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職業核心能力培養(4)(2 / 3)

有效溝通的基本步驟

事先準備→確認需求→闡述觀點→處理異議→達成協議→共同實現。

假如你要進行工作彙報,請列舉出你彙報工作情況的幾個步驟,對照有效溝通的六步驟,你缺少了哪些步驟?為什麼?你認為這些步驟是如何影響溝通效果的?

1.步驟一:事先準備

在工作中,我們需要提前準備下麵一些內容。

1)設立溝通的目標

這非常重要,我們在與別人溝通之前,心裏一定要有一個目標,明確自己希望通過這次溝通達到什麼目的。毫無目的地交流叫做聊天,不是溝通。

2)製訂計劃

有了目標就要有計劃,先說什麼,後說什麼。如果情況允許,列一個表格,把要達到的目的、溝通的主題、方式以及時間地點對象等列舉出來。

機會總是等待那些有準備的頭腦。

3)預測可能遇到的爭端和異議

首先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其次還要根據具體情況對其可能性進行詳細的預測。

4)對情況進行SWOT分析

運用著名的SWOT分析,明確雙方的優勢劣勢,設立一個合理的、大家都能接受的目標。

在事先準備過程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準備目標。雙方都有一個目標時,才容易通過溝通達成一個協議。因此,在與別人溝通麵談時,首先要說:我這次與你溝通的目的是……

2.步驟二:確認需求

1)確認需求的三步驟

第一步:積極聆聽。要用心和腦去聽,要設身處地地去聽,目的是了解對方的意思。

第二步:有效提問。通過提問更明確地了解對方的需求和目的。

第三步:及時確認。當你沒聽清楚,或者沒有理解時,要及時溝通,一定要完全理解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做到有效溝通。

我們在溝通過程中,首先要確認對方的需求是什麼。如果不明白這一點就無法最終達成共同的協議。要了解對方的需求,就必須通過提問來達到。溝通過程中有3種行為:說、聽、問。提問是非常重要的行為,可以控製我們溝通的方向,談話的方向。

要掌握提問的技巧,必須明確地區分問題的兩種類型。

2)問題的兩種類型

問題的兩種類型:

開放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

自檢

你認為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的區別是什麼?請列舉出你工作過程中的開放式問題和封閉式問題。

舉個簡單的例子說明二者的不同之處:

封閉式問題:會議結束了嗎?我們隻能回答結束了或者沒有。

開放式問題:會議如何結束的?對方可能會告訴你許多信息,會議是幾點到幾點,達成了什麼協議等。

(1)兩種類型問題的優劣比較。

①封閉式問題:可以節省時間、控製談話的氣氛;不利於收集信息。

②開放式問題:收集信息全麵、談話氣氛輕鬆;浪費時間,容易偏離主題。

(2)幾個不利於收集信息的提問。

少問為什麼。盡量少問為什麼,可以用其他的話來代替,如你能不能說得更詳細些?這樣對方的感受會更好一些。

少問帶引導性的問題。如難道你認為這樣不對嗎?這樣的問題會給對方不好的印象,也不利於收集信息。

多重問題。就是一口氣問了很多問題,對方不知道如何去下手,這也同樣不利於收集信息。

3)積極聆聽技巧

請判斷下麵的情況是不是積極聆聽的:

當別人在講話時,你在想自己的事情;

一邊聽一邊與自己的觀點對比,進行評論。

我們聆聽的目的是理解而不是評論。當你處於這種情況的時候,就不可能聽到準確的信息。

那麼積極的聆聽技巧有哪些呢?

(1)傾聽回應。當你在聽別人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有一些回應的動作。如“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不錯!”在聽的過程中適當的點頭或者其他的一些表示你理解的肢體語言,也是一種積極的聆聽,也會給對方非常好的鼓勵。

(2)提示問題。就是當你沒有聽清楚的時候,要及時提問。

(3)重複內容。就是在聽完了一段話的時候,要簡單地重複一下內容。其實這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表示你認真聽了,還可以向對方確認你所接受到的信息是否準確。

(4)歸納總結。在聽的過程中,要善於將對方的話進行歸納總結,更好地理解對方的意圖。

(5)表達感受。要養成一個好的習慣,要及時地給對方以回應,表達感受,比如說:“非常好,我也是這樣認為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聆聽技巧。

3.步驟三:闡述觀點

1)表達技巧舉例

(1)說“我會……”以表達服務意願。

許多人聽到“我盡可能……”後,會感到很生氣,因為他不知道“盡可能”有多大的可能。但當他們聽到“我會……”後,就會平靜下來,因為你表達了你明確的幫助意願,以及你將要采取的行動計劃,對方就會滿意。

通過使用“我會……”這一技巧,你自己也能從中受益。當你說“我會……”,而且列出了你要采取的步驟時,你就給了自己一個好的開端,你的腦子裏會明確自己所必須采取的行動。

(2)說“我理解……”以體諒對方情緒。

對方需要理解並體諒他們的情況和心情,而不要進行評價或判斷。

(3)說“你能……嗎?”以緩解緊張程度。

①消除人們通常聽到“你必須……”時的不愉快。

②避免責備對方“你本來應該……”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③保證對方清楚地知道你需要什麼。

④什麼時候使用“你能……嗎?”

*急於通知對方的時候;

*原來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

(4)說“你可以……”來代替說“不”。

①會得到別人的諒解。

②可以節省時間。

③令工作更容易。

④什麼時候使用“你可以……?”

*不能完全滿足對方要求,但還有別的辦法;

*可能立刻幫不上忙,但想表達真誠的服務意願;

*對方不明確需要時,以建議激發其思路。

2)FAB原則

在表達觀點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FAB原則。F就是Feature,即屬性;A就是Advantage,即優勢;B就是Benefit,即利益。

在闡述觀點的時候,對方更容易懂,容易接受。

自檢

利用FAB原則,向客戶介紹你公司的產品。

Feature-Advantage-Benefit最終效果

4.步驟四:處理異議

在溝通中遇到異議時,可以采取一種借力打力的方法。這種方法不是要強行說服對方,而是用對方的觀點去說服對方。

在溝通中遇到異議時,首先要了解對方的某些觀點,然後找出其中對你有利的一點,再順著這個觀點發揮下去,最終說服對方。

說服

在保險業,客戶說:“我收入少,沒有錢買保險。”業務員卻說,“正因為你收入少才需要買保險啊,以便從中獲得更多的保障。”

服裝業客戶說:“我這身材穿什麼都不好看。”銷售人員說:“就是因為這樣,你才需要設計,來修飾你身材不好的地方。”

5.步驟五:達成協議

一定要注意:是否完成了溝通,取決於最後是否達成了協議。

在達成協議的時候,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麵:

(1)感謝:要發現別人的支持,並要表示感謝。

(2)讚美:積極轉達外部的反饋意見。

(3)慶祝:願與合作夥伴、同事分享成功;對合作者的傑出工作給以回報。

6.步驟六:共同實施

在實際工作中,任何溝通的結果僅僅意味著一個工作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自檢

檢查溝通過程是否按照計劃或為什麼不能按計劃進行。

遊戲導入:測測你的時間管理能力

下麵的每個問題,請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如實地給自己評分。

(A)從不;(B)有時;(C)經常;(D)總是

(1)我在每個工作(學習)日之前,都能為計劃中的工作(學習任務)做些準備。

(2)凡是可以往後推的工作(學習任務),一般都有推後的想法和做法。

(3)我利用工作(學習任務)進度表來書麵規定工作任務(學習任務)與目標。

(4)我盡量一次性處理完畢每份資料。

(5)我每天列出一個應辦事項清單,按重要順序來排列,依次辦理這些事情。

(6)我盡量回避幹擾電話、不速之客的來訪,以及與工作(學習任務)無關的事情。

(7)我試著按照正常節奏變動規律曲線來安排我的工作(學習任務)。

(8)我的日程表留有回旋餘地,以便應對突發事件。

(9)當其他人想占用我的時間,而我又必須處理更重要的事情時,我會說“不”。

(10)當天工作(學習任務)沒有完成時,我會經常拖到明天,沒有日事日畢。

計分方式為:選擇“從不”為0分,選擇“有時”記1分,選擇“經常”記2分,選擇“總是”記3分。

結論:0-12分:你自己沒有時間規劃,總是讓別人牽著鼻子走。

13-17分:你試圖掌握自己的時間,卻不能持之以恒。

18-22分:你的時間管理狀況良好。

23-27分:你是值得學習的時間管理典範。

一、什麼是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就是用技巧、技術和工具幫助人們更有效地運用時間完成工作,實現目標的過程,是對時間進行計劃、監督、評估的過程,是用最短的時間達成最有價值的目標,實現均衡的人生。時間管理並不是要把所有事情做完,而是更有效地運用時間。時間管理的目的除了要決定你該做些什麼事情之外,另一個很重要的目的也是決定什麼事情不應該做;時間管理不是完全的掌控,而是降低變動性。時間管理最重要的功能是通過事先的規劃,作為一種提醒與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