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例:三國時期曹衝在5歲的時候利用水的浮力用石塊稱大象的重量,是應用了找到替代物品,化整為零然後零存整取的思維方法;
電話的原理就是先把聲音信號轉換成電磁信號再轉換成聲音信號;
醫學上對人體病理的研究是先研究動物如猴子、白鼠等,找到規律,再用於人體研究。
(2)缺點逆用法:就是利用事物的缺點進行創新的方法。
①原理:萬事萬物都有兩麵性,利弊共存,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是這個道理。沒有垃圾,隻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
②實施步驟:首先是要發現事物可利用的缺點。在發現可利用的缺點後,緊接著是分析缺點,認清其本質,研究利用缺點的方法。
舉例:臭豆腐。
4.列舉法
1)缺點列舉法
通過挖掘設想(產品)缺點而進行創新的方法。
舉例:盡可能多地列舉出玻璃杯的缺點:容易碎;比較滑;盛開水後手摸上去很燙手;容易沾上髒物;有了小缺口會劃破手;容易翻倒;活動時帶在身邊不方便;倒上熱水後很容易涼;成套的玻璃杯花色相同,喝水人稍不注意就分不清自己所用的杯子;有些鼻子較高的人用普通玻璃杯喝水,杯沿壓著鼻子會感到不舒服……
2)希望點列舉法
從人們的希望出發進行創新的方法,從形態、顏色、重量、體積、材質、功能、個性、健康、節能、環保、便捷、智能等方麵入手。
舉例:牛肉味西紅柿;蝦味醬油。
5.聯想法
1)類比法
類比法的實施分為:類比聯想是從類似的其他事物中受到啟發而解決問題。類比思維一是異中求同,一是同中求異,包括直接類比、仿生類比、因果類比、對稱類比。
(1)直接類比:根據原型的啟發,直接將一類事物的現象或規律用到另一類事物上。如魚骨—針、酒瓶—潛艇。
(2)仿生類比:類比生物結構、功能或原理而產生新成果。如抓鬥、電子蛙眼、蜻蜓、電子警狗。
(3)因果類比:這是根據某一事物的因果關係推出另一個事物的因果關係,從而產生新成果。
如浴池水流旋向(北半球逆時針)推斷出台風的旋向;由扣酒桶到扣診法(奧地利醫生)。
(4)對稱類比:這是利用對稱關係進行類比而產生新成果。如正電—負電、女式化妝品—男式化妝品。
2)移植法
移植法是指把某一事物的原理、結構、方法、材料等轉到當前研究對象中,從而產生新成果的方法。
移植法的實施分為:原理移植、結構移植、方法移植、材料移植。
(1)原理移植:就是將某種科學技術原理轉用到新的研究領域。如電子語音合成技術使用在賀年卡上、汽車倒車提示器上、公交車上、玩具上、嬰兒尿布上。
(2)結構移植:就是將某事物的結構形式和結構特征轉用到另一個事物上,以產生新的事物。如拉鏈用在衣服、褲子、鞋子、被子、包、外科手術(快10倍)。
(3)方法移植:就是將新的方法轉用到新的情景中,以產生新的成果。如香港一集團的老總根據參觀荷蘭的“小人國”——荷蘭風光的縮影,建成了“錦繡中華園”,年收入1000萬元。
(4)材料移植:亞硫酸鋅具有白天能吸收光線、夜間發光的特性,有人用它製造電器開關、夜光工藝品、夜光航標燈、夜光門牌、廣告牌等。
3)綜攝法
綜攝法通過已知的東西做媒介,將毫無關聯的、不相同的知識要素結合起來,來打開“未知世界的門扉”,勾起人們的創造欲望,使潛在的創造力發揮出來,產生眾多的創造性設想,如禁止吸煙標誌。
日本南極探險隊用冰來做管子
日本有一個南極探險隊,準備在南極過冬,他們打算把船上的汽油輸送到基地,但遇到一個大難題:輸油管不夠長,汽油無法從科學考察船中送到基地,這如何是好?大家都心急如焚。
“不妨用冰來做管子試一試。”隊長西崛榮三郎突發奇想。南極氣溫極低,到處都是冰天雪地,稱得上滴水成冰。用冰做管子當然不成問題。但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使冰成為管子的形狀而又不破裂滲漏。
西崛榮三郎接著聯想到醫療上使用的繃帶,他設想,把繃帶纏在鐵管子上,然後在上麵澆水,待水結成冰後,再抽出鐵管,這樣不就能做成冰管子了嗎?一試,果然獲得了成功。
他們把做好的冰管子一截一截地連接起來,需要多長就能接多長,就這樣,在人跡罕至的南極解決了輸油管的大問題。
點評這不就是利用外物來啟發思考、激發靈感解決問題的例證嗎?
6.智力激勵法(頭腦風暴法)
1)定義
智力激勵法,又叫頭腦風暴法、腦轟法、暢談會法、群論法。
頭腦風暴法是美國創造學之父奧斯本在20世紀30年代創立的。在韋氏國際大字典中被定義為:一組人員通過開會方式對某一特定問題出謀獻策,群策群力解決問題。由其英文單詞首字母(Brain·Storming),又稱為BS法。
2)智力激勵法——實施原則
自由暢想原則:強調的是自由。
延遲評價原則:強調的是發言時不要評價。
以量求質原則:強調的是設想的數量。
綜合改善原則:強調的是完善設想。
限時限人原則:強調的是會議的時間和人數。
3)智力激勵法——實施步驟
第一,準備階段;
第二,熱身活動;
第三,明確問題;
第四,自由暢談;
第五,加工整理;
第六,評價和發展。
4)智力激勵法使用的範圍
激勵法適合於解決那些比較簡單、嚴格確定的問題,比如研究產品名稱、廣告口號、銷售方法、產品的多樣化研究等,以及需要大量的構思、創意的行業,如廣告業。
三、任務小結
無論是對自然之謎的探索,還是對生命現象的尋覓;無論是對社會總問題的思索,還是對人生意義的追尋;生活的任何領域都需要創新的眼睛,生命的任何一步都呼喚著創新的智慧。人們每一次創新都離不開創新意識,離不開創新思維,更離不開創新技法的運用。創新思維是人的創新能力形成的核心與關鍵。沒有創新思維,就沒有創新活動。創新意識形成創新思維的人格保證,是創新思維的動力源泉,創新技法的應用既可直接產生創造、創新成果,同時也可啟發人的創新思維。可以提高人們的創造力、創新能力和創造、創新成果的實現率。
創新者的基本素養
創新者的基本素養包括:創新的核心信念、思維方式、創新人格以及創新潛能開發和意誌品質等。
(一)創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
創新者的十大核心信念是美國沃特·斯塔普斯歸納出來的所有巔峰人士所共有的核心信念。
(1)傑出的創新者不是天生的,是靠努力成就的。
(2)你命運的主宰性力量就是你所從事的思考。
(3)你被賦予力量去創造自己的未來。
(4)每次逆境都會令你收益良多。
(5)你的每個信念都是一種選擇。
(6)除非你接受失敗,並把它看成是不可改變的現實而停止努力,否則你永遠也不可能被擊倒。
(7)你至少在生活中某一領域裏會擁有出類拔萃的能力。
(8)你取得成就的真正限製是你自己加上去的。
(9)沒有高度的責任感就不可能有巨大的成功。
(10)要實現任何有價值的目標都需要別人的支持。
(二)創新者的基本素養
(1)健康的心理指創新者對客觀事物有正確的認知和良好的心態。
據調查,我國心理健康的人占9.5%;有心理疾病的人占6%;有心理問題的人占84.5%。
(2)良好的自信指創新者對自己的能力與水平的恰當認同與相信。
自信是創新成功者的第一要素;
自信是創新成功者的力量源泉;
自信是自我心中的太陽。
(3)靈活的思維指創新者在追求目標過程中不受思考角度的影響。
思維是創新成功者的核心關鍵要素;
思維是人獲得幸福的彩橋;
思維是人類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思維是人類走向文明的使者。
(4)強烈的創新意識指創新者的思想係統中彌散浸潤著的思新求變的意向與衝動。
它具有價值性、取向性和社會性。
(5)明確的目標指創新者對未來自我有清楚的設計與追求,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理想目標要清晰;理想目標要可行;理想目標要有價值。
(6)恒久的耐心指創新者在追求目標創新過程中,始終保持對目標實現的高度期待。
耐心是一種境界;耐心是一種靜態追求;耐心是一種品質;耐心是創新者的核心要素。
(7)堅強的意誌指創新者為達目標而克服各種困難的心理狀態。
意誌是人與動物的區別之一;意誌是人成功的必備品質;意誌是創新者的核心要素。
(8)坦誠的合作意識指創新者為實現目標能與他人真誠合作的心態與理念。
合作是成就大業的關鍵要素;合作是創新者的良好品德;合作是人的文明的表現。
(9)獻身精神指創新者對新事物中蘊涵真理的無私熱愛與忘我追求。
獻身精神是人類的至高境界;獻身精神是創新成功者的崇高品德;獻身精神是創新者的核心要素。
(三)如何提高創新者的基本素養
提高創新者基本素養的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方法是認清“三個自我”,並按照“三個自我”研究的成果去實踐,隻要你堅持並轉化為自己內在的東西,就會極大地提升你的創新能力。
三個自我就是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
1.自我研究
全部的思維都產生於自我概念。世界上的所有事物,包括概念都取決於自我認可、認知、讚同和吸納以及抵製、反對、拒絕和取消。它會確定你的方向和資源。
自我研究是人一生中最關鍵、最核心的命題。
2.自我表象
它是指你采取關於自己信念係統和它所產生的對等的思維形象。
自我表象是人類行為的關鍵。它設定了個人成就的界限。
自我表象可以確立兩條原理:一是每個人都生活在自我表象的設定範圍之中;二是每個人都可能、都應該改變和提升自我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