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八章 就業指導(5)(1 / 3)

1.就業信息處理的過程

(1)鑒別獲取的信息。信息既蘊藏著機會,也可能潛伏著陷阱;有時無比珍貴,有時卻是一堆“垃圾”。鑒別獲取的信息是信息處理的第一步,也是一個重要的前提。由於所獲取信息不一定都全麵、準確,因此要對信息進行嚴格的鑒別和判斷,並加以澄清和剔除,使之更好地為自己的求職擇業服務。鑒別信息,首先要確定信息的可靠程度,對於不可靠和心裏不踏實的信息要通過各種信息渠道和知情人士去打聽;其次,要鑒別信息的內容是否齊全,特別是發現自己所想知道的細節沒有或者不清楚時,要抓緊時間進行一番實際考察,旁敲側擊地詢問一些情況,或通過其他渠道了解,還可以在應聘時向主聘人提出。總之,要等信息基本準確之後再做決定,這步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證隨後的工作按照正確的方向進行下去。相反,這步工作判斷錯誤,則會讓畢業生的求職過程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很可能對自己心理和行為帶來許多負麵影響。

剛從學校畢業的小鄭日前通過中介機構介紹到一家公司應聘。但令他奇怪的是,公司負責人對他的簡曆、學曆並不感興趣,而隻是讓他支付230元的報名費,並承諾隻要報名就可上崗。然而,當小鄭付清費用後,卻被告知沒有通過麵試,這才感到自己上當受騙了。

點評這是黑心單位最常用的欺騙手法。這些公司在招聘時常常不查看任何學曆證明,甚至不安排任何麵試,而隻是要求求職者支付諸如信息費、報名費、登記費、服裝費、資料費、推薦費、注冊費等名目繁多的費用。一些中介和用人單位甚至“連檔”“創造”出子虛烏有的崗位,作為騙取錢財的“工具”。如果有求職者前往,就不僅要在中介公司支付介紹費,到公司進行“麵試”或被“錄取”時還要繳納報名費、手續費等。而當用人單位和中介公司裝滿了自己的“錢袋”之後,就會找出各種理由將求職者辭掉。

(2)按照自我標準,將信息排序,重點把握。在信息加工之前,先給自己草擬一個職業選擇提綱,確定擇業標準;再按照標準進行初選,即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對剩下的信息要進行再一次的分析和處理。因為,即使真實的信息,也不是每條都適合畢業生自己的實際情況的,畢業生要對所掌握的信息進行比較和選擇,看看自己的性格、興趣、特長與哪個單位更匹配,哪個單位更符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從中選出重點。對重點單位的內部信息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分析它需要的人才的特點,它對人才使用的方向,以及該單位未來發展的前景等。在把握這些情況以後,畢業生再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用人單位的要求,有針對性地設計自己的應聘材料,從而提高應聘的成功率。

小胡是位外省籍畢業生,在農村出生的他深知畢業後如果想留在學校所在的城市就業,需要做長期的準備和不懈的努力。於是他從大一開始就申請到校就業指導中心勤工助學崗位,在那裏獲得了國家、學校所在城市近幾年或當年的畢業生的就業政策,自己所學專業近幾年的就業率及本市有哪些單位經常招聘本專業畢業生,這些單位有哪些用人特點和師兄師姐對這些單位的評價等。細心的小胡還專門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分門別類詳細記錄了就業政策、心儀的用人單位地址、人事部門聯係電話及重要領導、負責人等,並根據這些信息適時調整自己的學習和就業計劃。經過3年不懈的努力,小胡終於抓住了去自己向往了3年的某單位的實習機會,並在實習結束後順利地留在了該單位,同時也解決了自己的檔案和戶口問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點評信息是否有價值,關鍵是看它是否適合自己,這一點是篩選信息的核心所在。好高騖遠、人雲亦雲、迷失自我,都是篩選信息之大忌。不顧自己的愛好和專長,一味考慮就業待遇和地點,即使僥幸在求職中取得“成功”,問題也會在以後逐漸暴露出來。

(3)善於挖掘潛在信息。許多信息的價值往往不是浮在表麵上,必須經過深入挖掘才能發現。比如,根據有些單位的現狀,可能還難以判斷、預測單位和自己今後的發展;有些單位雖然目前可能條件差一些,但從長遠看是有前途的,能夠給人才較大的發展空間。這就要求畢業生既要站在高處,從長遠的、大局的方向看職業、單位的趨勢;又要留意信息的細枝末節,由表及裏地挖掘信息的內涵價值。首先要有這種意識,其次要綜合其他信息的分析。有時,還需要有一些專業知識和經驗。譬如,從單位的組織結構發現其管理模式和運作機製,從單位的人事、財務報表分析它的人力資源狀況和經濟狀況,從單位曆年的招聘崗位和人數的變化了解它的經營方向變化;甚至從單位招聘的過程和方式,如筆試的內容、麵試的問題、聯係的方式等方麵都可看出其是否與自己的預期判斷相一致。

(4)及時反饋信息。在當今變化萬千、節奏加快的時代,就業信息由於其傳播速度快,共享程度高,畢業生得到的信息僅僅代表著一種可能的機會,而且充滿著競爭。機會稍縱即逝。因此,畢業生獲取信息後,一定要盡快分析處理並向信息發布者反饋信息,早動手未必一定能得到這個崗位,但反應遲鈍幾乎肯定就會失去這個崗位的。

2.處理和應用就業信息時應注意的問題

(1)從眾行為。即缺乏主見,人雲亦雲,別人說哪裏好就往哪裏跑,別人往哪裏走,就往哪裏湊。

(2)輕信行為。即一味盲從,認為親友告訴的信息就一定可靠,報刊上的信息就是百分之百的準確,因而未做篩選就做選擇。

(3)模棱兩可、舉棋不定。即陷入大量信息的旋渦中不能自拔,在眼花繚亂的信息麵前,左思右想,猶猶豫豫,拿不定主意,其結果隻能是“竹籃子打水一場空”。

(4)急於求成。有的畢業生由於缺乏社會經驗,真正到了人才市場,就心慌意亂;有的自感擇業條件不如人,怕落空,找不到單位,因而一旦抓住信息,不經深思熟慮,就匆忙做決定;有的不慎重,在沒有廣泛搜集信息時便做決定,而當獲取新的信息後,便又要推翻已做的決定。

很多畢業生在處理就業信息時,極易犯下上述一些錯誤,隨著人才競爭的加劇和大學生就業市場的逐步完善,畢業生在獲取信息後要按照一定的步驟對信息進行處理,去偽存真,高效地利用。

(三)就業信息處理的技巧

畢業生在了解就業信息的處理原則和處理過程之後,還應掌握一些處理就業信息的技巧,從紛繁複雜的信息中找到適合於自己的有效信息,掌握一些信息處理方麵的技巧,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為順利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1.建立個人就業信息管理庫

因為畢業生就業信息多處於隨機狀態,時斷時續,時多時少,搜集到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畢業生如不進行有效的信息管理,搜集到的信息就會如一團亂麻,讓人暈頭轉向,給自己造成許多的麻煩,以致顧此失彼,錯過許多機會。一些畢業生不想做信息處理的工作,總認為現在時間太緊張,就業信息抄下來及時行動就行,沒必要再去做這項工作;還有一些畢業生則是不會做信息處理,平時懶散慣了,做事情本來就缺少條理性,在處理就業信息時就更雜亂無章。

其實,建立一個簡單的個人就業信息管理庫非常必要,也很容易。下麵試列一個簡單的樣表,供畢業生參照。畢業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加以修改和完善。

另外,畢業生還可以建立其他類型的專門信息庫。比如,供需見麵會信息管理庫、用人單位基本情況數據庫等。

當然,如果畢業生個人計算機能力和數理統計分析能力比較強,可以對若幹重要指標設立權重係數。比如,單位地理位置的權重,經濟狀況、福利待遇、單位發展前景的分別權重等,再利用數理統計公式得出一個用人單位的綜合評價。這樣就能較客觀地對一個信息進行量化處理,從而避免在比較條件相似的用人單位時,出現左右搖擺、拿不定主意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