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迪生的辯證法
愛迪生發明白熾燈竟試過幾千種燈絲,在最後的成功麵前,前幾千次實驗不都是失敗嗎?如果不認識失敗與成功的辯證關係,一次或幾次失敗就使你喪失了創新的自信,談何意誌?據說,當愛迪生在1877年主持燈泡實驗時,已經過去了100多天,實驗的燈絲材料已逾千種之多,而獲得的最佳成績不過8分鍾。愛迪生的助手搖搖頭歎道:“唉!又是一次白費勁。”“怎麼是白費勁呢?這種材料不行我們不用它了,這難道不是成功嗎?”愛迪生從8分鍾的光明中看到了希望,他接著說:“這次用這種材料亮了8分鍾,壽命不是比以前長了好幾倍嗎?既然能亮8分鍾,為什麼就不能亮80分鍾,800分鍾呢?”愛迪生的話說明他懂失敗與成功的辯證法。
點評創造與失敗有天然的姻緣——辯證思維幫助創造者對創造的失敗和挫折進行科學的分析,從而激發勇氣、培養堅韌和堅定的意誌品質。
(二)創新思維培養
井底青蛙
一隻青蛙在兩米深的井底每天爬上3尺,退2尺,請問多少天到達井口?答案:4天。
點評按常規計算青蛙爬上井口需要6天時間,這便是人們常見的思維障礙,人們往往喜歡按思維定式進行思考,不免會陷入思維的誤區。
思維定式是一種按常規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它可以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步驟,縮短思考時間,提高效率。在日常生活中,思維定式可以幫助我們解決每天碰到的90%以上的問題。但是思維定式不利於創新思考,不利於創造。在創新性問題上,我們把思維慣性和思維定勢合起來稱為思維障礙。
在思考有待創新的問題時,要有意識地拋開頭腦中思考類似問題所形成的思維程序和模式,敢於突破思維障礙,開發新思路。
1元到哪兒去了?
有3個學生到一家小旅店住宿,他們準備住1個晚上,每人交了10元錢,老板見是學生,就說:“少收5元吧,退回5元。”服務員拿著這5元心想:5元分給3人不好分,於是自己收起2元,退給每個學生1元,事後服務員自己心中不解:每個學生交9元共27元,自己拿了2元總計29元,可學生給了30元,那1元到哪兒去了?請大家幫他想一想。
點評這屬於偏執型思維障礙,明知這條道路走不通,非要往前闖,直到碰得頭破血流才罷休,不知道及時轉彎子,換個思路。
陶行知處罰學生
陶行知先生在育才學校當校長時,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
一天,陶行知在校園裏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巴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陶行知立即製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王友早早地來到校長室門口準備挨訓。這時,陶行知走過來了。他一看到王友,就掏出一塊糖果遞給他,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了,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驚愕地接過糖果,目不轉睛地看著陶行知。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果遞給王友,說:“這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的時候,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勵你。”
王友更驚愕了,他不知道校長到底想幹什麼。
這時,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王友的手裏說:“我已經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證明你很正直善良,並且有跟壞人作鬥爭的勇氣,應該獎勵。”
王友聽了非常感動,他失聲叫了起來:“校長,你打我吧,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呀!”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又掏出一塊糖果遞給王友,說:“你能正確地認識錯誤,這塊糖果值得獎勵給你。現在我已經沒有糖果了,你也可以回去了。”
點評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最基本形式,是人們進行創新活動的最重要、最起碼的看家本領。陶行知的教育讓王友明白了,不管在什麼時候,都要換個角度想想問題。可見,父母應該教育孩子經常問自己:“要是我處在這種情況下,我會怎麼想呢?又會怎麼做呢?”“我現在應該為他做點什麼,他的心裏會感覺好受一些呢?”這樣,孩子往往會看到問題的另一麵,從而產生寬容的品格。
發散思維的層次性
題目:要求被試者在8分鍾內列出紅磚的可能用途。
某甲回答:蓋房、建倉、建教室、築牆、砌煙囪、蓋廟、鋪路、壘灶。流暢性可得8分,變通性隻得1分,因為僅有一個類別——建築材料。獨特性零分,沒有特別之處,8種用途人人都知道。說明某甲發散思維水平較低,共得9分。
某乙回答:做門檻、壓紙、打狗、搭書架、釘釘子、磨紅粉、做球門。流暢性7分;變通性4分,因為用途有4個類別:材料、工具、武器、顏料;獨特性可得1分,因為“磨紅粉做顏料”是新異的、獨到的。共得12分,比甲的發散思維水平高。
點評發散思維的流暢性反映了速度;變通性反映了靈活;獨特性反映的是本質,不僅代表了發散思維的最高層次水平,更是創新思維的本質性標誌,在創新思維中所起的作用最為明顯。
沒有標準答案
一位外國教師來中國講授“企業管理策略”課。他讓學生們分析一個案例:“阿迪達斯與耐克公司——後來者何以居上”。在介紹了阿迪達斯作為一個赫赫有名的老牌製鞋企業由興至衰的過程和耐克公司作為製鞋業之新星的崛起經過之後,外國教師提出了問題:阿迪達斯的興衰說明了什麼?
學生們紛紛發言,有人說是錯誤估計市場的潛力,沒有及時製定與市場同步發展的策略;有人說是由於沒有強化核心競爭力,總之答案五花八門,各持己見。
外教又問:如果你現在繼任阿迪達斯的總經理,你怎樣使阿迪達斯的市場重新擴大,重振雄風?
此題一出,課堂便像一個爆炸了的油鍋。人人都躍躍欲試,個個人都有宏論高見,新見解層出不窮。當中國學生期望外國教師給出標準答案時,得到的回答是:“沒有標準答案,這種問題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答案。”
點評對於發散性思維來說,怎麼都行是一個根本性的方法論原則。這一原則有兩層含義:其一是理論或觀點的多元性或多樣性。第二是方法與途徑的多元性。堅持怎麼都行這一原則,就不應當去追求標準答案之類的東西。
收斂思維幫了日本人
20世紀60年代勘探、開發的大慶油田,由於政府對外保密,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大慶油田在哪兒,而日本人卻借助收斂思維的分析對大慶油田了如指掌。
日本人首先從中國畫報刊登的鐵人王進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斷出大慶油田在東北三省偏北處,因為相片上的王進喜身穿大棉襖,頭戴大皮帽,背景遍地積雪。接著,他們又從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推斷出油田離鐵路沿線不遠。之後,他們又從《人民日報》的一篇報道中看到這麼一段話:王進喜到了馬家窖,說了一聲:“好大的油海啊,我們要把中國石油落後的帽子扔到太平洋裏去”。據此,日本人判斷,大慶油田的中心就在馬家窖。
那麼,大慶油田什麼時候產油的呢?日本人判斷:1964年。因為王進喜在這一年參加了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而如果不出油,王進喜不會當選為人大代表。
日本人還準確地推算出大慶油田油井的直徑大小和大慶油田的產量,依據是《人民日報》一幅鑽塔的照片和《人民日報》刊登的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把當時公布的全國石油產量減去原來的石油產量,便推算出大慶的石油年產量為3000萬噸,這與大慶油田的實際年產量幾乎完全一致。
有了如此多的準確情報,日本人迅速設計出適合大慶油田開采用的石油設備。當我國政府向世界各國征求開采大慶油田的設計方案時,日本人便一舉中標。
日本人探察大慶油田的過程運用了收斂思維。首先,他們沒有采取秘密刺探的手段,而是從中國的官方資料查明和推算出所需的一切情報;另外,他們搜集秘密情報的思維方法與常人大不相同,是沿著由表及裏的思路搜集有用的公開情報信息,這種搜集信息的方式雖然簡單易行,但卻要求信息分析人員具備較高的思維素質和洞察力,能夠迅速分辨哪些信息有用哪些信息無用,哪些信息是真的哪些信息是假的。
點評收斂思維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是盡可能地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把眾多的信息和解決問題的可能性逐步引到符合條理化的已有程序的邏輯思維中去。
一塊粘膠解決火箭難題
在研究使用固體火箭發動機的火箭時,曾遇到一個難題:當火箭升空超過一定高度時,火箭會因發動機推力改變而失去控製,離開預定方向,甚至發生火箭爆炸。經過地麵模擬試驗,終於發現,火箭超過一定高度,氣溫急劇下降,固體燃料發生裂紋而不能順利地燃燒,導致失控或爆炸。問題找到了,如何解決卻一時找不到辦法。因為固體燃料是澆注而成的圓柱形石塊,怎樣才能使之受冷不裂?一位研究人員從一小孩用粘膠粘蟬的做法中受到啟發,心中一動:如將粘膠摻入固體燃料,把易裂的燃料粘成一個整體結實的燃料柱,不就不會產生裂紋了嗎?這一奇妙的想象竟使一個技術難題迎刃而解。
點評想象是創新思維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創造主體有超人的科學預見、豐富的想象、大膽的科學假說,其中想象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想象是發明、發現以及其他各種創新活動的泉源。
折疊式手鋸
你見過像折刀一樣的手鋸嗎?它有一個可容鋸片的套,鋸片折疊後可藏入套中,這種手鋸不僅安全,可避免不小心碰傷人,而且長度變短,攜帶方便,鋸套還可作鋸柄使用。然而啟發這一發明靈感的竟是一把普通的鉛筆折刀。一次,發明者的手鋸碰傷一兒童,引發了他長期的思考,正當他百思不得其解時,偶見自己削鉛筆的折刀,遂豁然開朗,發明了這種折疊式的手鋸。
點評憑直覺獲取靈感的能力,是創新思維能力的一個既神奇又重要的構成。
點評在觀察中,善於觀察到一般人不易發現或容易忽略的那些東西,是創造者可貴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