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防兼備——古城門3(1 / 3)

攻防兼備——古城門3

曆史悠久古城西安的城門

西安是我國曆史上建都時間最長,建都朝代最多,影響力最大的都城,居我國古都之首,曆史上最為強盛的周、秦、漢、隋、唐等朝代均建都於西安,是十三朝古都。

隋唐時期,西安稱為長安。當時,長安的外城依據《周禮·考工記》“匠人營國,方九裏,旁三門”的傳統都城建製,在外城四麵,共開12座城門。

南麵有3門,中間為明德門,東邊為啟夏門,西邊為安化門。東麵3門,中間為春明門,北邊為通化門,南邊為延興門。

西麵3門:中間為金光門,北邊為開遠門,南邊為延平門。另外3座門,實際上是北部禁苑的南門,百姓是不能進出的,分別為中間的景曜門,東邊的芳林門,西邊的光化門。

除南麵中門,即長安城正門明德門下開5門外,其他各城門都開3門。各城門上都建有高大的城樓。其中,北麵3門因是皇家苑囿的入門,早在隋代的年初已建有城樓。

明德門是唐代長安城正門名。位於外郭城南麵中部,門內北以朱雀門大街與承天門大街直通皇城正門朱雀門與太極宮正門承天門。門外也有南北大道,南行40千米至終南山。明德門建於隋代年初。654年,唐高宗下令在各城門都修建了城城樓。

明德門東西寬52.5米,南北寬16.5米,麵積866平方米,由此推知,上應有城樓東西11間,南北3間。明德門城樓間數之多,超過其他郭城門樓,並和大明宮正殿含元殿東西間數相同。

明德門是長安外城最大的一座城門,下開5門洞,較其他城門多出兩門洞。門洞一律寬6.5米,進深18.5米,各門洞之間隔牆厚2.9米。每個門洞的兩側都有排柱的柱礎坑,礎基石被破壞無存,排柱坑每排15個,每個門洞都可以兩車並行。

在明德門兩端的兩個門洞中,有清晰的車轍痕跡,有的車轍是從中間3個門洞的前麵繞至兩端的門道通行的。

結合記載可知,明德門5個門洞,其兩端兩門洞是供車馬出入通行的,次內兩門為供行人通行,正中的一個門道,是專供皇帝出明德門外郊祀圜丘祭天通行的。

因此,明德門中間門道內的石門檻製作極其精致,上麵雕刻有流暢的卷草花紋,頂麵還有一浮雕的臥獅,威武而莊嚴。

啟夏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南麵的偏東門,始建於隋代,有南北直街直抵大明宮興安門,西距明德門1550米。

在啟夏門上建了城樓,下開3個門洞。門址東西寬35米,南北寬15米,麵積525平方米。門外西南1000米處有圓丘、太一和靈星3座神壇。

安化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南麵的偏西門,建於隋,北對郭城北麵的芳林門,東距明德門1360米。

在安化門上建了城城樓,門下開3門洞,門洞寬度一律為7.2米。門東西42.5米,南北10米,麵積425平方米。

春明門是唐代長安外城東麵的中門,建於隋朝初年,西對外城西麵中門金光門,居外城東牆自南向北4600米處。朝廷在春明門的基礎上修建了城樓,門下開3門洞。

春明門東西寬23.6米,南北寬15米,麵積354平方米。開元時期,朝廷主持築夾城的複道經過春明門,北至興慶宮與大明宮相通,南至曲江與芙蓉園相通。

唐穆宗長慶年間,朝廷曾在春明門內造天王閣,與興慶宮連牆。在後來的828年,朝廷將天王閣移至大興善寺。

唐朝在通化門上修建了城樓,門下設3個門洞。門南側由龍首渠引水從這裏築涵洞流入城裏。門外有夾城複道由大明宮經此通化門,向南直通興慶宮與曲江和芙蓉園。

通化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東麵的偏北門,唐肅宗至德年間改名為達禮門,後又改回通化門的稱呼。通化門西對皇城延喜門、安福門及郭城西麵偏北的開遠門,南距春明門2110米。

延興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東麵的偏南門,始建於隋朝。584年,隋文帝敕令改名為延興門。延興門西對郭城西麵延平門,北距春明門2260米。

唐朝在延興門上修建了城樓。門下設有3個門洞,門道一律寬6米。門東西寬21米,南北寬42米,麵積882平方米。門外有複城夾壁北通興慶宮與大明宮,南通曲江與芙蓉園。

金光門是唐代長安外城西麵的中門。在金光門上修建了城樓,門下設3個門洞,洞一律寬5.2米。

唐天寶元年,京兆尹韓朝宗從城南分水北流,修築漕渠,經金光門附近入城,至西市瀦水池。門東西寬11米,南北寬37.5米,麵積412.5平方米。

絲路石雕開遠門,也叫做安遠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西麵的偏北門,在開遠門上修建了城樓。

開遠門東與皇城安福門、延喜門及郭城東麵通化門相望,西有通往西域的大道。

延平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西麵的偏南門,城門原名失去記載,開皇四年,隋文帝敕令改名為延平門。後來唐朝在延平門上修建了城樓。

延平門東對郭城東麵的延興門,北距金光門2320米。門下設有3個門洞,門道寬度一律6.7米。門東西寬15米,南北寬39.2米,麵積588平方米。

景曜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北麵中門,因門北地區為皇家苑囿,實際為禁苑南牆的中門,始建於隋代,門上建有城樓,門下設有3個門洞。景曜門向南直達修德坊與安定坊之間的南北大街,直抵南郭牆。

芳林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城北麵的偏東門,實際上是禁苑南牆三門中的偏東門。芳林門東臨宮城西北角,南直達外郭南牆安化門,中與南北縱街相通。

芳林門始建於隋代初年,隋稱華林門,後因為門北苑內有芳林園而改稱芳林門。門上建有城樓,門下開設三個門洞。

光化門是唐代長安外郭北牆的偏西門,實際上是禁苑南牆偏西門,位於景曜門的西邊。門上建有城樓,門下開三個門洞,南麵縱街直通郭城南牆。

興安門位於唐代長安城東北部,與建福門相鄰。興安門是唐代長安北郭城門之一。據《長安誌》記載,興安門為唐大明宮南宮門之一,位於建福門西。

而據《唐六典》注及《唐兩京城坊考》記載,興安門原來是舊京城入皇城的北門,南對郭城的啟夏門,建於583年。

興安門位於大明宮西城牆之外,在大明宮與西內苑之間。興安門向東距大明宮城西南角60米,距建福門260米,距丹鳳門680米,門下有一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