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鳳是商代的新創形式,高冠勾喙,短翅長尾,飄逸灑脫,與玉龍形成對照。玉龍、玉鳳和龍鳳相疊等玉雕的產生可能與巫術有關。玉象、玉虎等動物玉雕來自生活,用誇張概括的象征性手法準確地體現了動物的個性,如象的馴服溫順,虎的凶猛靈活等。
玉人是婦好墓玉器中最為珍貴的部分,如絕品跪形玉人,頭戴圓箍形,前連接一筒飾,身穿交領長袍,下緣至足踝,雙手撫膝跪坐,腰係寬帶,腹前懸長條“蔽”,兩肩飾臣字目的動物紋,右腿飾 S形蛇紋,麵龐狹長,細眉大眼,寬鼻小口,表情肅穆。其身份是墓主人婦好還是貴婦,難以確辨。
無論是玉禽、玉獸還是玉人,均為正麵或側麵的造型,這是婦好墓玉雕以至整個商代玉器的共同特點,也反映了商代以品玉為特色的賞石文化,從而為後世豐富多彩的賞石文化開了先河。
[旁注]
殷墟 我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是我國曆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位於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小屯村周圍,橫跨洹河兩岸,殷墟王陵遺址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規模宏大、氣勢恢宏的殷墟遺址。商代從盤庚到帝辛,在此建都達273年。
婦好 商朝國王武丁的妻子,我國曆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女性軍事統帥,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她不僅能夠率領軍隊東征西討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還主持著武丁朝的各種祭祀活動。因此武丁十分喜歡她,她去世後武丁悲痛不已,追諡曰“辛”,商朝的後人們尊稱她為“母辛”、“後母辛”。
龍鳳 一種典型的古代吉祥搭配,描繪龍與鳳相對飛舞的畫麵,龍為鱗蟲之長,鳳為百鳥之王,都是祥瑞之物。龍鳳相配便呈吉祥,習稱“龍鳳呈祥”。鳳和龍雖然都是祥瑞之物,但二者的形象和內涵截然不同。龍給人威嚴而神秘,不可親近,隻可敬畏;鳳象征著和美,安寧和幸福,乃至愛情,讓人感到溫馨、親近、安全。
[閱讀鏈接]
商朝時期為後世留下了豐富的遺物,為我國賞石文化的發生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證,彌補了先秦文獻記載之不足。
玉器時代是石器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是石頭製作技術和石頭應用的全麵總結和實踐,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光輝的玉石文化。
玉器時代又是賞石文化的起始,並為賞石文化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全套的技術。
春秋戰國賞石文化的緩慢發展
進入周朝時期,除了玉器在繼承殷商玉器技藝方麵發展的同時,以自然奇石為對象的活動方麵也有所進步。
我國曆史上有文字記載的這方麵的事件,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據《闞子》載:“宋之愚人,得燕石於梧台之東,歸而藏之,以為大寶,周客聞而現焉。”
闞子由此可以算做我國最早的石迷,也可稱為奇石收藏家,相傳他得燕石於梧台。梧台,即梧宮之台,在山東臨淄齊國故都西北。
《太平禦覽》中對這件事作了較詳細的記述,闞子得了一塊燕石,視為珍寶,便用帛包了10層,放在一個裏外有10層的華美箱子裏。
但是,由於審美觀點不同,人們對同一燕石出現了不同評價,真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有人認為“此燕石也,與瓦甓不殊”,棄之如糞土。
而闞子雖被譏諷,但矢誌不改,“藏之愈固,守之彌堅”,真石迷也。
通過這亦莊亦諧的故事,說明先秦時期民間已有怪石的收藏活動。
春秋時期,楚國也出現了一位極為著名的奇石收藏家,就是卞和。有一次,他在三峽北岸的荊山腳下發現一塊十分珍奇的“落鳳石”,於是拿去獻給楚王,雕琢成“價值連城”的“和氏璧”,並經曆了10個朝代、130多位帝王,1620餘年,創造了一件奇石被人們收藏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哲學家,他在《韓非子·和氏》中記述了和氏璧的傳奇曆史:春秋時期,楚國釆玉人卞和在楚山采到一塊璞玉賞石,先後獻給楚厲王和楚武王,但二人均無識寶之慧眼和容人之胸懷,反而輕信小人之言,顛倒是非。卞和被誣為欺君,砍去了雙腳。
但是,卞和不屈不撓,當楚文王即位時再度獻寶。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玉人理璞而得寶石,遂命名為和氏璧。
韓非子認為和氏璧之珍貴,是由其本質特征所決定的,貴在天然,“和氏之璧不飾於五彩,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