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4)(1 / 3)

3.自我暗示

暗示是以兩種不同方式“自我給予”的。它可能是從有意識的自我流動到有潛意識的自我,這是學習過程的一部分;或從潛意識的自我流動到有意識的自我,這代表以前所學導致的習慣性思維。

自我暗示對個人狀態有深刻的影響,同時會影響個人行為和表現。

自我暗示應實行簡潔、積極、信念、理想和感情五原則。

總之,自我研究、自我表象、自我暗示是開發人的潛能的3把金鑰匙,能產生巨大的能量,並能成為改變你的世界的公式。

“三個自我”是操之在我最具體、最深刻的表現,也是創新之魂永駐創新主體的表現。

任務3溝通能力培養

遊戲導入:測一下你的溝通能力

(1)你跟新同學打成一片一般需要多少天?

A.1天B.1個星期C.10天甚至更久

(2)當你發言時有些人起哄或者幹擾,你會:

A.禮貌地要求他們不要這樣做B.置之不理C.氣憤地走下台

(3)上課時家裏有人來找你,恰好你坐後排,你會:

A.悄悄地暗示老師,得到允許後從後門出去

B.假裝不知道,但心裏很焦急,老走神

C.偷偷從後門溜出去

(4)放學了,你有急事要快點走,而值日的同學想讓你幫忙打掃教室,你會:

A.很抱歉地說:“對不起,我有急事,下次一定幫你。”

B.看也不看地說:“不行,我有急事呢!”

C.故意聽不見,跑出教室

(5)開學不久你就被同學選為班長,你會:

A.感謝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持,並表示一定把工作做好

B.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隻是要求自己默默地把工作做好

C.覺得別人選自己是別有用心,一個勁地推托

(6)有同學跟你說:“我告訴你件事兒,你可不要跟別人說哦……”這時你會說:

A.“哦!謝謝你對我的信任。我不是知道這件事的第二個人吧?”

B.“你都能告訴我了,我怎能不告訴別人呢?”

C.“那你就別說好了。”

(7)老師布置你和另一位同學一起完成一項任務,而這位同學和你不怎麼友好,你會:

A.大方地跟他(她)握手:“今後我們可是同一條船上的人哦!”

B.勉強接受,但工作中絕不配合

C.堅決向老師抗議,寧可不做

(8)你和別人為一個問題爭論,眼看就要鬧僵了,這時你會:

A.立即說:“好了好了,我們大家都要靜一靜,也許是你們錯了,當然,也有可能是我的錯。”

B.堅持下去,不贏不休

C.憤然退場,不歡而散

計分方法:選A計3分,選B計2分,選C計1分。

測試結果:8-12分表明你的溝通能力較低。由於你對溝通能力的重視不夠,而且也沒有足夠的自信心,導致你在成長的道路上,一些機遇常常與你擦肩而過。你應該以輕鬆、熱情的麵貌與同學進行交流,把自己看做集體中的一員。同時,對別的同學也不可存在任何偏見。經常與人交流,取長補短,改變自己拘謹封閉的狀態。記住:溝通能力是成功的保證和進步的階梯。13-19分表示你的溝通能力較強,在大多數集體活動中表現出色,隻是有時尚缺乏自信心。你還需加強學習與鍛煉。20-24分表明你的溝通技能很好。無論你是學生幹部還是普通學生,你都表現得非常好,在各種社交場合都表現得大方得體。你待人真誠友善,不狂妄虛偽。在原則問題上,你既能善於堅持並推銷自己的主張,同時還能爭取和團結各種力量。你自信心強,同學們都信任你,你可以使你領導的班級充滿團結和諧的氣氛。

一、溝通的定義

所謂溝通就是人們進行思想交流,以取得彼此的了解、信任,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種活動,是達到目標、滿足需要、實現抱負的重要手段;是為了設定的目標,將信息、思想和情感在個人或群體間傳遞,並達成共同協作的過程。

兩組調研數據

美國著名學府普林斯頓大學對一萬名調研對象進行分析的結果顯示:“智慧”“專業技術”和“經驗”隻占成功因素的25%,75%決定於良好的人際溝通。

哈佛大學就業指導小組1995年調查結果顯示,在500名被解職的人中,因人際關係不良而導致工作不稱職者占82%。

點評在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些人從逆境中披荊斬棘走出來,而有些人卻在困難麵前倒下去,從此一蹶不振?更有甚者,還會走向自暴自棄和死亡!這裏的差別就在於:有些人有很好的溝通能力,有良好的人脈關係,機會和運氣就會處處光顧;而有的人缺乏溝通能力,沒有好的人脈關係,人生因而處處碰壁。可以說,溝通能力是現代社會一個人擁有的核心競爭力。

二、溝通的方式

以溝通的媒介劃分,可以分為語言溝通、書麵溝通、非語言溝通。

語言溝通:日常所說的交談,是一種直接和簡單的溝通方式,它是指信息的發出者通過說話的方式將信息傳遞出去,而信息接收者通過聽覺來接受信息後做出反饋的過程。在語言溝通的過程中,要掌握好聽、說、問3個環節的技巧。

書麵溝通:溝通者覺得通過麵對麵沒有辦法進行溝通,或者用語言溝通會出現障礙時,就可采用書麵溝通的方式。書麵溝通的形式包括信件、報告、備忘錄、組織內發行的期刊、公告及其他傳遞書麵文字或符號的手段。

非語言溝通:通過身體動作、體態、語氣、語調、空間距離等方式傳遞信息。

200米以內不允許用電話

一家著名的公司為了增進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和情感交流,規定在公司內部200米以內不允許用電話進行溝通,隻允許麵對麵的溝通,結果產生了非常好的效果。公司所有員工之間的感情非常融洽,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的IT公司和一些網站公司,它有非常好的溝通渠道:Email、電話、因特網,但忽略了最好的溝通方式:麵談。致使在電子化溝通方式日益普及的今天,人和人之間的了解,信任和感情已經非常淡化了。所以,不論作為一個溝通者或作為一個管理者,你一定不要忘記使用麵談這種方式進行溝通。

點評實驗證明,7%的信息溝通取決於語言用詞,38%的信息溝通取決於語音音質,55%的信息溝通取決於眼神、手勢、雙方距離等非語言因素。因此,最好的溝通方式是麵對麵的溝通。

很多人都知道身體語言在溝通中的作用。但是,要恰如其分地運用身體語言還是有一定的困難。要明確的是,同樣的身體語言,如果是不同性格的人做出的,它的意義很有可能是不一樣的。另外,同樣的身體語言在不同的語境中的意義也是不一樣的。因此,不但要了解身體語言的意義,而且要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要站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善於從對方不自覺的姿勢表情或神態中發現對方的真實想法,千萬不要武斷地下結論。

單向溝通的危險

某公司早晨上班,發現小王請假沒來。一打聽,A說:“小王病了,好像還挺重的。”再問,B回答說:“小王病重,好像住醫院了。”之後又有人問:“小王怎麼沒來?”C說:“小王住進醫院,好像病危了。”再往下問,D說:“小王病危,好像快死了。”而事實上,小王隻是打了個噴嚏而已。

點評這樣一個過程,在我們生活中經常碰到。這就是單向溝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被扭曲,產生了偏差。有效的溝通,不但要有向前的渠道,而且要有回來的渠道,形成溝通的回路,才能夠抗幹擾。

溝通的3個行為

一家著名的公司在麵試員工的過程中,經常會讓10個應聘者在一個空蕩的會議室裏一起做一個小遊戲,很多應聘者在這個時候都感到不知所措。在一起做遊戲的時候主考官就在旁邊看,他不在乎你說的是什麼,也不在乎你說的是否正確,他是看你這3種行為是否都出現,並且這3種行為是按一定比例出現的。如果一個人要表現自己,他的話會非常的多,始終在喋喋不休地說,可想而知,這個人將是第一個被請出考場或者淘汰的一個人。如果你坐在那兒隻是聽,不說也不問,那麼,也將很快被淘汰。隻有在遊戲的過程中你說你聽,同時你會問,這樣就意味著你具備一個良好的溝通技巧。

點評當我們每一個人在溝通的時候,一定要養成一個良好的溝通技巧習慣:說、聽、問3種行為都要出現,並且這三者之間的比例要協調,如果具備了這些,將是一個良好的溝通。

鬆鼠問倒猴子

猴子讀了《西遊記》之後,非常崇拜孫悟空,經常自豪地對別的動物說:“你知道嗎,孫悟空很厲害,無所不能。”

有一次,猴子對鬆鼠再次提起此事,鬆鼠忍不住反問道:“孫悟空能造出一個它自己都拿不動的金箍棒嗎?”

猴子頓時啞口無言。

點評在上述案例中,鬆鼠運用發問的方式,使猴子的觀點不攻自破。在溝通的過程中,我們要善於發問,根據對方的問題,找出其漏洞,讓對方不攻自破。

答非所問

某地著火了,當事人立即撥通了消防隊的電話。

消防隊:“哪裏著火了?”

報警人:“我家。”

消防隊:“我是問在什麼地方?”

報警人:“在廚房。”

消防隊:“我是說我們怎麼去?”

報警人:“你們不是有消防車嗎?”

點評故事中報警人的回答顯然沒有提供給消防隊員足夠的信息,以便消防隊員快速地解決所麵臨的問題。所以,傾聽不僅需要具備一定的傾聽技巧,還應該站在對方的問話角度,理解對方的想法,從而達到順暢的溝通。

林肯的幽默

南北戰爭時,林肯要求各司令官發到白宮來的報告務求詳實。麥克利蘭將軍是一個急性子,接到這道命令著實有些受不住,於是馬上發電報到白宮,電報稱:“林肯大總統鈞鑒:俘獲母牛6頭,請示處理辦法。——麥克利蘭。”林肯接到麥克利蘭將軍的電報後,馬上給他回了一封電報。“麥克利蘭將軍勳鑒:電悉。所俘母牛6頭,擠其牛乳可也。——林肯”。

點評林肯從電報中讀出了麥克利蘭的情緒,那給一個什麼樣的反饋才能平息他的不滿呢?林肯很聰明,用他那慣有的幽默巧妙地化解了對方的怨氣。

三、任務小結

溝通能力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現代職業人士成功的必要條件。學習溝通技巧,將使你在今後擇業、工作、生活中遊刃有餘。溝通一定是雙向的,有效的溝通需要我們加強表達的技巧、發問的技巧、傾聽的技巧、準確反饋的技巧。我們要明白溝通的基本問題是心態,溝通的基本原理是關心,溝通的基本要求是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