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魔傳說 2.

嫦娥誤食仙丹而奔月

早在遙遠的上古時期,我們的祖先對天上的日月星辰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經常會望著晚上的月亮,津津有味地探索其中的奧秘,因此也產生了對月亮的崇拜。人們還把月宮設想成一個極美極樂的境界,把月亮看作是一個和諧而浪漫的仙境。

那時候的人們覺得生命是如此短暫,沒有人不祈求長壽,甚至長生不死,但是人們一直無法改變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於是,人們就創造了絢麗多彩的神仙世界,希望自身能夠超越凡塵成仙。人們便把這些希望和美好的理想編成一個美麗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10個太陽同時出現,曬得莊稼都枯死了,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大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口氣射下了9個太陽,命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大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於是,部落首領帝嚳把自己的女兒嫦娥嫁給了大羿。

當時,有不少誌士慕名前來向大羿學藝,心術不正的青年逢蒙也混了進來。逢蒙的嘴巴甜得像蜜,很討大羿的喜歡。可逢蒙心眼很壞,學到了本領,就想背棄大羿,自己當“天下第一射手”。嫦娥要大羿提防逢蒙,可大羿卻不以為然。

有一年,大羿得了一場大病,病愈後精力大不如從前,頗有衰弱的趨向。大羿心想自古以來人難免一死,心裏慌亂起來,就想找一個長生不死之法。

於是,大羿便出外雲遊,求仙訪道,奔走了數年,後來經得道高人指點,知道昆侖山旁的玉山上有個西王母,是與天同壽的活神仙,她藏有可以不死的仙丹。於他決心去找西王母娘娘要仙丹。

大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的意誌,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地懸崖峭壁,在昆侖山巔的宮殿裏拜見了西王母。

西王母娘娘知道大羿是位大英雄,便取出最後一顆長生仙丹慷慨相贈,並囑咐他說:“這不死藥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製的。不死樹3000年開一次花,3000年結一次果,煉製成藥又需3000年。我收藏的藥丸僅剩一顆了。這顆長生藥全吃了可成為神仙,吃一半就能長生不老。”

大羿如願以償,他拜謝了西王母,下了昆侖山。回到家後,他把

藥交給嫦娥,準備過幾天和嫦娥一起吃。嫦娥將藥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裏,不料被逢蒙看到了。

3天後,大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逢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大羿率眾人走後不久,逢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出長生藥。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逢蒙的對手,危急之時,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長生藥一口吞了下去。之後,她身子立時飄離地麵,衝出窗口,向天上飛去。

傍晚,大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悲痛欲絕的大羿,仰望著夜空呼喚嫦娥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

大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裏,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鮮果點心,遙祭在月宮裏自己眷戀著的嫦娥,表達自己的相思之情。

百姓們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關於“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歸藏》,在西漢時的《淮南子》和東漢時的《靈獻》這兩本書中也有記載。

嫦娥飛月的故事,令後世的不少文人騷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深刻表現了她的寂寞和悔恨:

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這首詩的大意是說,雲母製成的屏風染上一層幽深黯淡的燭影,銀河逐漸低斜下落啟明星也已下沉。廣寒宮的嫦娥相當悔恨當初偷吃不死藥,如今落得獨處於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嫦娥奔月的傳奇故事,在我國民間流傳了幾千年,永久不衰。這反映了人們對長生不死美好理想的追求,也寄托了人們對美好團圓的幸福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