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自我評估的方法
認識自我並不是一件易事,所以我們必須借助一定的方法,下麵對櫥窗分析法和自我測驗法進行介紹。
1)櫥窗分析法
櫥窗分析法是一種借助直角坐標係的不同象限來表示人的不同部分的分析方法,它以別人知道或不知道為橫坐標,以自己知道或不知道為縱坐標。
櫥窗1:“公開我”,即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的部分,其特點是個人展現在外,無所隱藏。
櫥窗2:“隱私我”,即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的部分,其特點是屬於個人私有秘密,不外顯。
櫥窗3:“潛在我”,即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的部分,其特點是開發潛力巨大。
櫥窗4:“背脊我”,即自己不知道、別人知道的部分,其特點是自己看不到,別人卻看得清清楚楚。
運用櫥窗分析法進行自我分析,主要是要了解“潛在我”和“背脊我”。對於“潛在我”,根據現代科學研究結果,人類平常隻發揮了極小部分的大腦功能,95%以上的功能都沒有發揮出來,所以開發的空間非常廣闊。因此,了解和認識“潛在我”是自我認識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了解“潛在我”的主要方法有:積極性暗示法、觀想技術法、光明思維法等,具體可參閱有關潛能開發方麵的書籍和材料。
對於“背脊我”,則要求個人需要有誠懇的態度和博大的胸懷,真心實意地去征詢他人的意見和看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否則,別人不會對你說實話,你也就無從進步。
2)自我測試法
隻有通過測試手段了解自身的素質、潛能,才能夠正確地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自我測試方法正是達到這種目的的工具。
自我測試法是通過回答有關問題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一種方法。測試題目由心理學家們經過精心研究設定的,隻要如實回答,就能大概了解自己的有關情況。這是一種比較簡便經濟的自我剖析方法。在回答問題時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為了尋找標準答案而去回答問題,應該是自己怎麼想、怎麼認識就怎麼回答,這樣的測試結果才有意義。有關自測的內容五花八門,常見的包括性格測試、人格測試、性情測試、氣質測試、記憶力測試、創造力測試、觀察力測試、應變力測試、想象力測試、智能測試、技能測試、分析能力測試、行動能力測試、管理能力測試、情緒測試、人際關係測試,等等。
3)計算機測試法
計算機測試法是一種了解自己、認識自己的有效的現代測試手段和方法。這種方法的科學性和準確性相對自我測驗法較高。由於計算機的發展和普及,各種認識自我的測試軟件紛紛出現,為我們了解自己提供了便利。國內外比較常見的測試方法有:
(1)人格測試。最常用的人格測試方法有明尼蘇達多項人格測驗(MMPI)、卡特爾人格測驗、艾森克人格問卷以及瑟斯頓人格測驗等。
(2)智力測驗。智力具有隱蔽性和抽象性的特點,很難直觀地把握,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些智力測驗的方法,以便於我們開發與選擇合適的智力測驗工具,提高自我剖析的水平。目前較常用的智力測試有司丹福—比內智力量表、韋克斯勒智力量表和瑞文推理量表等,此外還有威斯曼人員分類測驗(PCT)、基本成就測驗(FAS)、高級人員測驗(APT)等。
(3)能力測驗。能力測驗的內容較多,可分為文職人員能力與機械能力兩種測驗。文職人員是指工作地點在辦公室而主要從事創造力要求較低工作的腦力勞動者,如出納、秘書、幹事等。這類人員的測試方法主要有:明尼蘇達辦事員測驗、一般辦事員測驗、簡短雇用測驗(SET)等。機械能力測驗包括感覺和動作能力、空間關係的知覺、學習機械事務的能力以及理解機械關係的能力等。測驗的方法主要由貝內特理解測驗、明尼蘇達拚版測驗等。
(4)職業傾向測驗。職業能力的大小及其發展,與任職者對職業的傾向與興趣有很大的關係。主要的測驗手段有:愛丁堡職業傾向問卷、男性職業興趣問卷表、庫德職業偏好記錄、明尼蘇達職業興趣問卷表等。
(三)職業生涯機會評估
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是對內外環境進行分析,確定這些因素對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在製訂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時,要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環境發展變化情況,自己與環境的關係,自己在這個環境中的位置,環境對自身的要求,環境給自身帶來的利弊等,以此來確定生涯機會的大小。
對生涯機會的評估,主要從組織環境和社會環境兩方麵進行考察。一般來說,短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注重對組織環境的分析,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注重對社會環境的分析。
1.對組織環境的了解
組織環境對個人的職業生涯有著很大的影響,當組織環境適合人的發展時,個人更易取得職業上的成功。從組織環境的內容上來看,對組織環境的了解主要包括以下5個方麵。
(1)組織特征;
(2)組織發展戰略;
(3)組織文化;
(4)組織人力資源狀況;
(5)組織的人力資源規劃。
2.對社會環境的了解
社會環境對職業生涯規劃有著重要的影響,要做好長期的職業生涯規劃,就應該對社會環境做深入的分析。社會環境具有很大的變動性,其內容也紛繁複雜,人們通常把社會環境劃分為五大類,即經濟環境、人口環境、科技環境、政治與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等。
3.SWOT分析方法
在充分認識自我、了解外界環境之後,應評估各種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的影響;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特長,考慮自己的性格、氣質與能力等特征是否適合這樣的發展環境。在生涯機會評估的工具中,SWOT分析方法是最基本的一種方法,通過它能很容易知道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在哪裏,並且可以詳細地評估出自己所感興趣的不同職業道路的機會和威脅所在。通過SWOT分析方法對職業生涯機會進行評估,全麵地從內外環境對自身的優勢、劣勢和機會、威脅進行分析,你的生涯機會前景就能清晰地顯現出來。
(四)確定職業生涯目標
確立目標是製訂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有效的生涯規劃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便排除不必要的幹擾,全心致力於目標的實現。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作驅動力的話,人們是很容易對現狀妥協的。
自我評估和職業生涯機會的評估為我們選擇職業生涯目標提供了基礎。在此基礎上,根據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找出滿意的方案,確定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
(五)選擇職業生涯路線
職業生涯路線指一個人是確定向專業技術方向發展還是向行政管理方向發展。發展路線的不同,對個人的要求也不一樣,即使在同一個職業,也分為不同的崗位,有的人適合搞行政,可以向這個方向努力,從而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有的人適合搞研究,專心鑽研的話可以在技術或學術上有重大突破;有的人適合經營,可以遨遊商海。如果一個人錯誤地選擇了與自身不相符合的職業生涯路線,那麼,在他的職業生涯中必定遭遇許多坎坷,能否成功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典型的職業生涯路線是一個“V”字形圖。假定你24歲大學畢業,即V形圖的起點為24歲,那麼,從這個起點開始,你有兩條路線可以選擇,“V”字形圖的兩側分別為行政管理路線和專業技術路線。每條路線都可以劃分為許多等級,可以作為自己職業生涯的參考目標。當然,人的選擇不可能“從一而終”,中間也許會有變動,但無論如何選擇,均應朝向自己的職業生涯目標。例如,你可把你的職業生涯路線設計如下:在大學學習技術與管理知識——在政府部門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到大公司擔任中層管理員——到小公司擔任高層管理員——成為大公司的高層管理員。
具體來說,選擇路線應把握4條原則:擇己所愛,擇己所能,擇己所需,並在保證了前3個原則的基礎上,追求就業收益最大化,擇己所利。在此基礎上,考慮以下3個問題:
(1)我想往哪一路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