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職業生涯規劃(2)(3 / 3)

1994年10月,比爾·拉福率團來中國進行商業考察,在北京長城飯店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他談到他的成功應感激他的父親的指導,他們共同製訂了一個重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最終這個職業生涯設計方案使他功成名就。

點評我們來看一下比爾·拉福成功的簡圖:

工科學習→工學學士→經濟學學習→經濟學碩士→政府部門工作→鍛煉處世能力,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大公司工作→熟悉商務環境→開公司→事業成功。古語有雲:“謀定而後動”。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製訂職業生涯規劃,是事業成功的一半。

職業生涯是指一個人一生中的所有與工作職業相聯係的行為和活動,以及相關的態度、價值觀、願望等連續性經曆的過程。而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曆及不足等各方麵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並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

(一)全程性原則

全程性原則就是係統性原則,即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整個曆程做全程考慮,同時將職業生涯計劃實施當成一個係統工程,並納入到個人的發展戰略之中。也就是說,擬定職業生涯規劃時應該考慮到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整個曆程,從整體的角度全盤考慮。

(二)階段性原則

職業生涯設計的階段主要劃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3個階段。

(1)短期規劃。一般為3年,這一階段職業生涯計劃主要是確定近期目標和明確其間需要完成的任務。

(2)中期規劃。一般為5年,這一階段職業生涯計劃的重點是要規劃出3-5年內的職業生涯的目標與任務以及具體實施途徑。

(3)長期規劃。一般為5-10年,這一階段的職業生涯計劃重點是要設定較長遠的目標。

(三)挑戰性原則

規劃時要在可行性的基礎上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供挑戰,完成規劃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成功了才能有成就感。

(四)持續性原則

人生每個發展階段應該能持續連貫銜接,各具體規劃與人生總體規劃一致,不能搖擺不定,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五)發展性原則

發展性原則,主要指在製定和采取職業生涯的具體實施措施時,要充分考慮變化與發展性因素,如目標或措施是否能依環境及組織、個體的變化而做調整;調整的幅度及範圍有多大;目標或措施是否有彈性或緩衝性。

(六)清晰性原則

規劃應該清晰、明確,人生各階段的線路劃分與安排一定要具體可行。

(七)實際性原則

在實際性原則裏,我們應該考慮目標是否符合自己的性格、興趣和特長,是否對自己有挑戰性,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實現目標的途徑是否能在自己的特質、社會環境、組織環境等範圍內執行,可行性有多大。同時,職業規劃要具體,在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過程中,要隨時掌握執行的情況,並可以進行評估調整等。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俗語道出了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職業生涯規劃的五大要素是:知己、知彼、抉擇、目標、行動。

(一)知己

知己就是自我認識與自我了解,向內看,看自己的興趣、能力、價值觀、性格,以及父母的管教態度、學校與社會教育對個人產生的影響等。

(二)知彼

知彼就是熟悉周圍的環境,探索外在的世界,特別是與生涯發展有關的工作世界。主要了解職業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業渠道、工作內容、工作發展前景、行業及職業的薪資待遇等。

(三)抉擇

抉擇包括抉擇技巧、抉擇風格,以及抉擇可能麵臨的衝突、阻力、助力等。

(四)目標

抉擇之後就是確定目標,考慮自己職業生涯的前景,確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指導行動。

(五)行動

這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即使前麵的所有工作都做得很好,但如果沒有行動去實現,這些規劃隻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

以上5個要素是相互關聯的,這五大要素之間的關係。

三、職業生涯規劃製訂的步驟

(一)確立誌向

誌向是事業成功的基本前提,確定誌向可以成為追求成功的驅動力,俗話說“誌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沒有誌向,如同駛入大海的孤舟,四野茫茫,不知該去向何方。立誌是人生的起跑點,反映著一個人的理想、胸懷、情趣和價值觀,影響著一個人的奮鬥目標及成就的大小。確立誌向,是製訂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也是職業生涯規劃中最重要的一點。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確立誌向也就是樹立職業理想。大學生的職業理想更應把個人誌向與社會需要有機地結合起來。

職業理想在人們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起著調節和指南的作用。大學生樹立職業理想的過程,便是心目中進行職業生涯設計的過程,一旦在心目中有了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就會依據職業理想的目標,去規劃自己的學習和實踐,並為獲得自己認為理想的職業而去做各種準備。

(二)評估自我

自我評估就是對自己做全麵分析,在職業生涯規劃這個過程中,評估自我是不可缺少的一個步驟,是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關係到職業生涯的成功與否。

在自我評估中,要通過科學認知的方法和手段,對自己的職業興趣、性格、能力等進行全麵認識,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自我分析要客觀、冷靜,不能以點代麵,既要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麵對自己的缺點。隻有這樣,才能避免設計中的盲目性,達到設計高度適宜。

1.自我評估的內容

自我評估的內容包括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學識、技能、思維、道德水準以及社會中的自我等;具體來說,主要包括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理性自我和社會自我這4個部分。

自我評估項目對應的內容

生理自我主要包括自己的相貌、身材、穿著打扮等

心理自我主要包括自我的性格、氣質、意誌、情感、能力等方麵的優缺點的評判與評估

理性自我主要包括自我的思維方式和方法、知識水平、價值觀、道德水平等因素的評價

社會自我主要包括對自己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在社會中的責任、權利、義務、名譽,他人對自己的態度以及自己對他人的態度等方麵的評價

回答以下問題,也許可以幫助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

(1)你現在的年齡多大?現在處在求職期間還是職業發展時期?你的心態如何?

(2)你有什麼需要?哪種需要占主流?是追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還是追求能取得更多的收入?

(3)是追求工作的舒適,還是追求競爭中成功的成就感?什麼樣的工作能滿足你的這種需要?

(4)你的興趣愛好是什麼?你是喜歡與人還是與事物打交道?是喜歡管理工作還是技術工作?

(5)你的智力水平如何?你有什麼樣的特殊能力?這些能力比較適合什麼樣的工作?

(6)你的性格屬於哪種類型?這種類型適合幹什麼樣的工作?

(7)你的專業是什麼?這專業與哪些工作對口?

(8)家庭對你的職業生涯有怎樣的影響?如何避免負麵影響,利用正麵的因素?

(9)你的人際關係如何?你的求職能用上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