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理論 5.

文藝美學之作——人間詞話

清光緒年間的1877年12月3日,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在浙江省

海寧縣城雙仁巷的王家院子裏,隨著一聲不算嘹亮的男嬰啼哭,一個男孩來到世間。父親王乃譽高興地給剛剛出生的兒子取名為王國楨。這個男孩後來改名叫王國維。在王國維2歲時,母親淩夫人就因病去世了。由於缺少母愛的關懷,王國維憂鬱的品性便逐漸養成,以致他後來在觀察世界和審視自身時始終懷有一種悲劇情懷。王國維生活在一個富有文化修養的家庭裏。父親王

乃譽是一個勤勉好學的人,他早年學習經商。在空閑時,他還廣學多聞,每天以攻讀鑽研詩詞歌賦與金石書畫為樂。王乃譽這種勤勉的自學精神和廣泛的興趣愛好,對少年王國維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王乃譽希望兒子王國維在科舉道路上獲取成功。於是,在王國維7歲時,王乃譽便把兒子送到當地有名的塾師潘綬昌、陳壽田等先生處學習。

王國維自幼聰穎好學,在9年私塾學習和父親的嚴格教養下,發憤苦讀,博覽群書,他不僅學習了傳統文化的精髓,而且初步接觸到當時從西方傳來的新興科學文化知識和維新思想,漸漸形成了自己的誌向和興趣。

1892年,在海寧州的歲試中,王國維不負父親的期望,取得了好成績。在考入州學後,偏好金石文史的王國維,並沒有把主要精力準備應試,而是博覽群書,對史學、校勘、考據等學術研究和西方的文化產生了興趣。

王國維雖然在州學期間不務“正學”,但他對來年的府試還是滿懷希望的。但在1892年杭州參加府試時,成績卻不盡如人意。1893年7月,王國維再次前往杭州參加考試。然而,他這次竟然沒有考完就離開了考場。

1894年,王國維的父親又安排他進入杭州崇文書院就讀。不過,已對科舉及第失去興趣的王國維,對崇文書院主要教授八股文的課沒什麼興趣,不久他便離開杭州崇文書院回到海寧。

甲午戰爭以後,大量的西方文化科學傳入我國,一時間,“家家言時務,人人談西學”,一批批青少年開始走出國門,留學日本或歐美,這使壯懷激烈的王國維更加坐臥不寧。

王國維和當時的許多年輕人一樣,在接觸到新的文化和思想後,也渴望有一天能出國留學。但是,因為家裏沒錢供他外出留學,王國 維隻好在家鄉的私塾輾轉任教。

1898年,22歲的王國維在同鄉的推薦下,到上海《時務報》館當了書記校對。在這期間,王國維利用業餘時間到金石學家羅振玉辦的一所培養日語翻譯人才的學校“東文學社”學習外交與西方近代科學。

在學習期間,王國維對西方哲學產生了極大的興趣,而且得到了羅振玉的格外賞識。1901年,王國維在羅振玉資助下赴日本留學。1902

年,王國維因病從日本歸國。

從日本回國時,王國維便立誌要從事哲學研究。回國後,王國維通過各種途徑,包括直接從海外郵寄購買了許多哲學書籍,如文德爾彭的《哲學史》、巴爾善的《哲學概論》、海甫定的《心理學》、耶芳斯的《邏輯學》和翻爾彭的《社會學》,以及他早已神往的康德的《純理批評》與叔本華的《意誌及表象之世界》等。

由於當時這些西方哲學名著還沒有中文譯本,所以王國維要想深悟其中的意義,這個難度比他自學英語的難度更大,好在他可以參照一些日文譯本進行解析。

這時,26歲的王國維天天遨遊於西方先哲那深邃奧妙的哲學世界。王國維把這一時期稱為“兼通世界之學術”的“獨學”時期。

在這段時間,王國維不僅研究了康德、叔本華、尼采等英法諸家的哲學,還結合我國先秦諸子及宋代理學,研究了西方倫理學、心理學、美學、邏輯學、教育學等學科。

與此同時,王國維在羅振玉辦的《教育世界》上發表了大量譯作,介紹了大量近代西方學人及國外科學、哲學、教育學、美學、文學等領域的先進思想,得到了教育界人士的普遍

關注。

後來,王國維在羅振玉推薦下到南通師範、江蘇師範學校,講授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