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更替情緒
即通過建立新目標來代替未能實現或遭受挫折的原目標。在一定意義上補償方式有益於戰勝挫折,以建立健康的心境。同時補償過程中,很多人往往會產生過激情緒,而人的過激情緒往往是創造天才的萌芽表現。所以,學會將自己的某些情緒和頭腦中的瞬間靈感聯係起來,利用它作為自己從事某種創造性活動的動力,這是很有意義的。
6.同情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憤怒、憂愁、懼怕等情緒是弊多利少的有害情緒,而喜愛、歡快則有益於身心健康,盡力地發展自己愛的情緒或同情心就可以起到消融消極情緒、化幹戈為玉帛的效果。比如,當別人使你不高興的時候,如果你能體諒他的處境,覺得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這種同情心就可以消除或降低你的消極情緒。受了委屈卻又能理解別人、同情別人,這在某種程度上不僅反映著一個人的修養層次,同時也能使自己心平氣和。
7.幽默
研究表明,幽默可以起到緩解人與人之間緊張關係的作用。它可以冰釋誤會,活躍氣氛,和緩難堪,減輕焦躁,可以使陌生者變得相近,懷疑者消除疑慮,戒備者彼此信任,可以使生活充滿樂趣,可以使大家共同受益。當然,自我調適的方法還有很多,如環境調節法、廣交朋友法、自我安適法等。這些都是應變的一些方法,但最主要的還是要樹立遠大理想,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平時就應注意培養良好的品質,磨煉堅強的意誌,用各種感官去接觸社會,多方麵體驗生活,培養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隻有這樣,才能在擇業的重要關頭,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和健康的心理。
任務3搜集信息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對應屆畢業生來說,麵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誰能獲得更多更有效的就業信息,誰就將贏得擇業的主動權。
一、就業信息搜集的基本原則
畢業生在搜集信息時,既要做到高質高效、準確無誤,又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因而要求畢業生在收集就業信息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明確擇業方向不能無的放矢,切合自身實際反對脫離自己專業、自身特點等,否則就會適得其反,事倍功半。
(一)準確性原則
準確性要求信息所反映的情況必須真實、可信。就業信息是否準確,是擇業人員做出決斷的關鍵環節,信息不準確,會給擇業工作帶來決策上的失誤。
海南建省前夕,各地得到海南經濟特區需要大量人才的信息,於是許多大學生紛紛前往,掀起了“百萬大軍下海南”的高潮。其實這種信息是不準確的。因為海南建設伊始,許多工作還未開展,所需人員無論是從數量上還是從專業上都是有限度的,由於信息不準確、不全麵,大部分人乘興而去,敗興而歸。
(二)時效性原則
時效性是信息本身的重要特性之一,隻有在規定的時間內有效。而就業信息的時效性則更強,即在就業信息發布的有效期限內,如果招聘單位完成了招聘計劃,已經與應聘者達成協議,那麼就業信息自然就失效了。
浙江某單位向學校發布了要來校招聘大量人才的信息,校就業指導中心迅速公布並電話通知了各學院,各學院反應不一,有的學院書記親自打電話與對方聯係,推薦自己符合條件的畢業生,有的則主動邀請對方到學院來選畢業生,有的則用特快專遞寄出了學生的推薦材料。而與此同時,部分同學卻在等待麵試通知,認為反正該單位要來校招聘,等來了再投材料也不遲。後來,這家單位真的來了,人事部門負責人卻非常抱歉地說:“真對不起,其實,我們幾天前就已到貴校,但剛跨進貴校校門,就被貴校某學院盛情‘攔截’而去,晚上住在貴校招待所,聞訊而來的畢業生一撥又一撥,結果我們的計劃提前錄滿了。”在場的畢業生後悔不已,機會就這樣在等待中錯過了。
(三)針對性原則
隨著人才市場的發展,就業信息日益豐富,如果在信息搜集中不注意適用性,那麼就可能在眾多的就業信息中把握不住方向,從而捕捉不到真實的、有價值的信息,這就要求畢業生在搜集就業信息時,必須充分結合本校特色、本專業特點。
(四)係統性原則
就業信息的搜集要求具有係統性、連續性。因為許多就業信息的獲得並不是空想,許多時候得到的信息是零碎的,這就要求畢業生善於將各種相關的信息積累起來,然後經過加工、提煉,形成一種能客觀、係統地反映當前就業市場、就業政策、就業動向的就業信息,從而為自己擇業提供更可靠的依據。
(五)計劃性原則
作為信息搜集者來說,首先必須製訂信息搜集計劃,明確信息搜集的目的,隻有明確了目的,就業信息搜集才有方向,才能發揮信息搜集的主動性;其次分清所需就業信息的內容範疇,是有關就業政策的,就業動向的,還是有關用人單位需求信息的,要做到有的放矢;最後選擇信息搜集的方法和渠道。方法是達到目的的手段,方法正確,就可以在信息搜集過程中少走彎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方法選擇上,要注意與就業信息內容相一致,有些信息必須通過謹慎的實地調查方可納入,有的信息需要通過查閱資料、文獻獲得。
二、就業信息搜集的內容
(一)搜集就業政策和相關規定
(1)了解國家就業方針、原則和政策及相關的就業法律法規。它是畢業生就業的出發點和歸宿,是不能違背的。畢業生隻能在國家就業方針、原則和政策所規定的範圍內,根據個人的情況選擇職業。作為畢業生,必須清楚地了解就業法規、法令,學會用法律來保護自己。
(2)地方的用人政策。如北京市各縣、區招聘的政策、人事代理政策、落戶政策等。
(二)搜集供求信息
(1)當年畢業生總的供求形勢,即本地區與自己同時畢業的學生有多少,而用人單位的需求有多少;是供大於求,還是求大於供,或者兩者基本平衡,哪些專業緊俏,哪些專業供大於求。
(2)用人單位的信息。在選擇單位時,往往會出現這樣一些錯誤:對用人單位情況不甚了解,於是在擇業時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如隻挑城市而不問用人單位的性質、業務範圍;還有的隻圖單位名稱好聽就盲目拍板等,這些都是片麵的。那麼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對用人單位有比較客觀的評價,關鍵在於掌握用人單位的信息。
三、就業信息搜集的方法
(一)全方位搜集法
把與你的專業有關聯的就業信息統統搜集起來,再按一定的標準進行整理和篩選,以備使用。這種方法獲取的就業信息廣泛,選擇的餘地大,但較浪費時間和精力。
(二)定方向搜集法
根據自己選定的職業方向和求職的行業範圍來搜集相關的信息。這種方法以個人的專業方向、能力傾向和興趣特長為依據,便於找到更適合自己特點、更能發揮作用的職業和單位。需要注意的是,當你選定的職業方向和求職範圍過於狹窄時,有可能大大縮小你的選擇餘地,特別是你所選定的職業範圍是競爭激烈的“熱門”工作時,很可能給你下一步的擇業帶來較大困難。
(三)定區域搜集法
根據個人對某個或某幾個地區的偏好來搜集信息,而對職業方向和行業範圍較少關注和選擇,這是一種重地區、輕專業方向的信息搜集法,按這種方法搜集信息和選擇職業,也可能由於所麵向地區的狹小和“地區過熱”(即有較多擇業者湧向該地區)而造成擇業困難。
在某大學畢業生宿舍,小趙在電腦前不停查找著各種HR網站的信息,智聯招聘、前程無憂……他根據自己的專業和興趣選擇著就業崗位。雖然現在是冬末春初,仍有大滴大滴的汗從他額頭滾落。而他鄰床的楊某早已胸有成竹,手中早就握著幾個單位的就業意向書,從國企到民企,楊某在猶疑不決,但臉上有種喜悅的神情。
是什麼讓同一個專業、同一個宿舍的他們在就業的重要關頭麵臨不同的情況呢?經過采訪記者發現,原因在於他們對於就業信息掌握的情況不同。
小趙隻是單一地將搜集就業信息定位在傳統的網站搜索,楊某則有更多的想法,他說:“我覺得自己能在就業上脫穎而出,主要是因為手頭有很多就業信息可以選擇。從綜合學校就業主管部門提供的就業信息,到我自己去心儀企業網站鏈接上搜集招聘信息,我在盡可能多地搜集和利用就業信息,我是贏在起跑線上。”
點評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多種多樣,切不可僅僅依賴於某一種來源獲取就業信息。隻有全方位搜集、認真篩選、精心處理,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上。
四、就業信息搜集的途徑
在信息時代,對於畢業生而言,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和途徑也十分廣泛,就業信息的獲取對職業選擇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業信息越廣泛,擇業的視野就越寬闊;就業信息越有效,擇業的把握性就越大。就業信息多種多樣,搜集的渠道也各有不同。總體上說,目前畢業生可以通過以下渠道獲取用人單位的信息。
(一)了解宏觀職業的信息
這類信息涉及國家或地區的社會就業結構狀況和人才需求變動趨勢,為人們提供求職方向和求職目標,具有重要的宏觀參考價值。它主要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和規劃。它們可直接或間接影響到勞動就業,從而對社會人才需求變動產生影響。
(二)從學校就業主管部門掌握信息
學校就業主管部門一般是指學生工作處或招生就業處。他們所提供的就業信息,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有明顯的優勢,他們的消息來源主要是上級主管部門及各用人單位,因此,比較準確、可靠,成功率高。
(三)從專業學會獲取信息
專業學會是指全國和各省、市設立的按行業和學科劃分的學會或協會,是專業科技人員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的園地和講壇。它也包括如各種市級或地區級科技館、科學會堂、文藝或教育會堂等開展專業活動的場所和組織。其參加者大多為該專業領域內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相關業務人員。
(四)從大眾傳媒、網絡獲得信息
關注大眾傳媒,要通過網絡、報紙、電視、中介中心等獲得一些有效信息,當然在獲得信息時也要有自己的區分和把握。處在信息網絡時代,我們除了要充分利用傳統的方式獲得信息外,更應利用自己已掌握的各種先進的信息工具,及時獲得有效的就業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