。

嘉慶 (1760年~1820年)本名愛新覺羅·顒琰,清朝第七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五位皇帝,年號“嘉慶”。他麵對乾隆末年危機四伏的政局,整飭內政,整肅綱紀。但他對內政的有限整頓,未能從根本上扭轉清朝政局的頹敗。

善財童子 是潛心修行、終成道果的典範。據《華嚴經》記載:善財童子出生時,家中自然湧現許多珍奇財寶,因而取名為“善財”。但善財童子看破紅塵,視財產如糞土,發誓修行,終成菩薩。

編鍾 是我國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成,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圓鍾按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懸掛在一個巨大的鍾架上,用丁字形的木槌和長形的棒分別敲打銅鍾,可以演奏出美妙的樂曲。

[閱讀鏈接]

傳說,古代有一位明君,身患重病,敵國趁機進犯,舉國不安,而眾醫又久治不愈,形勢十分危急。有一個仙人下凡,路過此地,指點說隻有親人的雙手雙眼作“藥引子”,才能治愈國王的病。

國王的三公主深明大義,毅然為父王獻出了生命。佛祖深為感動,特封她為“千手千眼觀音”,專為萬民除災解難,百姓擁戴三公主,為其塑金身,香火不斷。

亂世中千古名寺再遭厄運

清朝早中期,由於各位皇帝鼎力推崇,大相國寺再次走向輝煌,不僅世代有高僧湧現;還有大量文物珍藏。但到清末,曾屢興屢廢的大相國寺再次遭遇了厄運。

在清朝時期的主要高僧如:明昆和尚,字玉峰,他在康熙年間被朝廷任命為大相國寺方丈。明昆深明佛理,擅長作與書畫。

充裕和尚,字有知,他在乾隆年間被朝廷任命為大相國寺方丈。

明慧和尚,字智圓,法號迂塵。明慧和尚與名士交流廣泛,他曾在嘉慶年間著有詩文及遊記語錄等稿,名叫《迂食》。

本空和尚,字淨塵,幼年因病出家在曹門內關帝廟。本空和尚精通佛教經典,酷愛繪畫,他在晚年時期做了大相國寺的監院。

續均和尚,字學林,出家於河北魯罔集能仁寺。戒律精嚴,秉性慈祥,曾任大相國寺座僧,1924年坐化於寺院大殿前西廊,時年92歲。

予升和尚在清光緒年間任大相國寺方丈,曾募修大雄寶殿。

清代大相國寺繁華時,曾存有大量的佛像、經籍、碑刻、書畫、瓷器、木器、古玩和絲繡等文物珍品,隻可惜由於兵火水患的侵擾,許多寺藏文物不知所終。

當時的寺藏文物,除前麵介紹到的四麵千手千眼木雕觀世音巨像、銅製巨鍾、針灸銅人外,還有以下主要珍品:

羅漢殿中心亭頂的賓瓶是乾隆年間重修大相國寺寺院時放到羅漢殿頂上去的。賓瓶裏麵存放有佛像、經卷、僧衣、念珠及零星珍寶銀銅牌多件。

阿思哈碑鑲於大相國寺丙配殿山牆。清朝阿思哈《重修相國寺並建行館小記》字存碑。碑高1米多,寬2米多,計35行,每行27字。

在1841年黃河再次決堤時,開封城內水深丈餘,大相國寺寺內建築又一次遭到嚴重損毀。從此,這座千年古寺一蹶不振。

清末至20世紀早期,大相國寺的僧人們即使不募捐,也還是有很多人願意捐錢獻地,以求菩薩保佑平安。依靠這些錢財,大相國寺不但翻修了羅漢殿,修葺了山門的牌坊,還在寺院大殿兩側新建了48間門麵房,租給商戶,收取租金。

後來,大相國寺又修建了馬道街市房、寺內兩廊市房、寺前街市房和魚池街市房等。據寺史《相國寺》記載:“時大相國寺每月房租收入逾兩千大洋”,且“每年南鄉供糧,西鄉供柴,寺僧終歲吃著不盡”。

後來,大相國寺雖改設為中山市場,但開封民眾仍習慣上延稱其為相國寺,隻不過此時的相國寺不再是佛家的寺院,而成了一個地理上的名稱。

其實,大相國寺的大雄寶殿和天下其他寺院的外形並無不同之處,所不同的隻是懸掛在大相國寺大雄寶殿殿內房柱上的那一副頂天立地的楹聯。

汴梁自古繁華,溯信陵卜宅,天保建寺,唐宋迄今,香火因緣曆劫盛;

佛法西來微妙,算白馬馱經,達摩麵壁,東南遙望,金輪輝映萬家春。

正是因為這楹聯,昭示著大相國寺非同凡響的曆史根基和發展曆程,其脈絡貫通與神意交融的因緣關係揭示其從令四海豪傑心儀的英雄故宅到天下仰慕的皇家寺院,再到後來的中山市場的興衰與滄桑曆史。

[旁注]

高僧:指德行崇高之僧伽,亦為對佛門比丘之尊稱。曆史上的許多高僧甘於淡泊,不貪安逸,不務奢華,隻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斷地升華、滋長。

佛理:是佛陀闡釋四聖諦的目的:“苦”是指世間的苦果;“集”是苦升起的原因;“滅”是苦熄滅的果;“道”是滅苦的方法,通往涅槃的道路。

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

楹聯:又稱對聯或對子,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

光緒 (1871年~1908年)本名愛新覺羅·載湉,他直到18歲時親政,實際大權仍掌握在慈禧太後手中。後來,光緒帝啟用康有為和梁啟超等進行了維新變法,但最終因慈禧太後為首的保守派的反對而失敗。

針灸銅人 始於1027年宋仁宗詔命翰林醫官王惟一所製造的針灸銅人,其高度與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後兩麵可以開合,體內雕有髒腑器官,銅人表麵鏤有穴位,穴旁刻題穴名。同時以黃蠟封塗銅人外表的孔穴,其內注水。如取穴準確,針入而水流出;取穴不準,針不能刺入。

黃河 全長約5400千米,流域麵積約79萬平方千米,是我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長河。在我國曆史上,黃河及沿岸流域給人類文明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尊其為“母親河”。

[閱讀鏈接]

新中國成立後,依循古製,幾度維修,寶刹重光,再現輝煌。如今的大相國寺,不僅以它古往今來的盛名為人們所向往,而且成了開封元霄觀燈,重陽賞菊,盆景觀賞,花鳥魚博覽及各種文化娛樂中心之一,每天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遊人。

大相國寺建築宏偉,高僧輩出,聞名避邇,吸引著眾多的中外僧侶和使者前來參拜和切磋佛法。尤以唐宋為盛。其中突出的人物有日本真言宗的開山祖師弘法大師空海,於804年曾居於大相國寺。

他學問淵博,且精通漢文,參照中國草書偏旁,創立了日文字母“平假名:並作《伊呂波歌》傳世,對中日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現大相國寺設有“空海大師堂”,1992年由日本愛媛縣集資鑄空海銅像一尊,安放寺內大師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