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白富埒——宋元明清陶器1(1 / 3)

陶白富埒——宋元明清陶器1

進入宋代,魚紋題材廣泛地運用到陶器裝飾上,大量出現於宋遼時期的魚紋裝飾。

進入元代,陶器上的魚紋裝飾形成了宋代無法比擬的優勢,無論是品種、器型、裝飾技法和表現風格都別開生麵、獨具特色。

明代的陶器除傳統磚瓦外,還出現了宜興陶。另外陶器多為碗類,還有大盤、菱口盞托、梅瓶、執壺等。

至清代,陶器已經不再是主流的藝術產品了。自宋時就興起的瓷器已經徹底取代了陶器的地位。

五彩斑斕的宋遼金陶器

960年至1234年的274年間,是我國曆史上宋、遼、金的對峙分裂時期。宋朝承五代大亂之餘,雖不是一個強盛的王朝,而在我國文化史上卻是一個重要時期。

宋代瓷器在我國陶瓷發展史上是一個非常繁榮昌盛的時期,已發現的古代陶瓷遺址分布於全國170個縣,其中有宋代窯址的就有130個縣。

宋代陶窯大致概括為6個窯係,它們分別是:北方地區的定窯係、耀州窯係、鈞窯係和磁州窯係;南方地區的龍泉青瓷係和景德鎮的青白瓷係。

這些窯係一方麵具有因受其所在地區使用原材料的影響而具有的特殊性,另一方麵又有受當時的政治理念、文化習俗、工藝水平製約而具有的共同性。

宋琉璃廠窯,生產一種黑釉凸龍蓋罐,高21.5厘米,口徑12.5厘米,足徑9.2厘米。罐直口,弧腹,從上至下漸豐,圈足。頸部堆塑一條蟠曲的龍紋。器身鼓起五道弦紋,每道弦紋兩側貼飾對稱的錐形尖角。通體施黑釉,釉不及底,近足處及底露出赭色胎體,胎體較粗糙。此器為宋代陪葬用的明器。

南宋時吉州窯興盛,比較精美的為乳白釉乳釘柳鬥紋罐,高6.4厘米,口徑7.2厘米。該罐廣口短頸,腹部豐滿,整體圓潤渾厚,頸部有雙層乳釘。通體施乳白釉,質地鬆脆,體較輕。

宋吉州窯還產有白地黑花罐,高10.5厘米,口徑10.5厘米,足徑6.3厘米。罐廣口,圓唇,直頸,扁腹,圈足。頸及足部褐彩繪多道弦紋,肩頸之間一周黑地白點紋。腹部開光內繪折枝花草紋,開光外繪變形海水紋,紋飾簡練草率。

這種裝飾技法源於北方磁州窯,但又具有地方特色。磁州窯白地黑花品種白黑對比強烈,而吉州窯白地實為土黃色,黑花實為褐色。紋飾布局多以開光形式出現,常見奔鹿紋、花草紋。

江西省南昌南宋墓發現的蓮花紋爐及奔鹿紋蓋罐為這類器物的斷代提供了有價值的依據。

除罐以外,白地黑花器物還有瓶、壺、爐、尊等。

宋代生活劃花裝飾創造了剔刻技法,宋黑釉剔花魚紋裝飾的涵義更加接近日常魚藻紋罐,紋飾黑白分明,線條清晰,圖案具有浮隨著社會的發展,魚紋裝飾作為“吉慶”的象征開始凸顯,魚紋更多地被賦予吉祥的寓意,深受人民群眾的喜愛。

宋定窯印花三魚戲蓮紋盤,圖案構思巧妙,圖中的三條魚在蓮池中戲耍,魚兒肥壯,蓮花茂盛,反映出“連年有餘”的景象,已具有豐富的民俗吉祥雕感。

與宋同時的西夏也不乏陶器精品。西夏褐釉剔花罐,高21.5厘米,口徑11厘米,底徑8.6厘米。罐呈大口,圓唇,器身略為球形,圈足。腹部主題圖案為兩組剔花牡丹紋,圖案兩邊以連弧紋,中間飾以雲水紋,圖案上下各刻弦紋兩道。為西夏時期陶器的代表器物。

遼代是我國東北遼河流域由契丹族建立的地方政權,916年由耶律阿保機創建,其疆域控製整個東北及西北部分地區。遼長期與漢族比鄰,並受先進中原文化的影響,遼代陶器造型實用性強,粗獷、質樸,富有民族特色。

遼代陶器多為酒具、茶具、盛食具、貯藏器和日用雜器。大都為民窯產品,也有供遼皇室和契丹貴族使用的官窯製品。

民窯產品粗樸,官窯產品精致,已發現重要陶瓷窯址7處,其中民窯4處,為遼寧省林東南山窯、林東白音戈勒窯、遼陽江官屯窯,山西省大同青海窯村窯;官窯 4處,為遼寧省林東上京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缸瓦窯和北京市龍泉務窯。

遼寧、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和北京地區的遼契丹貴族墓和漢人墓中均發現有遼窯燒製的醬、黃、綠色釉及三彩陶器。傳世品中遼陶器以黃、綠單色和黃綠白三彩釉陶居多。

遼代民窯製品胎質粗糙,均施化妝土。白陶釉白微黃,胎色白帶紅、黑色雜質點;黑釉陶釉色純黑;白釉黑花陶胎色白,黑花呈色黑黃。

遼官窯白陶胎質細白,釉色純白或白中泛青,釉質瑩潤,佳者與定窯上品相類,有的於器底刻“官”或“新官”款。

北京發現的985年遼贈齊王趙德鈞墓和赤峰發現的986年遼駙馬墓的“官”和“新官”款白瓷盤、碗是遼早期受定窯技藝影響的作品。

北京1053年王澤墓、內蒙古昭盟尚墓和山西大同臥虎灣 一座遼墓都發現有精美的白陶。黑釉瓷胎質細白,釉色黑中閃綠,積釉處如堆脂,光澤較強;白釉黑花瓷的胎色白中閃黃,有黑色雜質點;單色釉和三彩釉陶器的胎質細軟,作淡紅色,施化妝土。

遼代官窯三彩色釉嬌豔光潔,民窯三彩色釉鮮豔不足,釉層易剝落。白釉陶器釉質欠潤澤,白釉上點綠彩者頗為美觀。

遼陽984年耶律延寧墓、法庫葉茂台遼墓、朝陽前窗戶村遼墓發現的黃、醬和綠色釉陶器及錦西1089年蕭孝忠墓發現的黃釉與三彩釉陶器,具有遼彩釉陶器的典型風貌。

遼代陶器造型分為中原形式和契丹形式兩類。中原形式大都仿照中原固有的樣式燒造,有碗、盤、杯、碟、盂、盒、盆、罐、壺、瓶、甕、缸,還有香爐、陶硯、棋子、磚瓦等;契丹形式則仿照契丹族習用的皮製、木製等容器樣式燒造,器類有瓶、壺、盤、碟,造型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