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意味著什麼,或者換句話說,眼界意味著什麼?如果你是一位創業者,開闊的眼界意味著你不但在創業伊始可以有一個比別人更好的起步,有時候它甚至可以挽救你和你企業的命運。眼界的作用,不僅表現在創業者的創業之初,它會一直貫穿於創業者的整個創業曆程。“一個人的心胸有多廣,他的世界就會有多大。”我們也可以說,“一個創業者的眼界有多寬,他的事業也就會有多大。”
第四,交友。很多創業者最初的創業Idea(主意)是在朋友啟發下產生,或幹脆就是由朋友直接提出的。所以,這些人在創業成功後,都會更加積極地保持與從前的朋友聯係,並且廣交天下友,不斷地開拓自己的社交圈子。時尚蠟燭領頭羊山東金王集團創始人陳索斌的創業Idea,便來自於一次在朋友家中的閑談。昆明赫赫有名的“雲南王”、新晟源(昆明最大的汽車配件公司)老板何新源有兩大愛好,其中之一是至今仍保持著和朋友在茶樓酒館喝茶談天的愛好。何新源稱其為“頭腦風暴”。這樣的頭腦風暴,使他能夠不斷地有新思路、新點子,生意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四、明勢
明勢的意思分兩層,作為一個創業者,一要明勢,二要明事。
勢,就是趨向。勢分大勢、中勢、小勢。創業的人,一定要跟對形勢,要研究政策。這是大勢。很多創業者是不太注意這方麵工作的,認為政策研究“假、大、虛、空”,沒有意義。實則不然。對一個創業者來說,大到國家領導人的更迭,小到一個鄉鎮芝麻小官的去留,都會對自己有影響。在政策方麵,國家鼓勵發展什麼,限製發展什麼,對創業之成敗更有莫大關係。做對了方向,順著國家鼓勵的層麵努力,可能事半功倍;做反了方向,比如說,某個行業、某類型企業,國家正準備從政策層麵進行限製、淘汰,你偏趕在這時懵懵懂懂一頭撞了進去,一定會雞飛蛋打。
中勢指的就是市場機會。市場上現在時興什麼、流行什麼,人們現在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可能就標明了你創業的方向。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地區,許多中小創業者都非常懂得借勢的道理。不少人依靠借勢發了家。借什麼勢呢?借外資企業在本地投資的勢,比如說,一個台灣的電腦主板廠家在大陸建廠,他不可能什麼都自己生產,有一些零配件,包括一些生活供應,都要依靠當地人解決。這就是勢,有人稱之為“為淘金者賣水”。其實不是賣水,而是大家一起淘金,隻不過有人淘的金塊大一些,成色足一些,有人淘的金塊小一些,成色差一些,但最後大家都有錢賺。在一個地方,大家都在做IT,你偏要去煉鐵,你不賠錢誰賠錢?和市場主導一樣,這就有一個產業主導的概念。不管做什麼,你一定要和身處環境合拍,創業才容易獲得成功。
小勢就是個人的能力、性格、特長。創業者在選擇創業項目時,一定要找那些適合自己能力,契合自己興趣,可以發揮自己特長的項目,這樣才有利於你做持久性的全身心的投入。創業是一項折磨人的活動,創業者要有受罪的心理準備。
明勢的另一層含義,就是明事,一個創業者要懂得人情事理。創業是一個在夾縫裏求生存的活動,尤其處於社會轉軌時期,各項製度、法律環境都不十分健全,創業者隻有先順應社會,才能避免在人事關節上出問題。創業者一定要明勢,不但要明政事、商事,還要明世事、人事,這應該是一個創業者的基本素質。
五、敏感
敏感不是神經過敏。創業者的敏感,是對外界變化的敏感,尤其是對商業機會的快速反應。陳索斌是一個“海歸”,在美國留過學,有經濟學碩士的頭銜。陳索斌所學與蠟燭無關,在創業之前他亦從未與蠟燭行業有過任何接觸。為什麼他會選擇時尚蠟燭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呢?原來1993年的一天晚上,陳索斌到一位朋友家中談事,突然遇到停電,朋友的妻子趕緊找出一截紅蠟燭點上,燭光下紅彤彤的蠟燭一股股地冒著黑煙,忽明忽暗。朋友的妻子在旁邊抱怨說:“如今衛星都能上天了,怎麼這蠟燭還是老樣子,誰要是能搗鼓出不冒黑煙的蠟燭,說不定能得個諾貝爾獎什麼的。”就是這樣一句話觸動了陳索斌,於是不久就有了“金王”。再不久,“金王”成了中國的時尚蠟燭之王。隨著“金王”的成功,陳索斌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億萬富翁。對蠟燭黑煙的抱怨,相信不隻陳索斌一個人聽到過,為什麼隻有他抓住了這個機會呢?這隻能歸結於陳索斌比一般人更為強烈的商業敏感。
有些人的商業感覺是天生的,如胡雪岩,更多人的商業感覺則依靠後天培養。如果你有心做一個商人,你就應該像訓練獵犬一樣訓練自己的商業感覺。良好的商業感覺,是創業者成功的最好保證。
六、人脈
創業不是引“無源之水”,栽“無本之木”。每一個人創業,都必然有其憑借的條件,也就是其擁有的資源。一個創業者的素質如何,看一看其建立和拓展資源的能力就可以知道。創業者資源,可分為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兩種。內部資源主要是創業者個人的能力,外部資源即創業者構建其人際網絡或社會網絡的能力。一個創業者如果不能在最短時間之內建立自己最廣泛的人際網絡,那他的創業一定會非常艱難,即使其初期能夠依靠領先技術或者自身素質,比如吃苦耐勞或精打細算,獲得某種程度上的成功,我們也可以斷言他的事業一定做不大。除非他像比爾·蓋茨,能開發出一個Windows,前無古人,無可取代,隻好由他獨霸市場。
創業者人際資源,按其重要性來看,第一是同學資源。同學之間因為接觸比較密切,彼此比較了解,同時因為少年人不存在利害衝突,成年後大多分散五湖四海,彼此也甚少存在利害衝突,所以友誼一般都較可靠,純潔度更高。對於創業者來說,是值得珍惜的最重要的外部資源之一。第二是職業資源。對創業者來說,效用最明顯首推職業資源。所謂職業資源,即創業者在創業之前,為他人工作時所建立的各種資源,主要包括項目資源和人際資源。充分利用職業資源,從職業資源入手創業,符合創業活動“不熟不做”的教條。尤其是在國內目前還沒有像美國或歐洲國家一樣,普遍認同和執行“競業避止”法則的情況下,選擇從職業資源入手進行創業,已經成了許多人創業成功的捷徑和法寶。第三是朋友資源。朋友應該是一個總稱。朋友猶如資本金,對創業者來說是多多益善。“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是至理名言。《科學投資》認為,人際交往能力應列在創業者素質的第一位。
七、謀略
創業是一個鬥體力的活動,更是一個鬥心力的活動。創業者的智謀,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其創業成敗。尤其是在目前產品日益同質化,市場有限,競爭激烈的情況下,創業者不但要能夠守正,更要有能力出奇。
談到商業謀略,梁伯強是最令人敬佩的一個。梁伯強想做指甲鉗,在國內卻找不到過硬的技術,找來找去,他發現韓國人在這方麵行,技術好。可是韓國人一向摳門,對自己的技術看得很嚴。公開向韓國人討要技術肯定不行,出錢買人家也未必肯賣。為了從韓國人那裏偷師學藝,梁伯強想了一個“曲線救國”的辦法。第一步,他先想辦法成為韓國人的代理商,為其在中國批發銷售指甲鉗。這樣既建立了自己的指甲鉗銷售網絡,又取得了韓國人的信任。第二步,在取得韓國人的信任後,梁伯強便開始找借口,說韓國人的貨這不行那不行,質量不過關,產品老崩口,天天找韓國人的麻煩,把自高自大的韓國人氣得不行。最後為了證明自己的產品質量過關,韓國人竟在一怒之下,將產品生產材料和工藝流程都告訴了他。梁伯強一聽大喜過望,立刻自己開打,“非常小器·聖雅倫”於是呼嘯出山,一亮相就獲得滿堂彩。
謀略或者說智慧,時時貫穿於創業者的每一個創業行動中。謀略,說白了就是一種思維的方式,一種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於創業者來說,智慧是不分等級的,它沒有好壞、高明不高明的區別,隻有好用不好用、適用不適用的問題。當年謝聖明帶著紅桃K一幫人,在農村的豬圈、廁所上大刷廣告時,遭到了多少人的嘲笑。但是,如今在豬圈上刷廣告的謝聖明已經成了億萬富翁,而當年那些訕笑他的人呢,當年怎樣貧窮,如今依然怎樣貧窮。我們歸結創業者智慧:不拘一格,出奇製勝。作為創業者,你的思維是否至今依然因循守舊?
八、膽量
很多創業者在創業的道路上,都有過“驚險一跳”的經曆。這一跳成功了,功成名就,白日飛升;要是跳不成,就隻好再等待機會了。當年周楓帶人做婷美,一個500萬元的項目,做了2年多,花了440萬元還是沒有做成。眼看錢就沒了,合作夥伴都失去了信心。周楓自己花5萬元錢把這個項目買了下來。單幹的周楓帶著23名員工,把自己的房子抵押,跟幾個朋友一共湊了300萬元。他把其中5萬元存在賬上,另外的錢,他算過,一共可以在北京打2個月的廣告。從當年的11月到12月底,他告訴員工,這回做成了咱們就成了,不成,你們把那5萬元錢分了,算是你們的遣散費,我不欠你們的工資。咱們就這樣了!這些話把他的員工感動得要哭,當時人人奮勇爭先,個個無比賣力,結果婷美就成功了。周楓成了億萬富翁,他的許多員工成了千萬富翁、百萬富翁。現在很多的大學教授、市場專家分析周楓和婷美成功有諸多原因,其實事情沒有這麼複雜。說白了,不過是一個合適的產品,加上一個天性敢賭的領導,加上一些合適的營銷手段,才有了這樣一樁成功的案例。
創業需要膽量,需要冒險。冒險精神是創業精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創業畢竟不是賭博。創業家的冒險,迥異於冒進。冒險是這樣一種東西,你經過努力,有可能得到,而且那東西值得你得到。否則,你隻是冒進,死了都不值得。創業者一定要分清冒險與冒進的關係,要區分清楚什麼是勇敢,什麼是無知。無知的冒進隻會使事情變得更糟,你的行為將變得毫無意義,並且惹人恥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