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臨胞海浮山前山拗發現北齊古墓,墓主為北齊天保年間的魏威烈將軍史崔芬。墓四壁有彩色壁畫,其中16幅畫麵上都有奇峰怪石。
其中有一壁畫,描繪主人欣賞盆景的場麵,在一淺盆內,佇立著玲瓏秀雅的山石,主人正在品賞盆景,神態如癡如醉,栩栩如生。
另外,山東青州的一座571年的畫像石刻墓,有九方畫像石刻,其中有一方為“貿易商談地互贈禮品”的場麵。
該圖高1.36米,寬0.98米,右上角殘缺。畫麵上方為展翅高飛的吉祥鳥;左方的主人端坐於束腰基座上,右腳放於左膝上,左手持茶杯,不卑不亢地注視著對麵的客人。
客人頭發蜷曲,深目鉤鼻,身穿掛滿玉璧的長衫,雙腿半蹲,雙手托一銀質器皿,送到主人麵前。從麵部形象到所穿服飾,確定此人為6世紀古羅馬商人。
在羅馬商人的身旁,站立著一個主人的隨從,此人雙手托一淺盆,盆中放置一塊青州怪石。該青州怪石山峰兀起,群峰聳立,層巒疊嶂,溝壑縱橫,玲瓏奇秀,真具有瘦、漏、皺、透的特色。
北齊兩座古墓中發現的彩色壁畫和畫像刻石,都對青州怪石作了生動的摹寫。我國最古老的賞石史料盡管有很多神話傳說或曆史資料,對賞石做過描述,但僅限於文字記述,而北齊古墓彩色壁畫和畫像刻石的發現,使人們直觀地去審視北齊時代怪石的神采,形神兼備,一目了然。
這一發現,把我國山水盆景藝術的形成時間最少向前推了一個半世紀。這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它雄辯地證明山水盆景藝術起源於我國,賞石文化的源頭也在我國。
[旁注]
靈璧石 靈璧石居我國四大奇石之首,鬼斧神工,渾然天成,集皺、瘦、漏、透於一體,以色、形、質、紋等儲美而揚名,享有“靈璧一石天下奇,聲如青銅色碧玉”之美稱。其石質堅貞,其姿千種,其形萬狀,或沉倚偉岸氣勢雄渾,或各顯神態風姿綽約,或晶瑩溫潤風采迷人,或玲瓏幽邃妙趣無窮,為曆代帝王將相、文人騷客所珍藏。
張良 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與韓信、蕭何並列為“漢初三傑”。他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被封為留侯。他精通黃老之道,深知“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的道理,不留戀權位,避免了韓信、彭越等“兔死狗烹、鳥盡弓藏”的下場。
費長房 費長房,汝南人。曾為市掾。傳說從壺公入山學仙,未成辭歸。能醫重病,鞭笞百鬼,驅使社公。一日之間,人見其在千裏之外者數處,因稱其有縮地術。後因失其符,為眾鬼所殺。
老莊 老子與莊子的簡稱,後成為一種生活態度的代名詞,即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道家是我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傳說中,軒轅黃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因此道家尊黃帝、老子為創始人,並稱黃老。
張騫 (約公元前164~公元前114年),字子文,漢中郡城固,今陝西省城固縣人,我國漢代卓越的探險家、旅行家與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拓有重大的貢獻。開拓漢朝通往西域的南北道路,並從西域諸國引進了汗血馬、葡萄、苜蓿、石榴、胡桃、胡麻等。
陶淵明 (約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說名潛,字淵明,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東晉潯陽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過幾年小官,後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閱讀鏈接]
盆景是呈現於盆器中的風景或園林花木景觀的藝術縮製品。多以樹木、花草、山石、水、土等為素材,經匠心布局、造型處理和精心養護,能在咫尺空間集中體現山川神貌和園林藝術之美,成為富有詩情畫意的案頭清供和園林裝飾,常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
盆景的主要材料本身即是自然物,具有天然神韻。其中植物還具有生命特征,能夠隨著時間推移和季節更替,呈現出不同景色。盆景是一種活藝術品,是自然美和藝術美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