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李斯:千古一相,“倉鼠”一生1(1 / 3)

(一)

公元前238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國曆史的大舞台。不過,此時他扮演的角色,不過是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務員,在楚國上蔡郡裏做看守糧倉的小文書,像現今不少公務員一樣,上班想著下班,下班想著休閑,無所事事。

不過,李斯有個最大的優點,就是喜歡沒事琢磨。這天,他突然內急,去上公共廁所。看見廁所裏的幾隻老鼠正不無哀怨地吃著糞便,見李大人過來,老鼠們屎也吃不安穩,嚇得驚惶逃竄。也許在廁所上,李斯就開始琢磨, 悲歎起廁所中那幾隻驚恐的老鼠來,它們“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推此及彼,自己所管糧倉裏的老鼠,卻可以“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同樣是老鼠,如果所處環境不同,差距自然是很大的!

廁鼠安知倉鼠之誌?!頓悟這番道理後,李斯決定從此以後做一個吃喝不愁的“倉鼠”,不再滿足現在的生活。

李斯所處的正是一個群雄或者群鼠競出的年代。在戰國時期人人爭名逐利的情況下,李斯決定不甘寂寞,幹出一番事業來。為了達到飛黃騰達的目的,李斯辭去小吏,到齊國求學,拜荀卿為師。荀卿是當時著名的儒學大師,他是打著孔子的旗號講學的,不過,他不像孔孟那樣墨守成規,而是從當時的政治形勢出發,對孔子的儒學進行了發揮和改造,講究實用主義,因而很適合新興地主階級的需要。荀子的思想很接近法家的主張,也是研究如何治理國家的學問,即所謂的“帝王之術”,有點像青年政治學院的大學博導。

從荀卿那邊的青年政治學院畢業後,李斯在他人引薦下投靠了疑似始皇帝生父的呂不韋,呂不韋看他有才,就推薦給了始皇。從此這位被稱為“千古一相”的文學家和書法家,逐步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政治家。勸說秦王政滅諸侯、成帝業,秦王采納其計謀,遣謀士持金玉遊說關東六國,離間各國君臣,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又參與製定了法律,統一車軌、文字、度量衡製度。

在這期間,他做了兩件事,充分地實現了從柔弱的小知識分子到殺伐辣手政治家的殘酷蛻變。

其一,協助始皇焚書坑儒。

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群臣聚集在鹹陽宮稱頌秦始皇時,博士淳於越很不知趣,向秦始皇說:殷周之所以存在千年,是因為它把天下分封給子弟和功臣。現在天下如此之大,宗室子弟沒有封地,和百姓一樣,萬一發生了齊國陳恒、晉國六卿之變,又有誰來相救呢?凡是不以古為師而天下能長久的,沒有聽說過。

他的這一觀點同秦始皇的思想和行動是格格不入的,秦始皇大為惱火,把淳於越交給丞相李斯處理。已經成為“倉鼠”的李斯自然是按照皇帝的心意辦,他認為,現在的一些儒生很不講政治,總講古代如何如何好,這是以古非今,攪亂民心。對於造謠惑眾,不利於統一天下的言行必須禁止,否則將會影響政局的穩定,有損於皇帝的權威。最後,他又把這一切都歸罪為讀書的緣故,建議秦始皇下令焚書。

始皇得此建議,覺得很有道理,就交給李斯去辦。讀書出身的李斯卻痛恨起各類圖書,殘苛得讓人感覺他是一字不識的暴發戶出身。他規定,凡是秦記以外的史書,不是博士(指掌管古今文史典籍的官)所藏的詩、書、百家語都要燒掉,隻準留下醫藥、卜筮、種樹之書。並且很牛叉地宣布,如果有敢再談論詩書者將“棄市”(指在鬧市區執行死刑,並將屍體暴露街頭,稱為棄市);“以古非今者族,(指一人有罪,父母兄弟妻子皆受刑,稱為族)”;官吏如果知道而不檢舉者,與之同罪;令下後三十日仍不燒者,黥(意為用刀刺刻額頰等處)再潦上墨為“城旦”(一種刑罰,輸邊築長城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