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汽車司機的故事
某公司曾經請過兩個司機,第一個司機不但能夠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而且善於觀察,善於思考,結果做了很多和司機的工作不太相關的事情,可沒有因此而增加他的工資。另外一個司機兢兢業業地開車,但除了開車以外他什麼都不管。3年以後,第一個司機升職為行政部經理,而第二個司機仍在開車。
點評一個人一輩子的職業生涯應該是階梯狀發展的,不應是一成不變的,第一個司機通過平時的鍛煉培養了職業核心能力,為未來自己的職業發展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項目小結
能力五光十色,才幹多種多樣。而人生苦短,生命有限。在可利用的時間內,我們最需要獲得什麼能力?最需要增長什麼才幹?選準方向,事半功倍;找錯道路,一無所得。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社會上先是學曆文憑熱;後是資格證書熱。但現在人們發現,文憑和證書固然重要,在職場上獲得最大成功的人,竟然不是那些文憑和證書最高最多的人。還有比它們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人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培養是人一生的課程,每個人都有其先天的基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潛質。事實上,從小開始,每個人都在學習、培養自己的核心能力,學校、家庭、社會都是每個人學習的場所。但不同的生活、學習經曆,不同的學習方式和曆練過程,不同的人對核心能力的認識以及所獲得的職業核心能力存在著較大的差別。
延伸思考
2012年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680萬人。然而,我國今年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沒有明顯增長,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就業就是一場競爭,甚至是一場戰爭。而這場就業戰爭從大學生們跨入大學校門的第一天就開始了。怎樣才能夠贏在起跑線上,比別人先行一步;如何通過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在大學畢業後的職業選擇中勝出,這是許多在校特別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所迫切關注的問題。
根據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能力培養目標規定:高等職業教育應具有時代性特征,適應經濟國際化要求,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和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職教育能力的培養目標首先要強調職業和職業崗位的針對性,盡量縮短學校與職場的距離,使畢業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適應特定崗位的需要,但同時要關注適用於所有職業的通用技能的培養、學生個人素質的提高。在當前就業競爭激烈的情形下,高學曆並不等於能找到好工作,學曆文憑與職業資格證書是求職的“雙刃劍”,取得與專業相匹配的職業資格證書將極大地提高個人的就業準入門檻。大學生應正確認識職業資格證書的價值,在大學期間認真做好職業能力準備,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紮實學習基礎理論,掌握先進的工作技術,提升工作能力,注重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
項目五職業核心能力培養
任務1執行力培養
遊戲導入:測測你的執行力
(1)時間隻有3分鍾,請先讀完題目再做。
(2)在這張紙的右上角寫上你的大名。
(3)將第2題中的“大名”圈一下。
(4)在這張紙的左上角畫5個正方形。
(5)在剛畫的正方形中各畫一個十字。
(6)正方形的四周畫一個圓圈。
(7)在這張紙的右下角簽上你的名字。
(8)在簽名下寫3個“好”,並大聲說出來。
(9)在右下角寫下的大名下畫一道直線
(10)請在這張紙的左下角畫一個十字。
(11)在剛才畫的十字周圍加上一個三角形。
(12)在這張紙的背後,算一下50乘30的答案。
(13)在第八句的“好”字上畫一個圓圈。
(14)當你做到這裏的時候大喊三聲:我最快。
(15)如果你認為自己遵從指示,請大聲說:我最好。
(16)在這張紙的背後算一下23加32的和。
(17)從剛才的答案中減去11等於多少。
(18)請把你所得的答案和旁邊的人比較一下。
(19)請你用你的筆尖將左上角的五個正方形戳5個小洞。
(20)假如你第一個做到這裏,趕快說:我是最棒的。
現在你已經仔細讀完,請隻做第一題的工作。
一、執行力是什麼
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願,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執行能力的強弱因人而異,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去做,往往會產生不同的結果。
“愛若和布若”
愛若和布若差不多同時受雇於一家公司,開始時大家都一樣,從最底層幹起。可不久愛若受到總經理的青睞,一再被提升,從領班升到部門經理。布若卻成長不快。終於有一天,布若向總經理提出辭呈,並抱怨總經理用人不公平。
總經理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讓布若把愛若叫來,給他倆安排了同一個任務:“今天公司會餐,你們去菜市場購買食品材料,愛若你去北郊菜市場,布若你去南郊菜市場。”
布若接到任務後以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南郊市場,轉了一圈之後回來對總經理說:“總經理,南郊市場有土豆賣,可以買嗎?”總經理說:“你應該問公司食堂要什麼食品材料?”“哎呀,我忘記問了。”布若匆忙去問食堂,回答說,就是要買土豆。布若又跑來總經理處說:“食堂就是要土豆。”總經理問:“那裏市場的土豆多少錢一斤啊?”布若跑去南郊市場,半個小時後,布若回來了:“總經理,土豆八毛錢一斤。”“那市場有多少土豆呀?”“哎呀,我又忘記問了!”於是布若又迅速回到了南郊市場。半個小時後,他又回來了,對總經理說:“總經理,那裏的土豆可以裝兩車。”“那咱們需要多少啊?”“哎呀,我還沒有問食堂。”
當布若準備去食堂的時候,愛若不慌不忙地回來了。“總經理,剛才我去了北郊市場處理您交我辦的工作。出發之前,我先去了食堂,得知咱們今天晚上一共需要80斤土豆做菜;北郊市場共有3家賣土豆的,都賣8毛錢一斤,我挑了一家質量最好的,我說需要80斤,他願意以七毛五一斤的價格賣給我;剛才,我已經把土豆運到食堂,準備下鍋了!”然後掏出一張發票,“這是這次買土豆的發票,請過目。”
點評布若和愛若差距主要表現在執行能力的強弱上。從員工個人的角度來看,執行能力缺失影響其職業生涯的發展。執行不隻是一種單純的行為,更是一個係統的方法;執行不是被動地解決某個問題,而是主動地完成一項工作。
二、構成執行力的四要素
執行力講的是管理,而管理的核心是人,所以執行力要討論的核心也是人,確切地說是人如何在具有良好心態的前提下,利用合適的工具,按合理的流程,高效、高質地完成對應崗位的職責。即執行力要素包括心態、工具、角色(職責/崗位)、流程這4個要素。
(一)執行力的第一個要素就是心態要素
在執行過程中,心態要素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康的心態,當他進入社會開始工作的時候,即使用盡種種辦法催其奮進,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心態是影響執行力的內在要素。
吉姆選人
吉姆是戴爾一個分公司的經理,一直以來,他非常注重公司員工個人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有一天,他召集了幾個平時表現不錯的高級主管,對他們說:“我今天有一個新的改製計劃,就是把幾個部門的內部製度融合一下,進行適當的調整和更新。在實行這項工作前,你們幾位主管先用一周的時間到外地的一些大企業做一個全麵調查,然後把你們的意見給我彙報上來,我再根據情況做適當調整。半小時後開始執行!”
這時候,吉姆便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裏觀察這幾位主管的動向,這幾位主管接受任務後,則坐在一起議論紛紛,說這樣做沒必要,又表示這麼多企業要一個一個地調查怎麼可能呢?況且即使我們調查結果出來了,經理也不一定按照我們的調查結果改動原先的計劃呀?總之,就是沒有要去執行任務的意思,隻顧坐在那裏猶豫不決,抱怨。
最後,有一位比較年輕一點的主管走了過來,對其他幾個主管說:“時間已經不早了,我們快點行動吧,反正隻有一周的時間,就當出去長見識了。”這樣幾個人才磨磨蹭蹭地站起來一起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