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列先生注意到顧客麵對的潛在困難,雖然他不是做剃須刀生意的,但自小他便看到父親剃須時常常刮傷臉;長大了自己也有同樣的問題,他覺得解決了這個問題,一定會有很多人願意付錢買這個方便。他成功了,今日,Gillette是一家市值400億美元的跨國企業。
所以,做生意往往都是在看起來很平凡的過程中起步的。其實,在我們生活的社會裏,人們永遠都存在著數不清的方方麵麵的問題需要解決,隻要我們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就是抓住了商機;就算有人已經找到了解決辦法,但是隻要你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對方更有效,成本更低就有商業機會,解決問題是做生意的明燈。
三、選擇行業
當你決定要創辦企業時,你會發現,要選擇一個合適的項目或一個行當來做,十分困難。因為可以做的行當太多,讓你無從入手。
一般而言,企業就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實行自主經營、獨立核算、依法設立的一種營利性的經濟組織。表麵上看,企業是以營利為目的而進行了商品生產和交換活動的經濟組織。一個企業既要從市場上采購商品(產品或服務),又要在市場上向顧客出售自己生產加工的商品(產品或服務)。深層次看,企業其實是這樣一些人,他們不斷發現人們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並以提供產品或服務的方式來滿足這些需要。
企業有很多種類型,但是,主要可以分為以下4種類型。
(一)貿易企業
貿易企業從事商品的買賣活動。從製造商或批發商處購買商品,再把商品賣給顧客和其他企業。所有把商品賣給最終消費者的商店都是零售商,而批發商則是從製造企業購買商品,然後再賣給零售商。如開商店、開商品批發部等都是貿易類企業。
(二)製造企業
製造企業是生產產品。如果你打算開一家企業生產並銷售磚瓦、家具、服裝或水果罐頭等,那麼你擁有的就是一家製造企業。
(三)服務企業
服務企業不出售任何產品,也不製造產品。服務企業提供服務,或提供勞務。如房屋裝修、郵件快遞、搬家公司、汽車運輸、家庭服務、法律谘詢、技術培訓等行當都是服務企業。
(四)農、林、牧、漁業企業
這類企業利用土地或水域進行生產。種植或飼養的產品多種多樣,可能是種果樹,種蔬菜、承包山林,也可能是養魚蝦、養家畜等。
企業類型企業特點
貿易企業地段和外觀好、銷售方法好、商品選擇麵寬、商品價格合理、庫存可靠、尊重顧客等
服務企業服務及時、服務質量好、地點合適、對顧客誠實、服務收費合理、售後服務可靠等
製造企業生產組織有效、工廠布局合理、原料供應方便、產品質量好、產品價格合理、浪費現象少等
農、林、牧、漁業企業有效利用土地和水源、不過度使用地力和水源、出售新鮮產品、降低種植、養殖成本、恢複草場、森林植被、向市場運輸產品等
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都應該做到:真誠服務顧客,真誠關愛員工。
創業初期:“誌向要大,計算要精,規模要小,實事求是,量力而行”。
(1)你可以不放棄原來的工作,用業餘時間辦自己的企業,直到企業運轉穩定為止。
(2)租賃設備比購置新設備穩妥、合算、投入少。
(3)需要人手時,先雇兼職人員,再雇全職人員。
(4)先購買二手設備,以後再更新。
(5)逐步拓展新的業務領域,避免因財務困難而陷入困境。
(6)根據利潤的增長情況,製訂業務擴展計劃。
當把企業進行了上述分類後,你可能會覺得你適合於開辦某一類企業,你的思路會更加集中。當然,各類企業有不同的特點,你要認真分析,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適合你創辦的企業類型。
四、確定創業項目
(1)選什麼項目呢?你身邊有哪些機會呢?
①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你在當地買東西和需要服務時,曾碰到過什麼問題。
②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為了完成某項任務,由於服務或材料不足而受影響。
③其他人遇到的問題——通過傾聽其他人的抱怨,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問題。
④你所在的社區缺少什麼——在你生活的地區進行調研,看看人們缺少哪些服務。
如果人們無法獲得所需要的產品或服務,這對你來說就是一個填補空白的好機會。
如果現有的企業提供的服務很差,這也給你為他們提供更佳的服務帶來競爭機會。
如果某個產品價格很高,你便可以尋找更便宜的貨源,或不那麼貴的替代品。
(2)項目投資的目的是獲取一定的利潤。為避免無效投資,選擇創業項目可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①市場原則。
②效益原則。
③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原則。
④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優勢和業主自身優勢的原則。
⑤適合社會文化環境的原則。
為了使你通過各種途徑和方式籌到的資金投向最能營利的地方,達到運用資金的利潤最大化,不妨聽聽有關業內人士的投資建議:
第一,大型不如小型。
大型項目容易形成支柱產業,但資金需求量大,管理經營難度大。對於一般的投資者,哪怕你已經是百萬富翁,隻要是民間投資的,則以選擇投資小見效快、技術難度係數低的投資方向為宜。近年來,發展最快的民間投資項目種類千差萬別,經營方式無奇不有,但上千萬的大項目卻是寥寥無幾。
第二,重工不如輕工。
重工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輕工業卻是發展的龍頭。重工業投資周期長、回收慢,基本由國有企業一統天下,一般不是民間資本角逐的領域。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流通貿易,經營輕工產品尤其是消費品,風險小,投資強度、難度小,容易在短期內見效,因此特別適合於民間資本。
第三,用品不如食品。
民以食為天,中國人有聞名世界的飲食文化。千家萬戶的一日三餐,逢年過節,婚喪嫁娶,都離不開食品。食品市場是十分龐大而持久不衰的,而且政府除了技術監督、衛生管理外,對食品的規模、品種、布局、結構,一般不予幹涉。食品業投資可大可小,切入容易,選擇餘地大。
第四,“做”男不如“做”女。
西方商界有句口頭禪:做女人的生意,掏女人的腰包。市場調查早已表明,社會購買力70%以上是掌握在女人手中。女人不但執掌著大部分中國家庭的“財政大權”,而且相當部分商品是由女人直接消費的。高檔時裝、鞋帽、名貴首飾、化妝品,無一不是女人的世界。所以,你若在消費品領域投資,無論是生產還是銷售,把你的客戶定向於女性,你就會發現更多的機會。
第五,大人不如孩子。
小孩代表未來,獨生子女在中國已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因此中國的兒童消費品市場是很有特色的。在零售食品、用品方麵,很大一部分是兒童消費品的市場。兒童消費品市場彈性大,隨機購買力強,加上容易受廣告、情緒、環境的影響,向這種市場投資,是一種富有生命力的選擇。尤其要看到,在我國,滿足了小孩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滿足了他們父母的需求。
第六,綜合不如專業。
品種豐富,大眾買賣,這已經是一般投資者的思維定式。大而全、小而全的經營,是計劃經濟中上下認同的模式。市場經濟是綜合化發展的,不過這更多的是一種宏觀的態勢和整體格局,微觀領域往往要靠專業化取勝。專業化生產和流通容易形成技術和批量經營的市場特色,廠商有競爭的環境,用戶有較大的選擇餘地。
第七,新建不如租賃。
購買設備,招聘員工,這是投資者的項目上馬後相繼要做的事情,但投資不一定都要從頭開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有許多投資項目可以利用現成的人才、設備、廠房、門麵甚至管理機構等,從而縮短投資周期,節省資金。有統計資料表明,對現有項目進行技術經濟改造,比完全的新建項目資金消耗要減少1/3,原材料和時間消耗要節約1/2。實現這種效果的有效投資方式就是租賃。可通過向技術、設備、建築物等經濟資源的所有者交付一定的租金,從而取得這些資源條件的經營管理權。
此外,我們還應該留意國家的重大時事新聞,盡量規避不適時宜項目,挖掘有潛力的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