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他對各種劑型的製法記載甚詳,對湯劑的煎法、服法也交代頗細。
後來,曆代有關注釋、闡發此書的著作很多。特別是注釋和闡發《傷寒論》的著作,竟達三四百種之多。之後,該書流傳海外,頗受國外醫學界推崇,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的影響很大,在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傷寒雜病論》奠定了張仲景在中醫史上的重要地位,他也因對醫學的傑出貢獻被後人稱為“經方大師”和“醫聖”,而《傷寒雜病論》則被後世奉為“方書之祖”和“萬世寶典”,
[旁注]
扁鵲 (公元前407~前310年),春秋戰國時期名醫,他擅長婦科、五官科和兒科等科。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由於他醫術高超,當時的人們就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漢獻帝 (181年~234年),本名劉協,漢朝最後一位皇帝。196年,他被漢臣曹操控製遷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220年,曹操病死後,他又被曹丕控製,隨後被迫禪讓於曹丕。234年,劉協病死,享年54歲。
《素問》 全稱《黃帝內經素問》,是我國最早的中醫理論著作,相傳為黃帝創作,大約成書於春秋戰國時期。該書突出闡發了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了人體內外統一的整體觀念,從而成為中醫基本理論的淵源。
六經 是太陽經、陽明經、少陽經、太陰經、少陰經和厥陰經的合稱。《靈樞·百病始生》:“六經不通,四肢節痛,腰脊乃強。”六經各分手足,分之即為十二經。
陰陽 指中醫強調人體整體性,將整體分為對立統一的陰陽兩個屬性。中醫理論認為:人體生病是由於人體的陰陽失衡,治病的根本就是幫助病人調節陰陽使其達到陰陽平衡的過程。
湯劑 是指將藥物用煎煮或浸泡後去渣取汁的方法製成的液體劑型。湯劑是我國應用最早、最廣泛的一種劑型。湯劑適應中醫的辨證施治,隨症加減的原則。湯劑具有製備簡單易行,吸收快,能迅速發揮藥效。
[閱讀鏈接]
相傳,有一次,醫聖張仲景外出,見幾個婦女圍著一個躺在地上的人啼哭。他一打聽,才知道那人因家裏窮得活不下去上吊自殺了。
張仲景得知上吊的時間不太長,便趕緊吩咐把那人放在床板上,拉過棉被為他保暖。同時叫了兩個身強力壯的年輕人,蹲在那人的旁邊,一麵按摩胸部,一麵拿起雙臂,一起一落進行活動。
張仲景則用手掌抵住那人腰部和腹部,隨著手臂一鬆一壓,不久,那人就有了微弱呼吸。大家繼續做,那人便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後來在急救中廣泛使用的“人工呼吸”。
深為後世崇奉的醫聖祠
285年,張仲景去世了,遺體被後人運回故鄉安葬。後來,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人們在河南南陽城東溫涼河畔的仲景墓處修建了醫聖祠。
醫聖祠是一組具有漢代藝術風格的建築群,後經明清多次擴建,博大雄渾,巍峨壯觀。
醫聖祠坐北朝南,占地約17畝,位於中軸線的建築有大門、照壁、仲景雕像、紀念碑亭、山門、塚墓、過殿、正殿。兩則有雙闕,古代醫學家塑像群,東碑碣廊、西畫像廊、春台亭、秋風閣、仁術館、仲聖堂、智圓齋、壽膳堂和東西偏殿等。
在醫聖祠大門前,有一對高大雄偉的子母闕聳立在大門的左右,門闕既可登高望遠,又是權威的象征,闕身下麵鑲嵌著一對彩繪的朱雀,西南而立,展翅欲飛,象征著方位和吉祥。
大門為仿漢建築,在朱漆大門的正上方鑲嵌著筆法蒼勁,雄渾有力的“醫聖祠”3個大字,在宏偉壯麗的金黃色琉璃瓦的映襯下,熠熠生輝,更顯莊嚴肅穆。
大門上裝飾著重約300斤的青銅“輔首銜環”, 是世界上最大的輔首銜環,象征著雄偉和威嚴。輔首是安裝在大門上銜門環的一種底座,它是我國傳統的大門裝飾,又稱門輔。
傳說輔首是龍的第九個兒子,性好靜,警覺性極高,善於嚴把門戶。輔首所銜之環為門環,原來的作用是客人來訪敲門之用,後來演變為一種裝飾性建築,象征著威儀。
門庭內是一塊巨大的大理石照壁,長寬各3.5米,極為罕見。照壁的正麵刻寫的是醫聖《張仲景傳》,生動地描述了張仲景光輝的一生和對中醫事業作出的偉大貢獻。在門庭兩側有一副對聯:
陰陽有三,辨病還需辨證;
醫相無二,活國在於活人。
“陰陽有三”就是中醫上所說的三陰三陽;“辨病還需辨證”是說要想治好病人的病,必須依照辨證論治的學說,找出病的根本原因;“醫相無二”是說,醫生宰相沒有區別,醫生治人,宰相則治國;“活國在於活人”是說,要想把國家治理好,首先要把人治好。
照壁的背麵刻寫的是張仲景親自擬定的《傷寒雜病論》序,文中陳述了他走上醫學道路的原因,照壁前後照映,渾然一體,使人在肅穆中油然而生崇敬之情。
照壁之後的前祠是一座古老的四合院建築,是醫聖祠的正殿及東西偏殿,雕梁畫棟,崇樓高閣,綠樹翠竹,清雅密靜。整個布局獨具匠心,格調高雅。大殿兩側有一副格外醒目、令人深思的對聯:
善德善心善行尤緣善醫至善;
名山名水名勝更因名人而名。
張仲景有高尚的醫德,美好的心靈和行為,更因高超的醫術而被後人稱頌;南陽有名山名水名勝,但更因出了張仲景這樣的名人,而使南陽更加有名。
正殿有三間,中間矗立著一尊高大的張仲景塑像,睿智剛毅,堅韌恬淡,凝眉深思,表現了他的果敢追求,不慕權利,憂百姓之憂,勞百姓之勞,為民著想的高尚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