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從很小的時候,就曾多次聽老師說過雲岡石窟的宏偉和精美,便立下了親訪雲岡、朝佛拜廟的夙願。後來,康熙繼位當了皇帝,為了實現心願,不帶一兵一卒親臨大同私訪,到了大同第一件事就是到雲岡朝佛。
大同到雲岡要走15千米山路,康熙一邊走一邊觀光望景,到了雲岡不知不覺已經是黃昏時分了。他找人打聽,那人指著一個廟門說:“那就是雲岡大廟。”
康熙順著他指的方向果然找著了一個廟門。他走過去一看,原來是一個寬不足一米,高不足3米的廟門。康熙心裏很納悶:“人常說,雲岡山有多高,佛有多大。佛大廟一定大,可這廟門為什麼這樣小?”
於是康熙滿腹狐疑地上前敲門。不一會,出來一個提著燈的和尚。康熙上前施禮問道:“老師父,這是雲岡大廟嗎?”
老和尚自謙地說:“不敢,不敢,小廟一座,不知客官有何吩咐?”
康熙心想:“人人都說雲岡廟大佛高,可現在廟門這麼小,和尚又說是座小廟,真是‘山裏無真言’,看來朕是上當受騙了。”
這時天已大黑,康熙看不到廟裏的情形,決定住上一夜,明天看個究竟。
於是,康熙上前答道:“老師父,我是過路的商客,天色已晚,想在廟裏住上一晚,不知可曾方便?”
老和尚哈哈笑道:“出家人以善為本,客官別說住一夜,就是十夜八夜也方便。”說罷,便提燈引路尋找一間幹淨客房安排康熙住下。
第二天,天剛剛放白,康熙就趕緊起身在廟裏遊逛起來。進了石窟,康熙簡直不相信自己的雙眼,好大的石佛,好高的廟。萬尊石佛千姿百態,秀麗端莊,無數飛天樂伎翩翩起舞,婀娜多姿。
此時,康熙一肚疑慮頓時雲消霧散,自言自語地說:“天下奇觀,名不虛傳,可惜廟門太小了。”
這時,紅日當空,老和尚前來催飯,康熙餘興未消,執意要再看上一陣。康熙舉目一觀,廟院裏無花無木,一片荒涼,山上山下,盡是灰黃顏色。他觸景生情,感歎而道:“可惜這一天下奇景放在了這個地方。”
遊覽完畢,康熙便找那老和尚要來文房四寶,寫了4句話:
廟大門小假神像,荒山禿嶺窮山頭。
撥下白銀一萬兩,重修廟門栽梧桐。
寫罷,康熙具名加封,遞給老和尚說:“一個月後打開一觀,照上麵說的辦理就是。”說罷,起身告辭,還送給老和尚20兩銀子作為賞錢。
眾和尚見此人並非一般等閑人士,哪敢怠慢,簇擁著送出廟門。
出了廟門,康熙抬頭一看,好大一座廟門!寬6米,高9米。原來康熙昨天走的是旁門,今天走的才是正門。
康熙不由心裏暗暗一笑:“我也是瞎子摸象,隻知其一,不知其二。”他有心收回留筆,可又一想自己是當今皇上,一朝天子,“真龍口裏無戲言”,說了不算叫後人恥笑。於是,心中暗暗發笑,告別眾僧去了。
一月以後,老和尚叫來眾和尚打開康熙寫的那卷紙一看,個個嚇得呆若木雞,全部跪倒,焚香供奉,三呼萬歲!並火速派人赴大同府。
府官絲毫不敢怠慢,趕緊派人打開官庫提銀萬兩,重修廟門,栽植梧桐。
萬事齊備,可大夥把康熙皇帝的聖旨看了半天也弄不清這廟門是讓往大修,還是往小修? 最後大夥稟報府官,讓府官拍板定案拿個主意。
府官琢磨了半天才開了腔:“皇上說‘廟大門小’,就是讓我們修個小門。現在的雲岡廟門是大同府360座寺廟最大的一個,就連“京都十八城”、“九邊十八鎮”也找不著這麼大的一個門。既然皇上說重修,肯定是讓咱們往小修。”
於是,大家七手八腳把大門拆了,修了個小門。為了顯示皇威,門下麵修了一個高台。小廟門和高台一直存留下來了,而門前栽的那幾棵梧桐樹,因為氣候不適,第二年就死光了。
後來又補栽了幾棵鬆樹和槐樹,一直還活著,仿佛在應證著當年康熙皇帝的聖旨。
在康熙、乾隆、同治、光緒年間,曾多次對雲岡石窟進行修葺和洞窟佛像的重新泥塑、彩繪、貼金。第五、六窟的彩繪,即為清代施彩。
1891年,興和王永昌又對五華洞施以彩繪,並金裝了大佛的全身。
[旁注]
六鎮之亂 又稱六鎮起義。北魏明帝末年,政治腐化,權貴奢侈,守宰暴斂;賦役、兵役繁重,百姓紛紛逃亡或依附豪強。而長期戍守北邊的沃野等六鎮的將卒因待遇驟降而不滿,於523年爆發六鎮起義,關隴、河北各族紛紛起兵響應,北魏統治瀕臨崩潰。
契丹 我國古代出現在東北地區的一個民族。自北魏開始,契丹族就開始在遼河上遊一帶活動,唐末建立了強大的地方政權,唐滅亡的907年建立契丹國,後改稱遼,統治我國北方。
全真 即全真教或全真道,是我國道教後期的兩大派別之一。創建於金初,後再與其他丹鼎小派合並而成。創始人王嚞,入道後,號重陽子,他1159年聲稱於甘河鎮遇仙,改儒為道,曾居終南山修道,1167年去山東傳教,先後收馬鈺、、丘處機等7人為徒,創立全真道。
梧桐 有青桐、碧梧、青玉、庭梧之名稱,是我國有詩文記載的最早的著名樹種之一。傳說梧是雄樹,桐是雌樹,梧桐同長同老,同生同死,而且梧桐枝幹挺拔,根深葉茂,它又成了忠貞愛情的象征。另外在唐宋詩詞中,梧桐作離情別恨的意象和寓意也是最多的。
康熙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他8周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我國曆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下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麵。
[閱讀鏈接]
作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以東最早出現的大型石窟群,武州山石窟寺的壯麗與輝煌,在震驚當世的同時,成為引領和推動北朝石窟佛寺建設高潮的樣板。
向東遼寧省義縣萬佛堂石窟,向南洛陽龍門石窟、鞏縣石窟、太原天龍山石窟、邯鄲響堂山石窟等,向西甘肅涇川南石窟寺、慶陽北石窟寺、天水麥積山石窟寺、永靖炳靈寺、敦煌莫高窟等,無不受其影響。
從北魏曇曜開窟至初唐道宣遙禮,近200年間,無論政治風雲如何變幻,代京靈岩始終是中華僧徒心中的聖地。對華夏石窟寺的推廣、雕琢藝術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