畿南雄關——紫荊關(2 / 3)

這種順山勢而建城的布局,作戰時可互為呼應,每個城圈又可獨立作戰,自成防禦體係,具有很高的軍事價值。

據說,這座著名的關隘修建成功後,明代進士尹耕登上此關,並親自為它賦詩一首《紫荊關》:

漢家鎖鑰惟玄塞,隘地旌旗見紫荊。

斥堠直通沙磧外,戍樓高並朔雲平。

峰巒百轉真無路,草木千盤盡作兵。

誰識廟堂柔遠意,戟門煙雨試春耕。

這座經曆過眾多朝代,為華北平原的防守起到重要作用的關隘,位於河北易縣城西北45千米的紫荊嶺上,四周形成天然屏障,其形勢極為險要。被譽為“畿南第一雄關”。

[旁注]

顧炎武 (1613年~1682年),著名思想家、史學家、語言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其學以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為主,合學與行、治學與經世為一。詩多傷時感事之作。

伏波將軍 是古代對將軍個人能力的一種封號,伏波其命意為降伏波濤,我國曆朝曆代中出現多位授予伏波將軍的人物,最著名便是東漢時的馬援。戰國時,各國多以卿、大夫領軍。秦置將軍,掌征伐戰鬥,往往事訖即罷。漢初承秦製,雖設將軍,但不常置。

華北平原 是我國的第二大平原,位於黃河下遊,西起太行山脈和豫西山地,東到黃海、渤海和山東丘陵,北起燕山山脈,西南到桐柏山和大別山,東南至蘇、皖北部,與長江中下遊平原相連,跨越黃河、海河、淮河等流域。麵積約31萬平方千米。

燕長城 燕國是公元前11世紀周王朝分封的諸侯國之一,燕國位於今河北省北部和遼寧西端,幅員廣闊,南與齊國、趙國相接,北與東胡等遊牧民族毗鄰。據曆史文獻記載,為了防禦鄰國的進攻,燕國共築有兩道長城,一道是南長城,一道是北。這兩條長城被後人稱為燕長城。

華雲龍 (1332年~1374年),安徽人,明朝開國大將。元末聚眾起兵,後率眾歸附朱元璋。明朝建立後,朱元璋論功封他為淮安侯。建燕王府。增築北平城,皆其經營。

[閱讀鏈接]

紫荊關一帶形勢險要,狼牙山與紫荊關連脈,在其南約5000米處。地勢峻峭,形如狼牙兀立,故俗稱狼牙山。

在三高峰中,棋盤坨、姑姑坨最險峻。而棋盤坨的命名又是因為這坨上有一塊棋盤。據說,這塊棋盤的來曆,還和一個古老的傳說有關。

相傳,人間的嫦娥因為偷吃了靈藥,飛入月宮,但她不甘月宮的寂寞,便在一天晚上離開月宮,來到了人間。

嫦娥正好飄落在狼牙山下的一個小村子裏,並和村裏的一個年輕樵夫相遇。嫦娥便邀樵夫和自己一起走上狼牙山。

二人來到山頂,看見山頂荊棘遍地,怪石崢嶸,無法站穩腳跟。嫦娥便請土地公公將山削平。嫦娥又和樵夫在這山頂下起棋來。

不久,嫦娥下凡的事情被王母娘娘發現,嫦娥便衝衝返回月宮,則把棋盤留在了狼牙山的山峰上。

後來,人們便把這裏稱作“棋盤坨”。

康熙帝親臨關門內三道門

紫荊關自明代重建以後,這座著名的關城便一直保存到後來,作為軍事地位較高的重要關隘,在這座關城內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

話說,清朝的康熙皇帝曾兩次駐蹕紫荊關。一次,康熙出京微服私訪曾夜至紫荊關,但紫荊關早已閉關落鎖,隨從呼叫守將開關,守將申明夜裏不準開關的禁令,情急之下,康熙的隨從說出是當今皇帝康熙爺要進關。

守將大怒道,就是康熙爺真的來了也不能破壞夜裏不準開關的律令。

無奈之下,這位大名鼎鼎文功武治的大清皇帝康熙,便隻好在紫荊關的關外度過了一個不平常的夜晚。

這天晚上,康熙皇帝的心裏是非常複雜的,他想,自己是位居九五之尊的皇帝,天下都是自己的,竟叫不開一座關城,被拒之門外,露宿荒野,真是太不應該了!

但是,這位康熙帝畢竟是明君,他想到守關將士為了大清江山這般忠於職守,又頗感欣慰。

第二天一早,康熙帝終於可以進關,守關將士一看果然是康熙禦駕親臨,心中有些擔心。守將心想:自己把當今皇帝拒之關外,就是被砍上一千次頭也不為過。

然而,康熙帝的態度卻大出守關將士的意料。這位皇帝不僅沒有追究他們的欺君大罪,反而對他們的忠於職守大加褒獎,並禦筆親書“天子閱武”4個大字送給將士。

後來,紫荊關守城的將士把康熙的題字珍藏了起來,並請人將這幾個大字刻成石碑,放置在紫荊關第一道關門外的西坡上。

據說,當年,康熙帝從紫荊關過關時,除了親自為守城將士題字褒獎,還親自觀賞了一番紫荊關最著名的三道關門。